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JY015)
- 作品数:10 被引量:70H指数:4
- 相关作者:樊士德沈坤荣周睿周密徐爱燕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人力资本异质性和知识外溢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和区域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被引量:2
- 2015年
- 运用2002—2012年数据,从省级层面和区域层面分析人力资本异质性、知识外溢等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所得主要结论如下:从省级层面看,人力资本异质性和以产业集聚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以研发存量和技术市场成交额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但研发存量与人力资本相结合则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从区域层面看,人力资本异质性和知识外溢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人力资本异质性显著有利于东部地区,不利于中部地区,对西部地区虽然有利但不显著。以研发存量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抑制了东部地区,有利于中部地区。以产业集聚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抑制了中部地区,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以技术市场成交额衡量的知识外溢显著抑制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对东中部地区则没有显著影响。
- 武晓霞金素
- 关键词:人力资本异质性知识外溢产业结构升级人均受教育年限产业集聚人力资本投资
- 中国经济增长的困境与路径选择——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 2013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仅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呈现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化与开放度显著提升、人均产出与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的特征化事实。但复杂动荡的国际形势与国内经济增长动力失衡、产业结构失衡与区域差距扩大、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宏观、中观、微观三维层面的约束条件与内在困境。突破这些困境与约束,需要重构增长动力机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战略新兴产业、调整收入分配与缩小地区差距、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进度与力度进而夯实经济持续增长的微观基础。
- 樊士德沈坤荣
- 关键词:经济增长
- 高校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现状的分析及探讨——基于对南京市六所高校毕业生调研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就业有积极促进的作用,从理论上讲参加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使学生能够适应角色的转换,是帮助大学毕业生迈出人生关键的第一步。但是中国高校就业指导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个机构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求职的帮助较微弱。在此,我们利用2011年在南京市六所高校调研所得的问卷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实,大学生参加就业指导课程对其就业无显著影响,而参加实习对其就业有显著的影响。至此提出高校应继续加大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建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并建立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实习等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 王世赓秦永
-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毕业生就业LOGISTIC模型
- 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政策范式探究被引量:4
- 2014年
- 基于中央政府劳动力流动"宏观社会经济政策"与地方政府"微观经济政策"的划分,校正了长期以来学界对二者混淆的误区,并侧重以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为考察对象,探讨1949—2013年间其对劳动力流动微观规制的内在范式及其演化脉络。研究结论表明:近65年来劳动力流动既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演进,也与地方政府的微观规制密不可分,而且这一系列的宏观政策与微观规制是外流劳动力、城市居民、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多重主体动态博弈的最终结果。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对外来劳动力的微观经济政策先后经历了"规制失语"(1984年前)、"规制效果初见端倪但控制模式占主导"(1984—1992年)、"差别化待遇显著"(1993—2001年)、"身份认同与同城待遇逐步改善"(2002年至今)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由最初对劳动力流动的直接效应逐步转为间接影响,并呈现由强变弱的趋势,而地方政府作为中间枢纽对劳动力流动的直接作用则越发显性化,进而实现了劳动力流动中央宏观调控与地方微观规制角色定位的理性回归。
- 樊士德魏枫
-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微观经济政策
- 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生态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建立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江苏现代服务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仍然存在规模不高、社会效益偏低等方面的问题。推动江苏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要强化创新力度,拓展投资领域,以惠民发展为方向,将江苏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 孙治宇刘星樊士德
-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熵值法
- 中国能源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文章通过DEA-Censored Data模型分析框架,利用CCR模型和BCC模型分别测度了改革开放后中国近30年来的中国能源效率,并分析了诸如能源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其的影响。
- 周睿
- 关键词:能源效率CCR模型BCC模型DATA模型
- 新经济地理及其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的启示
- 1991年克鲁格曼的著作标志着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新经济地理的诞生。新经济地理的主要议题是解释大的区域经济聚集(集群)怎么产生,它使用了一般均衡模型,递增回报,非完全竞争,区域间移动等术语,借用了迪克希特·斯蒂格莉茨模...
- 姚德文
-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聚集经济城市化
- 文献传递
-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水体环境效应研究——基于生产要素替代与化肥施用量的证据被引量:6
- 2013年
- 劳动力自农业转入其他生产部门是经济社会技术变化的需要,在工业化经济进化阶段最显著。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切入,研究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后,通过使用化肥等农业科技产品对农业生产中劳动力要素的替代,以及化肥平均吸收率低对水体造成的环境问题。利用1997—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论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水体污染之间的关系。计量结果显示: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②化肥施用量已经超过土地的承载能力,化肥施用量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增加为负向的显著作用;③化肥施用促使水体环境污染程度加重。
- 周密徐爱燕
-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
- 中国外流劳动力的社会福利效应研究--基于微观调研的经验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区别于传统有关劳动力流动对流入地产出名义而非严格意义的福利效应研究,文章结合作者(2009~2010)在广东、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四川和陕西等7个省份所开展的微观调研以及深度访谈(2012),主要侧重对劳动力流动及外流劳动力在医疗卫生服务、基本社会保障、子女义务教育、政治知情权与表达权等方面的福利效应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外流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在流入地就医决策比例偏低,自身的健康与人力资本受到影响;社会保障总体覆盖率偏低,与其需求并不匹配;“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状况因歧视、地区与城乡的文化差异、流动性大等总体欠佳;流动过程中政治权利意识淡薄,无法行使到位.相比城市居民,二者之间基本的社会经济福利存在较大的差距.
- 樊士德
-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福利效应社会保障
-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 2013年
-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率超过了我国平均水平,通过对该地区1990—2012年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数据分析发现,从整体来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为正相关关系,但要略小于第三产业的影响。工业化率提升1%时,城市化率会上升1.51%。该文认为,长三角的城市化处于关键转型时期,未来应面向现代化,注重产业互补和区域辐射,向大都市群发展,由行政型向创新型转变,改善环境治理,保持城市规模与增量发展相结合,改善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福利,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
- 姚德文杨轶伦
- 关键词:工业化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