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08BO30)
-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2
- 相关作者:贺学礼王凌云赵丽莉马晶李君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安国地区丹参根围AM真菌资源及时空分布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2008年7月和10月,分别从河北省安国市4个不同样地(齐村、祈州、沙头、中药材种植基地),按010 cm1、020 cm和2030 cm共3个土层采集丹参根围土壤样品,研究了丹参根围AM真菌资源和生态分布。结果表明:丹参与AM真菌可形成良好的A型和I型丛枝菌根,丛枝为花椰菜状和树枝状,泡囊形态多样,菌丝大部分为无隔菌丝,偶见有隔菌丝。共分离AM真菌4属24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6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5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2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1种。聚丛球囊霉(G.ag-gregatum)是4个样地的共同优势种,扭形球囊霉(G.tortuosum)仅出现在齐村,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仅出现在中药材种植基地,稀有内养囊霉(E.infrequens)仅出现在沙头,丽孢盾巨孢囊霉(Scu.calospor)和红色盾巨孢囊霉(Scu.erythropa)仅出现在祈州。7月份孢子密度和定殖率显著低于10月份。最大孢子密度和最大定殖率分别出现在10月祈州1020 cm土层和010 cm土层。孢子密度与泡囊定殖率和总定殖率极显著正相关,与菌丝定殖率显著正相关,与丛枝定殖率无相关性。
- 王凌云贺学礼
- 关键词:AM真菌丹参
- 中药材丹参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9年
-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应用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的常用大宗类中药材之一。对近10 a来关于丹参生长、生理代谢、药用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丹参规范化种植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利于提高丹参产量和品质,今后应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分布和积累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充分利用丹参资源。
- 李君贺学礼
- 关键词:丹参生长发育药用成分资源利用
- 河北省安国地区丹参根围AM真菌多样性被引量:14
- 2010年
- 已有研究证实,AM真菌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抗病性和抗逆性。为探明药用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根围AM真菌资源状况,作者分别于2008年8月和2009年8月,在河北省安国市4个样地(齐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祈州、沙头)采集丹参根围0-30cm土层土壤样品,研究根围AM真菌的生态分布、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4属24种,AM真菌最大孢子密度为77.55级/土样,最大定殖率为72.72%。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6种,平均分离频度为100%,相对多度最高达76.4%,是4个样地的共同优势属;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5种,分离频度及相对多度仅次于球囊霉属;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2种,仅在祈州样地出现;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1种,仅在沙头样地出现;聚丛球囊霉(G.aggregatum)是4个样地的共同优势种。4个样地平均Shannon-Wiener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齐村、祈州、沙头、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AM真菌组成与其他样地差异显著,其孢子密度、种丰度随土壤速效P、碱解N、有机质和pH值升高而降低。上述结果显示丹参根围AM真菌资源丰富,并与丹参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这为进一步筛选高效优势菌种,利用菌根技术提高丹参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依据。
- 贺学礼王凌云马晶赵丽莉
- 关键词:相对多度物种多样性土壤因子SAL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