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TPR-2010-25)
-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 相关作者:汤济广李祺梅廉夫更多>>
-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扬子陆块差异构造变形对海相地层成烃演化的控制被引量:7
- 2011年
- 扬子陆块中、新生代宏观构造演化和变形的差异制约着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差异成烃演化和成藏流体源类型。为揭示这一关系,通过对该区自印支期以来构造演化的分析和差异构造变形的解析,以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为关键构造变革期,将其分为4类构造形变区,并相应建立了中、新生代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过程。据研究结果认为:①上扬子四川盆地持续埋藏—晚期隆升的构造变形使得成烃演化具有完整的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成藏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原油裂解气和沥青裂解气;②上扬子北缘和西缘差异隆升—推覆埋藏构造形变区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在推覆体上、下盘发生分异,下盘成藏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上盘为残留烃源;③中扬子强烈隆升—海相暴露形变区海相烃源岩自印支期末进入热裂解阶段,早燕山期末以来,烃源岩生烃停止,成藏流体源为残留气态烃源;④下扬子和中扬子强烈暴露—断陷埋藏形变区关键的成烃演化为晚燕山期以来的二次生烃,成藏流体源为二次生烃和残留烃源。
- 汤济广梅廉夫周旭李祺
- 关键词:扬子陆块成烃演化海相地层中生代新生代烃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