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J05057)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黄建忠高媛媛刘静王灿江贤章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裂殖壶菌
  • 4篇壶菌
  • 2篇DHA
  • 1篇氮源
  • 1篇低温胁迫
  • 1篇油脂
  • 1篇油脂提取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 1篇脂提取
  • 1篇生物合成
  • 1篇碳氮源
  • 1篇温度
  • 1篇细胞
  • 1篇胁迫
  • 1篇菌株
  • 1篇可溶性蛋白
  • 1篇二十二碳六烯...
  • 1篇发酵
  • 1篇发酵培养

机构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福建生物工程...

作者

  • 3篇黄建忠
  • 2篇王灿
  • 2篇刘静
  • 2篇高媛媛
  • 1篇毛若雨
  • 1篇张明亮
  • 1篇吴松刚
  • 1篇柯崇榕
  • 1篇田宝玉
  • 1篇张伟
  • 1篇江贤章
  • 1篇杨诗颖
  • 1篇何文胜

传媒

  • 2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裂殖壶菌产DHA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被引量:7
2015年
从成本控制和发酵罐扩大培养监测控制方面考虑,优化了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FJU-512)产DHA发酵培养基。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碳氮源组分,均匀设计实验优化了无机盐组分。最佳产DHA发酵配方为葡萄糖120g/L,酵母浸膏5g/L,谷氨酸钠20g/L,硫酸铵0.25g/L,海水晶25g/L,KH2PO44.0g/L,Mg SO4·7H2O0.5g/L,Ca CO35.0g/L,Na2SO43.0g/L,Fe SO4·7H2O 20mg/L,维生素B10.005g/L,维生素B120.005g/L。优化后,裂殖壶菌DHA产量到达13.83g/L,提高了22%,且培养基成本降低40%左右。
王灿张伟张明亮黄建忠
关键词:裂殖壶菌碳氮源正交实验发酵培养基DHA
裂殖壶菌菌株FJU-512油脂提取的细胞破壁工艺被引量:3
2016年
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是目前用于商业化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高产菌种之一,由于DHA属于胞内油脂,因此对其进行充分破壁是工业化提取DHA的关键工序.研究了酸热法、碱热法、超声波法以及酶法对裂殖壶菌细胞破壁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破壁方法提取得到的总油脂及DHA产量,结果表明酶法是最优破壁方法.继而探讨不同单一酶破壁的总油脂产量,并将破壁效果最好的碱性蛋白酶和其他酶进行比较,确定最佳用酶为碱性蛋白酶.为进一步完善酶法破碎裂殖壶菌细胞的效果以提高总油脂产量,对碱性蛋白酶酶解的温度、pH、时间以及酶用量等条件进行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用量2.0%,温度55℃,pH 10.0,酶解时间2.0h.在此优化条件下,裂殖壶菌菌株FJU-512的每克菌体细胞总油脂产量达到0.458 6g.
何文胜王灿杨诗颖
关键词:裂殖壶菌油脂
低温胁迫对裂殖壶菌DHA生物合成及SOD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培养温度对裂殖壶菌产油脂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表达水平均有重大影响。细胞干重测定和气相质谱联用法检测了不同温度下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FJU-512的生长和脂肪酸组成,荧光定量PCR法比较各温度下SOD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DHA的合成,低温胁迫下SOD mRNA表达量最高。探讨裂殖壶菌耐低温胁迫的机制可能是低温增加培养基中溶解氧水平,氧化应激造成SOD的高表达,加快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促进DHA等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增强膜的流动性以适应低温环境。其次,从DHA高产菌株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FJU-512 EST文库筛选出SOD基因,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该氨基酸序列。
刘静高媛媛江贤章毛若雨田宝玉柯崇榕吴松刚黄建忠
关键词:裂殖壶菌二十二碳六烯酸
裂殖壶菌可溶性蛋白的提取及双向电泳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2年
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是目前用于商业化生产DHA的高产菌株之一。研究比对了多种裂殖壶菌可溶性蛋白的提取方法及纯化方式,并对IPG胶条的pH范围、胶条长度等双向电泳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裂殖壶菌可溶性蛋白的制备采用玻璃珠破碎结合TCA/丙酮沉淀的方法,并采用长度为24 cm,pH 3~10的IPG胶条进行等电聚焦效果最佳。并利用此电泳体系初步分析了37℃高温培养对裂殖壶菌可溶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高媛媛刘静黄建忠
关键词:裂殖壶菌可溶性蛋白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