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20025)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刘玲陈慧珍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知识
  • 2篇直觉
  • 1篇低阶
  • 1篇哲学
  • 1篇知觉
  • 1篇知识论
  • 1篇知识论证
  • 1篇指称
  • 1篇通识
  • 1篇通识教育
  • 1篇情景
  • 1篇维特根斯坦
  • 1篇物理主义
  • 1篇教育
  • 1篇课程
  • 1篇课程目标
  • 1篇讲授
  • 1篇讲授法
  • 1篇教学
  • 1篇教学方法

机构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刘玲
  • 1篇陈慧珍

传媒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哲学研究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科学技术哲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青年与社会
  • 1篇教师教育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德雷斯克与知觉的认知可渗透性问题
2016年
知觉的认知可渗透性关注我们的所想是否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德雷斯克对此问题持怀疑态度。他的第一个理由采用隔离解释的策略但说服力有限,因为隔离因素的作用机制本身就需要进一步地探究;其第二个理由涉及经验现象性特征的高低阶属性的争论,然而该争论与可渗透性问题并无必然关联,反对现象性特征能表征高阶属性并不能说明认知不可渗透。
刘玲
关键词:知觉
辩论在哲学教学中的实践被引量:5
2017年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哲学课程目标的实现。辩论和讲授法均源于中世纪的大学教学,讲授法沿用至今,而辩论法则被遗忘。辩论依然适用于当代大学本科哲学教学,课堂辩论能够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道德推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评能力。辩论选题、切中辩题、教师的总结对于提升课堂辩论效果有重大影响。
陈慧珍
关键词:教学方法讲授法辩论
维特根斯坦与注意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探讨在维特根斯坦研究中经常被忽视的"注意"现象,并论证: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注意"既不是对内在状态的指涉,也不是对外部对象的直接指称,而是在各种情景中的多义现象。维特根斯坦关注的是"注意"这一语词在各种情景中的使用方法和规则。这一进路不同于当代的经验主义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进路,为我们理解"注意"现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刘玲
关键词:指称情景
哈贝马斯与通识教育被引量:2
2014年
哈贝马斯与通识教育有很深的思想渊源,他的生活世界的理论对理解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有借鉴意义;他关于文学公共领域的论述也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通识教育深刻的实践意义。
刘玲
关键词:哈贝马斯公共领域通识教育
感受质问题前史
2013年
感受质问题的流行始于20世纪中叶,"感受质"这个概念在哲学意义上的使用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它进入心灵哲学则更晚些。探讨进入心灵哲学视域之前的感受质问题是什么样的,有助于了解感受质问题的来龙去脉,深入理解现今对该问题的争论。
刘玲
物理主义:来自必然二元论的挑战
2014年
必然二元论(ND)对必然版本的物理主义(NP)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表明NP对规定物理主义是不充分的(几种主要的回应策略并不成功);而NP为了回应ND的挑战,需要接受斯图加对必然性版本的修正;但是要将斯图加的"不是形而上学的同一"贯彻到底,又面临着如何将修正的NP与非还原物理主义、还原物理主义(如取消论或同一论)相区别的问题。
刘玲
知识直觉与知识论证
2013年
知识论证以知识直觉为基础,又是对知识直觉的强化和精致化。知识论证中以非演绎命题呈现出的知识直觉问题,是知识论证的核心问题也是难问题。
刘玲
关键词:知识论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