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6WX25)

作品数:17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詹艾斌陈海艳许蔚程英陈锐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文学
  • 4篇主体性
  • 4篇文学主体
  • 4篇文学主体论
  • 3篇文学理论
  • 2篇哲学
  • 2篇诉求
  • 2篇文论
  • 2篇文论建构
  • 2篇现代性价值
  • 2篇价值诉求
  • 2篇个体主体性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文学理论
  • 1篇学理
  • 1篇学理审视
  • 1篇哲学语境
  • 1篇人学
  • 1篇人学向度

机构

  • 14篇江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3篇詹艾斌
  • 1篇许蔚
  • 1篇陈海艳

传媒

  • 3篇内蒙古社会科...
  • 2篇人文杂志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前沿

年份

  • 2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体伸张文论建构问题的确定及其研究思路
2009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文学主体性理论和近年学界提出的主体间性文学理论这两种知识形态构成了一种理论现象,它们是在主体伸张文学理论建构理路之下文论建构的相当突出的两个环节,对之进行选择性、问题式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鉴于这两种理论形态在当代文学理论领域的价值存在,对主体伸张的文论建构问题进行研究也就在一定层面上积极地参与了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詹艾斌
关键词:当代文学理论
主体性:后现代语境中的批判与理论重建被引量:7
2009年
在当前的中国,深化主体性问题研究意义深远。近代确立起来的主体性原则遭受到西方多样的后现代理论的共同批判。然而,后现代主义者内部也出现了主体性的理论重建倾向;这固然存在局限,但因其讨论问题的现实针对性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开拓性而无可置疑地具有突出的思想意义。主体性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它不可消解。基于后现代语境中主体性批判及其理论重建的复杂思想事实的存在,学界完全有必要结合新时期以来主体性在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命运对它进行当下反思,并致力于主体的新质形态和主体性的新形式的探索性思考。
詹艾斌
关键词:主体性后现代语境主体性批判
文论建构价值诉求理论视角的缺乏——反思主体间性文论的一个重要维度
2009年
"现代性"主要涉及到"现代"这个历史时期的主导性价值观念。主体间性文学理论的建构缺乏一种价值诉求的理论视角。从根本上说,这也直接造成其倡导者对文学主体论性质判断的失误,更不用说能够明确地洞察到事实上的主体间性文论的价值诉求相对于文学主体论而表现出来的一定程度上的深化特征。确立文学理论的价值诉求理论视角是文学理论建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坚持现代性价值诉求的发展方向是当下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根本选择。当然,建构中的文学理论应该体现出对健全而又充分的现代性价值观念的诉求。
詹艾斌
关键词:价值诉求现代性价值
主体伸张理路之下的文论建构转向
2009年
主体间性文论提出的前提性思考在于主体性理论的缺陷。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的转向,从根本上而言是置换了文学理论形态建构的哲学基点,从而二者在文学本质问题的理解上也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其实,主体性文论和主体间性文论的提出遵循着同一条文论建构的路向,也就是说,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向是主体伸张这一理路之下的文论建构转向。这一转向为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建设提供了一些理论资源。
詹艾斌
哲学语境下主体性文论与主体间性文论的关联被引量:3
2008年
主体间性文论的提出是杨春时近20年文学与美学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在于探讨其与主体性文论之间的关联问题。对主体性理论缺陷的个人确认是杨春时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转向的前提性思考。这一转向表现为在新的哲学语境下对主体性文论批判的延续和深化。主体性文论和主体间性文论是在主体伸张文论建构理路之下存在密切关联的两个环节的理论书写;而这一关联是一种批判性关联。
詹艾斌
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的文学本质问题被引量:1
2010年
对文学本质问题的考察是提出新的文论思想的关键。从主体间性理论出发,杨春时作了有别于主体性哲学视角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差异性理解,强调文学的超越性。但与主体性文论一样,主体间性文学理论也只是揭示了文学本质的一个方面。文学是多本质性的,对文学性质所作的任何单一视角下的理论阐释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学界还需要在文学的多本质性问题上作更多的探讨。
詹艾斌
关键词:主体间性理论文学本质
文学主体性思想的双重理论指向被引量:1
2008年
文学主体性思想的局限性极为明显,但其理论指向也非常鲜明。对于人本身,即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主体性的呼唤、确证和伸张是这一思想形态的根本性蕴涵;同时,它也内在地指向对文学自主性的诉求。从学理上说,正是这种双重理论指向的存在,才使得文学主体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提出以及围绕着它而展开的广泛论争成为了一种瞩目的文艺现象和思想文化现象。在当前所谓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学科危机的语境中,深入研究文学活动中的主体性问题和强调文学的自主性显然还是很有必要的。
许蔚
关键词:文学主体论个体主体性文学自主性
主体间性概念与主体观——主体间性文论中的基本哲学问题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作为主体间性文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主体间性"的基本蕴涵是杨春时在对西方哲学发展的阐释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主体间性文论侧重于对文学的性质进行生存论意义上的界定,而缺乏诸如认识论意义上的明确的揭示,它无法阐释文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同时,这一思想形态也表现出明显的主体泛化倾向,没有认识到主体的历史规定性问题。对学界而言,在主体和主体性问题上,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在当前中国的一般历史状况和特定的社会情势下对主体的新质形态和主体性的新形式作出探索性的思考。
詹艾斌
关键词:主体观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人学向度评价被引量:9
2008年
文学主体论的根本性蕴涵在于对个体主体性的确证和伸张。其建构的人学向度是明显的。在特定层面上说,文学主体论体现的就是刘再复的人学思想观。历史地看,它是一种关于"人的现代化"设计的较为积极的现代性方案;但同时,这一理论在人学问题的思考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主体性是流动的、多样的。当前,我们应该致力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这一目的论视野中的人的主体性的建构。
詹艾斌徐红民董红梅
关键词:文学主体论人学向度个体主体性现代性方案
文论形态和现象的形成研究与方法问题
2010年
方法问题对于探讨相关文学理论形态与现象的形成显然是重要的。就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形成而言,学界以往的研究存在揭示其"内在理路"和着眼于社会历史分析这两种基本路向。其实,从特定角度来看,主体性文论现象的形成还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社会学事件;由此,有必要运用知识社会学方法对之进行考察。在具体文学对象的研究中,不同方法的运用,也就自然会因之得出一些差异性的理解。显然,这对于有效地拓展、丰富和深化文学与文学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詹艾斌
关键词:内在理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