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21736)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刘宁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民国文学中的西安城市景观与文化空间
- 西安作为一座拥有几千年都城史的古都,近代以来,逐渐走上了现代化发展之路,街市上出现了代表着外国都市技术之一的碎石马路,和一些现代商业市场等都市景观。民国时期的作家们从物质文化、历史遗迹、文化新空间等视域勾勒出这座城市古今...
- 刘宁
- 关键词:民国文学城市景观文化空间
- 文献传递
- 民国作家的西安城市书写及其文化心理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民国作家对近现代西安半个世纪的文学书写,记载了这座千年古都坎坷的现代化历程。从清末民初新式学堂、文化书局、报刊媒介的问世,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胜迹废墟的呈现,陪都时期的街市景观、新城市空间的展现,以及抗战后期凋敝街市景观的描写,以文学视域,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一起来考量近现代西安的都市景观和文化空间,不仅廓清了长期以来西安不为人所知的近现代身影,更重要的是,勾勒出了20世纪上半叶西安城市文化生活的风貌,也揭示了作家复杂的文化心理嬗变历程。
- 刘宁
- 关键词:城市景观文化心理
- 民国作家笔下的西安城市景观与文化空间初探
- 2015年
- 西安作为一座拥有几千年都城史的古都,近代以来,逐渐走上了现代化发展之路,街市上出现了代表着外国都市技术之一的碎石马路和一些现代商业市场等都市景观。民国时期的作家们从物质文化、历史遗迹、文化新空间等视域勾勒出这座城市古今杂糅,现代与传统交融的特点,尤其是从新学堂、书局、书店、报馆这些新兴文化空间上,展示出西安艰难地迈向现代都市的历史进程以及旺盛的城市生命力。
- 刘宁
- 关键词:民国文学城市景观文化空间
- 末代士绅阶层的式微与儒教文化之危机——兼论《白鹿原》的当代文化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士绅阶层所尊崇的儒教不仅是官方政治意识形态,也是宗法家族中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二千年来,它具有稳固的统治地位。进入19世纪后期以来,在西方现代化的侵袭之下,士绅阶层日渐式微,他们所信奉的儒教文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牛兆濂是一位关学大儒,也是末世士绅,在中华帝国走向没落之际,他与自己所属的阶层一起步入日薄西山的境地。陈忠实以牛兆濂为原型塑造了《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在这个人物身上,作者不仅隐喻着儒教文化在20世纪上半叶衰落的命运,也寄寓着他重构中国当代文化的文学设想。
- 刘宁
- 关键词:儒教文化《白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