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10011)
- 作品数:32 被引量:149H指数:8
- 相关作者:金道超杨洪王召薛文鹏蒋德春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凯里学院贵阳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灯光诱集白背飞虱种群的发生动态及变化规律被引量:7
- 2012年
- 为得出白背飞虱灯下种群在惠水县的动态变化规律,更有效地进行白背飞虱的预报及防治。采用普通白炽灯灯诱法对惠水县白背飞虱进行诱集,根据近五年灯诱数据分析了该县白背飞虱灯下始见日、始盛日、高峰及末见日。结果表明:惠水县白背飞虱始见日为4月中、下旬,始盛日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末见日为8月中、下旬或9月下旬。始见日、末见日的早晚与各年气候差异有关;通过对贵州和邻近相关省份始见日、末见日的比较分析认为,惠水县为我国白背飞虱春夏随西南气流向北迁飞及秋末随偏北气流向南回迁的经由地,但回迁途中并不在惠水降落。
- 温冬梅金道超杨洪金曙光朱涛
- 关键词:白背飞虱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对非介体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由白背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RBSDV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褐飞虱发生于白背飞虱之后。为了探明SRBSDV对非介体稻褐飞虱的影响,我们在室内进行了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水稻对非介体褐飞虱生长发育、成虫寿命及生殖力等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非介体褐飞虱在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水稻上取食后,若虫发育历期、成虫前期存活率、成虫前期、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和卵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成虫寿命与产卵量显著减少,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减小,说明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水稻对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蒋德春金道超杨洪袁雷
-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褐飞虱生长发育生命表
- 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褐飞虱的毒力测定被引量:4
- 2011年
- 研究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褐飞虱的毒力,为田间使用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褐飞虱提供参考。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稻茎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两种方法测定结果表明,鱼藤酮对褐飞虱3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最低,LC_(50)分别为10.7791,14.9197,21.4638mg/L,毒力最高的为藜芦碱,LC_(50)分别为0.7688,1.1852,1.4366mg/L。4种植物源杀虫剂中藜芦碱、苦参碱和烟碱.苦参碱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王召杨洪金道超李灿
- 关键词:褐飞虱杀虫剂毒力测定
- 贵州喀斯特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为明确贵州喀斯特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2010-2011年采用灯光诱捕和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贵州省内5个不同稻区的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动态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在不同稻区不同年份间发生情况差别明显,2010年稻纵卷叶螟在道真、锦屏、思南和三都始见日集中在5月上旬,2011年在锦屏和三都始见日集中在6月上旬;两年中惠水始见日均在5月下旬。在田间一般发生3-4个世代,第四(2)代和第五(3)代危害为主,危害盛期主要集中在7月份。贵州地形、海拔、温度和多种水稻生育期并存是影响贵州稻纵卷叶螟区域性发生的主要因素。
- 王召朱环杨洪金道超
-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灯诱田间调查
- 白背飞虱RAPD-PCR反应体系的正交设计优化
- 2014年
-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水稻重要害虫之一。研究采用L16(45)正交设计优化试验,构建了白背飞虱RAPD最优反应体系,并对引物退火温度和反应循环次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白背飞虱RAPDPCR最优反应体系为2μL 10×PCR Buffer(10 mmol/L Tris-HCl;50 mmol/L KCl),2.4 mmol/L Mg2+,0.15 mmol/L dNTPs,0.7μmol/L引物,0.8U Taq DNA Polymerase和30 ng模板DNA,ddH2O补充至20μL。本研究采用的10条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在35-39℃间,以引物相应最优退火温度和40次PCR反应循环可获得较好的白背飞虱RAPD-PCR结果。
- 谢家楠郭建军金道超
- 关键词:白背飞虱正交设计RAPD
- 基于马尔科夫链理论对贵州锦屏白背飞虱发生程度的预测被引量:6
- 2017年
- 白背飞虱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以贵州一季中稻区白背飞虱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尔科夫链理论,以代表站点锦屏1990-2011年的白背飞虱田间发生程度的时间序列资料,构建了1~5阶的概率转移矩阵,以预报年前5年的连续发生级别预测第6年的发生状态.回报锦屏17年的结果,得到了较高的历史符合率,达到了82%,对锦屏2012年白背飞虱田间发生级别的预测结果也符合当年的实际发生情况.
- 薛文鹏杨芮杨洪杨林
- 关键词:白背飞虱马尔科夫链
- 纵卷叶螟绒茧蜂在不同类型田的发生规律
- 2013年
- 为掌握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发生特点,对纵卷叶螟绒茧蜂在单作稻田和水稻-玉米邻作类型田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水稻-玉米模式中纵卷叶螟绒茧蜂的数量在玉米的扬花期明显高于单作稻田,最高值为单作稻田模式的3.36倍,但是田间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寄生率并不高于单作稻田模式。在单作稻田未施药系统田,纵卷叶螟绒茧蜂的数量显著高于施药系统田;并且与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数量密切相关。不论在何种种植模式下,纵卷叶螟绒茧蜂的雌性比一直处于低水平,在单作稻田下,雌性比为0.2~0.3,在水稻-玉米邻作田,其雌性比为0.25左右。
- 马恒杨洪郅军锐金道超
-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寄生蜂
- 白背飞虱对稻田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指导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用药。[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结果]吡虫啉、噻虫嗪、三唑磷、毒死蜱、溴氰菊酯、氰虫酰胺、阿维菌素、吡蚜酮、噻嗪酮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分别为0.863 7、0.721 6、13.627 0、6.069 0、18.965 4、9.734 6、4.818 6、12.140 1、0.628 9 mg/L,这9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成虫的毒力(LC50)分别为1.225 5、0.958 9、16.512 6、3.651 4、22.126 9、10.940 7、5.571 4、13.117 7、0.945 2 mg/L。[结论]吡虫啉、噻虫嗪和噻嗪酮对白背飞虱相对毒力极高。若虫和成虫对同种药剂敏感度无显著差异。
- 刘磊磊杨洪金道超
- 关键词:白背飞虱杀虫剂毒力测定
- 防治白背飞虱的农药复配增效配方筛选被引量:12
- 2017年
- 农药复配制剂的研究对于延长新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缓解靶标生物的抗性、扩大防治谱、降低防治成本、提高药效和环境安全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筛选防治白背飞虱的农药增效复配配方,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8种农药单剂及复配剂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利用共毒因子法定性筛选出16组共毒因子大于20的配比,并对其中15组进一步利用共毒系数法定量筛选,得到有增效作用的5组配比,分别为烯啶虫胺与毒死蜱按1∶30配比以及吡虫啉与异丙威分别按7∶40、7∶200、7∶400和7∶1 000配比;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12.5、242.1、212.4、638.1、417.7,其中吡虫啉与异丙威按7∶400配比具有最显著增效作用。
- 金剑雪金道超金道超程英李凤良曾义玲刘莉
- 关键词:白背飞虱农药复配
- 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被引量:20
- 2012年
- 为正确评估防治水稻鳞翅目害虫的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对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影响,本文采取稻茎浸渍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的毒力,利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19.26mg/L和19.69mg/L。以氯虫苯甲酰胺LC10和LC25剂量分别处理白背飞虱3龄若虫后,F0和F1代雌虫产卵量及其寿命均降低,尤其LC25处理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F0和F1代雌虫寿命分别缩短了1.80d和2.62d,F0和F1代雌虫产卵量分别减少了52.94粒和78.45粒。药剂处理对F1代各虫态发育历期也有一定影响。根据不同剂量处理后白背飞虱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和成虫的繁殖力,组建了生殖力生命表,发现LC10和LC25剂量处理的种群内禀增长率rm分别降低了11.25%和34.41%,净增殖率R0分别降低了36.56%和74.57%,而世代平均历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均延长。结果说明,氯虫苯甲酰胺LC10和LC25剂量可抑制白背飞虱种群的增长;大田中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鳞翅目害虫时,可抑制同时发生的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增长。
- 杨洪王召金道超
- 关键词:白背飞虱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效应生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