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20054)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张舜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生命伦理
  • 3篇伦理
  • 3篇伦理意蕴
  • 2篇生命
  • 1篇性命
  • 1篇正则
  • 1篇儒家
  • 1篇诗经
  • 1篇天道
  • 1篇仁学
  • 1篇周易
  • 1篇论语
  • 1篇孔子
  • 1篇孔子仁学
  • 1篇《论语》
  • 1篇《论语》中的...
  • 1篇《诗经》
  • 1篇《周易》

机构

  • 3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3篇张舜清

传媒

  • 1篇孔子研究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汉江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略论《诗经》中的生命伦理意蕴——以“生”为视角
2013年
《诗经》中具有丰富的生命伦理意蕴。《诗经》不仅被儒家奉为重要经典,事实上也是整体儒家生命伦理体系得以建构的重要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诗经》内蕴着"天道"在"生"的思想,将"天命"赋予"生"之德的内涵,是以天人共"生"的德性内容来诠释"生命"概念的。对人而言,生命之完善及其意义彰显即在于体悟和践行"生"之道,以"生德"涵养自身,这也是生命健康的根本保证。在现实的层面,《诗经》基于人的真实性情来突显生命的本真状态,并以"中和"之品格提示我们完善生命的根本方式,《诗经》以特有的方式提示我们,养生的根本在于德性的修养。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处理现代生命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张舜清
关键词:《诗经》儒家生命伦理
从“生”的角度看《论语》中的“仁”——兼论孔子仁学的生命伦理意蕴
2017年
孔子之"仁",本质上是有关"生"的道理,生是孔子仁学的根本精神。孔子提出仁的本体依据是他的天道观,而孔子眼中的"天道"即是"生之道",仁本质上就是将"天道之生"与"人之生"相统一的理论。孔子提出仁,是基于赋予礼以生命力的思想动机,而礼的生命力缘于礼的客观有效性与人之生命本质要求的合一。这促使了孔子对天道与人之存在本质与意义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而仁,正是孔子这一思考的结果,故仁就其实质而言,正是对天道与人性同一性的说明。天以其"生道"、"生德"为人类的存在确立了本体依据,而人之所以为人,就其本质来言,乃在于人是天命或天道的领悟者、承担者和实践者。天性决定了人性,天德决定了人德,天道在生,故人之存在的本质意义也在于好生、重生、以生为本。以此释《论语》中的"仁",这些仁字不仅可以得到系统的合理解释,也充分体现了孔子以生为本的精神实质。
张舜清
关键词:孔子天道生命伦理
论《周易》中的生命伦理意蕴被引量:3
2016年
《周易》哲学本质上就是有关"生命"的道德哲学。《周易》以"生"为体,从伦理本体论的角度揭示了生命的本源、意义与价值,从而确证了"顺天"之于人之当为的根本意义。"顺天"也即"顺性命之理",因为"性"与"命"皆是天道在不同向度上的表现或要求。因此"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是人的生命存在之应然,也是人之生命最完美的终极表现。而其途径即"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也即顺应天道之"正"。"养正则吉"可视为《周易》生命伦理的工夫原则,它不同于现代物理与精神"养生",这是一种涉及养万物之生、万民之生、个体身心兼养的全面的"养生"。《周易》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在改造自然和处理人工干预生命进程等生命伦理问题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张舜清
关键词:《周易》生命伦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