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教育厅资助项目(049B-08)

作品数:7 被引量:164H指数:6
相关作者:张希彪上官周平王瑞娟刘富顺周天林更多>>
相关机构:陇东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黄土丘陵
  • 4篇丘陵区
  • 4篇黄土高原
  • 4篇黄土丘陵区
  • 3篇丘陵
  • 2篇油松
  • 2篇土地利用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特征
  • 1篇地域分异
  • 1篇短柄五加
  • 1篇油松林
  • 1篇油松人工林
  • 1篇油松天然林
  • 1篇松林
  • 1篇天然林
  • 1篇土地利用结构
  • 1篇土壤种子库
  • 1篇破碎化
  • 1篇丘陵沟壑区

机构

  • 7篇陇东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7篇张希彪
  • 4篇上官周平
  • 2篇周天林
  • 2篇王瑞娟
  • 2篇刘富顺
  • 1篇马世荣
  • 1篇郭小强

传媒

  • 2篇植物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子午岭油松天然林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45
2006年
对黄土丘陵区子午岭天然油松林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群落共容纳种子植物67种,分属23科54属,区系组成丰富;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为主,共65个,占总属数的66.7%;在群落外貌特征上,油松群落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75.9%;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共96种,占57.85%;群落可分为乔、灌、草3个层次,并有层间植物伴生;随年龄增长,群落中油松种群空间结构呈集群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变化;种群格局强度随年龄阶段变化缓慢,处于较弱的生境异质性变化状态中。
张希彪郭小强上官周平刘富顺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油松群落特征
黄土丘陵区油松天然次生林林窗特征与更新动态被引量:23
2008年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油松天然次生林林窗的形状、大小结构、分布、形成木特征及其更新状况.结果表明:在油松天然次生林中,林冠林窗(CG)和扩展林窗(EG)面积均呈以小林窗为主的偏态分布.CG平均面积为31.15 m^2,以20~40 m^2林窗的数量比和面积比最大,分别为38.24%和30.50%;EG平均面积为58.04 m^2,以30~60 m^2的数量比和面积比最大,分别为36.77%和27.79%,且CG的平均面积占EG平均面积的53.67%;林窗形状多呈椭圆形,高度多在14~16 m;林窗形成年龄以10~20年为主,占33.82%.林窗中基折和枯立木分别占形成木总数的47.66%和23.44%.林窗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人为间伐或盗伐,树木衰老等引起的抗性下降、干旱、病虫害等也是导致树木死亡的原因之一;每个林窗中平均有1.89个形成木,其中以2株形成木的林窗最多.林窗形成木主要是油松,其次为山杨、白桦和辽东栎等.形成木的径级呈明显的偏态分布,以10~20 cm和21~30 cm径级最为普遍,分别占总数的25.0%和45.31%,与林窗面积偏态分布吻合;林窗内林木的更新状况好于林下,且油松幼苗不存在断层,而油松林下幼苗在年龄结构上有明显的断层.
张希彪王瑞娟周天林上官周平
关键词:林窗特征黄土丘陵区
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以黄土高原子午岭1∶25000植被图为基础,利用GIS手段和缓冲区分析技术,研究了人类活动对子午岭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景观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山杨(Populusdavidiana)林为主体,但因人为破坏等原因,灌木林和非林地景观类型亦占较重要地位。人类活动的强弱与景观破碎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人类作用强的地区平均斑块面积较小,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人类作用弱的地区斑块面积较大,破碎化程度较低。人为干扰增加了景观的异质性,从而使森林景观多样性增加,优势度指数下降,均匀度指数增加,破碎度指数增加。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子午岭森林景观破碎化的重要原因。
张希彪周天林
关键词: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化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研究被引量:31
2005年
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以泾河中上游流域的陇东地区为例,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此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域结构的差异;②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变化呈以下规律: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塬区→沟壑区→丘陵区、城镇近郊→远郊依次递减,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度则刚好相反,土地利用的组合类型与区域的经济活动特点相关等;③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理位置、地貌状况、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张希彪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分异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林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动态被引量:51
2009年
对黄土高原区子午岭不同林龄(18a、29a、40a、54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人工林及天然林(约75a)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油松种子雨一般从每年9月初开始,一直到11月底结束,种子雨降落历程与林龄大小有关,种子雨发生时间和降落高峰期有所不同。不同林龄的油松种子雨强度不同,种子雨总量大小顺序为:40a人工林((489.9±8.64)粒.m-2)〉29a人工林((346.8±7.45)粒·m-2)〉54a人工林((327.1±8.13)粒.m-2)〉天然林((146.9±5.25)粒·m-2)〉18a人工林((78.1±2.72)粒.m-2)。种子雨总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约40a时达到高峰,种子雨活力也以40a时最高。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种子库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8a人工林种子库最小,40a人工林种子库最大。从种子雨降落到次年4月,5种林分土壤种子库总量下降了42.34%~53.59%,空粒种子增加了26.72%~48.69%;从4月到8月份种子腐烂率由10.28%~13.62%增加到57.25%~63.28%。动物的搬运、取食和种子腐烂死亡是种子库损耗的主要因素。土壤种子库中的油松种子主要集中在枯枝落叶层,其次为0~2cm层,2~10cm层种子最少。到8月中旬,土壤中98.26%的油松种子都已丧失活性。不同林分下油松幼苗的密度差异较大,40a人工林下幼苗最多,其余依次为29a人工林、54a人工林和天然林,18a人工林下的实生苗极少,幼苗死亡率极高。在一定龄级范围内,人工林结实能力和更新潜力随林龄增加而增加,40a时更新潜力最大。虽然有大量种子下落,但由于种子大量损耗和幼苗死亡,通过环境筛作用而最终可以成熟的个体数量十分有限。
张希彪王瑞娟上官周平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种子雨土壤种子库黄土丘陵区
陇东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位于黄土高原陇东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找出了各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及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土地利用方面,对经济发达的塬原区,应防止农业用地的流失;对经济落后的丘陵山地,应努力提高林业的多种效益。
张希彪上官周平
关键词:土地利用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区子午岭短柄五加群落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子午岭短柄五加(Acanthopanax brachypus)群落的特征。结果表明:短柄五加群落具有典型的温带植物区系特点,其科属组成分散,种类成分简单,为自然演替和人工改造双重作用下的不稳定群落;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生态优势度指数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乔木层以油松、辽东栎和侧柏为主,灌木层中短柄五加占绝对优势,草本层以披针叶苔草为主,该群落可分为油松—短柄五加—披针叶苔草+三褶脉紫菀群丛、油松+辽东栎—短柄五加—披针叶苔草群丛、辽东栎—短柄五加—披针叶苔草群丛、侧柏—短柄五加+铁杆蒿—披针叶苔草群丛4个类型;短柄五加的分布主要受水热条件限制,在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段及林缘长势较好。
刘富顺张希彪马世荣
关键词:短柄五加群落特征黄土丘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