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46B07)

作品数:21 被引量:256H指数:10
相关作者:赵成章董小刚杨文斌卢琦张起鹏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植被
  • 5篇植被恢复
  • 5篇物种
  • 5篇草地
  • 4篇退化草地
  • 4篇物种多样性
  • 4篇草原
  • 3篇演替
  • 3篇植被恢复过程
  • 3篇石羊河上游
  • 3篇土壤种子库
  • 3篇祁连山北坡
  • 3篇群落
  • 3篇种群
  • 3篇种子库
  • 3篇流域
  • 3篇干旱
  • 3篇北坡
  • 3篇次生
  • 2篇地上植被

机构

  • 14篇西北师范大学
  • 6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内蒙古林业科...
  • 4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中国防治荒漠...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河西学院
  • 1篇甘肃民族师范...
  • 1篇天祝藏族自治...

作者

  • 14篇赵成章
  • 7篇董小刚
  • 6篇杨文斌
  • 4篇张起鹏
  • 4篇盛亚萍
  • 4篇卢琦
  • 4篇石福习
  • 3篇周伟
  • 3篇高福元
  • 3篇姚强
  • 2篇王晶莹
  • 2篇王倩
  • 2篇董慧龙
  • 2篇姜丽娜
  • 2篇郝青
  • 2篇赵爱国
  • 1篇王小鹏
  • 1篇任珩
  • 1篇崔向慧
  • 1篇张有富

传媒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山地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外葡萄与葡...
  • 1篇人民黄河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河上游高寒退化草地狼毒种群小尺度点格局分析被引量:48
2010年
植被斑块化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斑块的形成和变化对植物种群格局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在黑河上游祁连山北坡高寒退化草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小尺度上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种群的种群密度、组成格局以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狼毒种群分盖度的增大,种群密度、领地密度和组成格局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斑块内部狼毒种群的数量出现增减交替变化趋势,组成格局规律明显;狼毒种群的分布格局表现出与尺度关联的变化趋势,在31%–40%分盖度下,狼毒种群在所有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在41%–50%、51%–60%、61%–70%、71%–80%分盖度下随着尺度增大,分布格局的基本模式为:随机—聚集—随机或均匀—随机—聚集—随机分布,在聚集状态下,聚集强度不同。以成株为核心的斑块内部种群表现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相对于外部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着成株个体数量的逐渐增多,种群竞争关系由种间竞争转化为种内竞争,促进了斑块扩张与合并、斑块增多与吞并,从而实现了种群扩散。
赵成章高福元王小鹏盛亚萍石福习
关键词:祁连山北坡斑块种群扩散
祁连山水源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采用空间序列演替的方法对乌鞘岭林场的不同补播草地和山地草甸草原的生活型以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草地类型中,山地草甸草原的总密度最大,总盖度最小,以苜蓿+披碱草-无芒雀麦为优势种的补播草地总密度最小,总盖度最大,植物种类数最多;山地草甸草原中只存在多年生草本植物,而其他植被类型中出现了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以苜蓿+披碱草-无芒雀麦为优势种的补播草地的Shanoon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在5种植被类型中最大。
刘军史秀华张武文
关键词:植被类型物种组成植物多样性
祁连山北坡退化林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动态
采用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2001-2008年人工抚育下祁连山北坡退化林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人为干扰消除后,退化林地经历了山地草甸-草本灌丛-灌丛草本林-灌丛桦木混交林-乔木灌丛混...
赵成章石福习盛亚萍
关键词:祁连山北坡退化林地植被恢复物种多样性
文献传递
石羊河上游甘肃臭草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过程被引量:16
2008年
研究了化学除莠+适度放牧条件下,祁连山北坡甘肃臭草(Melica przewalskyi)草地群落的植被恢复过程。结果表明,使用专用除草剂杀灭甘肃臭草后,恢复草地在2000~2006年经历了甘肃臭草优势阶段、冷蒿+甘肃臭草阶段、冷蒿+阿尔泰针茅阶段、阿尔泰针茅+杂类草阶段等4个演替阶段。2006年草地群落的植物种数比对照草地增加4~7种,盖度和密度接近或高于对照草地,甘肃臭草由优势种变为伴生种,阿尔泰针茅(Stipa. krylovii)成为优势种。与对照草地相比地下总根量减少9.06%,活根量提高3.5%,并且表现出深层化分布趋势,0~50cm土层的含水量提高7.2%。经过7a的恢复演替,草地群落的稳定性增加,但是,草地的地上生物量仍然较低,杂类草所占比例较大,尚未达到成熟群落状态。
赵成章龙瑞军
关键词:退化草地植被群落
低覆盖度柠条固沙林不同配置对植被修复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具有显著的防风固沙效果,已经在我国的半干旱地区广泛推广。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不同配置的柠条锦鸡儿人工林,进一步研究不同带间宽度带内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覆盖度为20%左右时,合理的行带式格局分布的柠条锦鸡儿人工林带间植被的恢复效果优于随机分布格局的样地。(2)柠条行带式造林不宜太窄和盖度太大,会影响其林下物种丰富度。(3)宽的带间距带内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以及其生物量变化曲线呈现了两个高峰,出现在距柠条带6-8m左右,而窄的带间距带内只有一个高峰。因此,该地区柠条带宽度为12m-16m可以使其带内的草本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达到最大。
姜丽娜杨文斌杨文斌卢琦汪季
关键词:柠条锦鸡儿物种多样性林下植被
低覆盖度固沙林的乔木分布格局与防风效果被引量:13
2011年
低覆盖度植被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经过漫长的自然演替过程逐步发育形成且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前人研究认为,植被覆盖度达到40%为固定沙地,40%—20%为半固定-半流动沙地。但在实践观察中发现:在低密度(或覆盖度)时,灌丛的水平分布格局对固定流沙和阻止风沙流的作用差异显著。在干旱区、半干旱区,存在着大量天然的乔木疏林,其覆盖度均在低于40%,地表处于半流动状态,而配置成行带式后,即使覆盖度降低到20%时,地面也不会出现风蚀现象。因此,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针对覆盖度在20%左右的乔木疏林,同时测定了随机与行带式两种分布格局的防风阻沙效果。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对照风速下,行带式配置的林内的相对风速均低于随机分布,其中在200 cm高度处行带式配置的平均相对风速比随机分布的低53.89%,在50 cm高度处低36.82%;(2)行带式林内的水平风速流场变化有一定规律,而随机分布林内风速流场变化主要受树冠在空间的分布影响,变化非常复杂;(3)随机分布的疏林内出现风速超过旷野对照的现象,在50 cm和200 cm的两个观测高度上分别有约27.45%和22.55%的风速测定值超过对照风速,说明出现明显的局部风速"抬升"现象,形成了强的涡流;(4)行带式配置林内的平均地表粗糙度达到1.01 cm,比随机分布的疏林内增大约5倍之多;(5)总体而论,行带式分布格局第1带降低风速的作用最显著,第2带及其以后各带间的风速均比第1带后的风速小,但逐带降低的叠加效益不明显;(6)由于乔木基本(枝下高)没有枝条对风的阻碍,乔木行带式固沙林在迎风面的第1林带的基部有一定的风力"抬升"作用,对林带基部地面产生较强的侵蚀作用,多数第1带树木的根系被侵蚀裸露,过境的风沙流只能在林带后树冠外侧堆积;(7)随机分布林内在许多位置出现了非常低的地表粗糙度,地表粗糙度低的�
杨文斌董慧龙卢琦王晶莹梁海荣姜丽娜赵爱国
关键词:防风效果
黑河流域草原蝗虫分布特征及其与生境的关系被引量:6
2010年
草原蝗虫生态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是揭示蝗虫地理发生规律的理论基础。以黑河中上游天然草地为例,采用野外调查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草地蝗虫组成、生态种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河中上游天然草地的地形、气候条件和土壤、植被组成具有明显异质性;连续4年野外采集蝗虫38种,隶属于3科11属,32个多布种蝗虫在相关性系数为0.05处聚为8个生态种组,蝗虫具有极为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同时草原区的生境决定着蝗虫的地理分布格局,研究区域蝗虫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3000m的祁连山地。温度因子是蝗虫种属组成的促进因子,其它因子为抑制因子;温度与降水量是蝗虫密度的促进因子;极端最低温与蝗虫种属组成存在极显著关系(r=0.706、0.761,p<0.01),与蝗虫密度存在显著关系(r=0.665,p<0.05)。
周伟赵成章王科明
关键词:草原蝗虫生态分布聚类特征黑河流域
半干旱典型草原区白榆防护林的密度与生物量试验被引量:5
2010年
白榆是典型草原区的乡土树种。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通过对典型草原区人工营造的30a的白榆草牧场防护林及其与林下草本植被生物量的调查,初步得出如下结果:1)密度(d)与标准木的叶量、材积量、胸径存在如下关系:y=A×Bd的指数关系;当200株/hm2密度时,白榆防护林生物量最大,>1000株/hm2后出现严重衰退。2)密度>1000株/hm2后,造林8a后林木的正常生长受到制约,>400株/hm2后15a受到制约,而密度在200株/hm2左右时,30a时,标准木的胸径和材积生长量与孤立木的差距小于10%。3)白榆防护林年总生长物量是对照草地的3~4.5倍,其中叶量约占总生物量的92%~77%,密度在200株/hm2左右最大;林下草本植被的生物量低于对照草地61%~92%,密度为200株/hm2左右的白榆防护林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最大。4)白榆防护林林边行木的叶量和材积量比林内高152.52%~162.0%和28.8~81.7%,1050株/hm2的边行木的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分别比2100株/hm2的高41.2%和118.1%。
王玉魁杨文斌卢琦褚建民曹燕丽崔向慧王立兵高旭彪
关键词:典型草原区白榆生物量
狼毒种群小尺度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研究被引量:24
2011年
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关联性对尺度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种群在不同的尺度上往往表现出多种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在黑河上游高寒退化草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小尺度上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小尺度上随着种群的发育,狼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向随机分布过渡;两个形体大小程度越接近的种群之间,空间关联性越有可能表现为正关联,随着种群的共同发育,空间关联性逐渐向不显著过渡,形体大小差异程度越大,则越有可能表现为负关联,而较大尺度上空间关联性趋于复杂化。种群个体之间的相互庇护促使狼毒个体的数量不断增长,并通过种内竞争使斑块不断扩张,狼毒种群合作与竞争机制的相互转变实现了种群的扩散。
赵成章高福元盛亚萍董小刚周伟
关键词:斑块
两行一带式乔木固沙林带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风洞试验被引量:17
2011年
研究在风速为10和15m.s-1的风洞试验条件下,覆盖度为20%和25%的3种两行一带模式固沙林内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风速变化情况,以期对3种模式的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配置模式在0.31H高度形成了风影区和风速加速区相互组合的复杂流场结构,覆盖度25%的两行一带模式的防风效果高于覆盖度20%的两行一带模式。3种模式在不同高度的风速变化规律相同,可划分为3层:微变化层(1.54H和2H)、显著变化层(0.46H和0.92H)和稳定变化层(0.06~0.12H)3个层次。3种模式降低风速的效果为:D=4H(H为带间距)L=4cm(L为行距)模式大于D=5H,L=0.08m模式和覆盖度20%(D=5H,L=0.04m),后2种模式相同。
杨文斌王晶莹董慧龙王林和张国盛卢琦赵爱国
关键词:风洞试验防风效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