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C780001)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崔建新周尚哲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新石器
  • 2篇新石器时代
  • 2篇石器
  • 2篇石器时代
  • 2篇全新世
  • 1篇地貌
  • 1篇动力分析
  • 1篇遗址
  • 1篇中国新石器时...
  • 1篇气候
  • 1篇中全新世
  • 1篇文化演变
  • 1篇考古
  • 1篇考古遗址
  • 1篇古气候
  • 1篇古遗址

机构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周尚哲
  • 2篇崔建新

传媒

  • 2篇中国历史地理...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河北及京津地区早中全新世文化的时空分布及其气候环境因素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根据考古学14C年代数据和考古遗存情况,结合高分辨率的地层和古气候研究资料,分析了河北及京津地区早中全新世文化的时空分布格局以及影响遗址分布的地貌和气候因素。该地区早中全新世文化时间序列为: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10,000~8,800 yr BP)、新石器早中期之间的文化缺环(约8,800~7,300 yr BP)、7,300~6,500yr BP的磁山.兴隆洼.北福地一期三大文化系统并立发展时期以及6,500~6,000 yr BP的前仰韶文化时期。文化序列与气候序列对比发现:文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从文化分布空间来看,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早中全新世时期的文化分布在与当时海岸线平行的弧形地带上,这种分布格局与气候和地貌条件有关。在排除了地势高亢和海侵影响地区后,太行山东麓到古海岸线之间的弧形地带成为最佳选择。其次,从遗址分布高度来看,当时人仍居住在较高地貌面上,海侵及众多湖沼阻止了人类向东部平原腹地迈进的步伐。
崔建新周尚哲
关键词:全新世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古气候地貌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演变动力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对多年来积累的气候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在全新世期间有两个比较明显的温暖期。它们的时间分别为8~6kaBP(校正成日历年龄大约为9~7calkaBP)和5~3kaBP(日历年龄大约为5.5~3.2calkaBP)。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环境条件的制约。在前一个温暖期的后半段(8~7calkaBP),北方旱作农业(磁山文化、大地湾文化、兴隆洼文化)发展起来。南方稻作农业要在7.0~6.0calkaBP才初具规模。而6.0~5.5calkaBP的气候冷干事件使得南北方文化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但是南方受到的影响要小于北方。在后一个温暖期到来之后(5.5~3.2calkaBP),分别以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南北方新石器文化几乎同时进入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黄金时代。尽管南北方文化体系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有所差异,并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发展动力也不尽相同,但是从大的时空尺度上来看,我国的新石器时代发展经历了如下阶段:最早期文化萌芽阶段(10calkaBP)——早中新石器时代之间的文化相对衰退期(10~8calkaBP)——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北方农业文明崛起(8~7calkaBP)——7.0~6.0calkaBP的南方稻作农业的极大发展期——6.0~5.5calkaBP的文化衰退期——新石器时代晚期(5.5~4.0calkaBP)文化的极大繁荣。其间一些大的文化演替或者转型事件的时间在各地也大致相同。说明这种大的文化演进过程还是受到了同一个信号的支配,而只有环境气候因素才可能影响到如此大的范围。
崔建新周尚哲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全新世气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