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作品数:29 被引量:109H指数:8
相关作者:吴健徐彬吴振森吴军薛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二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天文地球理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电子电信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电离层
  • 5篇等离子体
  • 5篇电磁
  • 5篇电离层加热
  • 5篇极区
  • 4篇散射
  • 3篇电磁散射
  • 3篇雷达
  • 3篇尘埃等离子体
  • 2篇电波传播
  • 2篇蒸发波导
  • 2篇中层大气
  • 2篇散射截面
  • 2篇微波辐射计
  • 2篇流星
  • 2篇雷达散射
  • 2篇雷达散射截面
  • 2篇功率谱
  • 2篇辐射计
  • 2篇高斯波束

机构

  • 23篇中国电子科技...
  • 16篇西安电子科技...
  • 8篇电波环境特性...
  • 4篇电子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电波传播...
  • 2篇北京邮电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中国中铁股份...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1篇吴健
  • 9篇徐彬
  • 8篇吴军
  • 7篇吴振森
  • 7篇薛昆
  • 6篇李海龙
  • 6篇许正文
  • 5篇车海琴
  • 5篇王茂琰
  • 5篇黄际英
  • 4篇王占阁
  • 3篇赵振维
  • 3篇张玉生
  • 3篇闫玉波
  • 2篇张雅彬
  • 2篇林乐科
  • 2篇李清亮
  • 2篇徐军
  • 2篇康士峰
  • 1篇葛德彪

传媒

  • 9篇电波科学学报
  • 3篇空间科学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极地研究
  • 2篇微波学报
  • 1篇系统工程与电...
  • 1篇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电子学报
  • 1篇海洋技术
  • 1篇固体电子学研...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中国科学(G...
  • 1篇装备环境工程
  • 1篇中国电子科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星通信链路的流星辐射分布模型被引量:2
2009年
分析研究了流星前向散射通信链路和黄道坐标系统的关系,推导出偶发流星日心分布到地心分布密度的转换过程,得到了偶发流星的理论辐射分布(SporadicMeteor Radiant Distribution)模型。并运用该理论预测模型建立了一通信链路上空流星辐射分布,同时对可用流星率进行预测并和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比较一致,为流星通信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
林乐科张雅彬毛云志
有耗平面和三维目标复合散射的FDTD分析被引量:13
2004年
采用FDTD方法计算了有耗地面与三维目标的复合散射 ,对吸收边界条件 ,连接边界条件和近远场变换作了细致讨论。吸收边界使用了广义PML吸收层 ,它对电磁波有较好的吸收效果。连接边界处则利用解析入射波和三波迭加技术 ,上半平面用入射波和反射波、下半平面用透射波作为对目标的外加场进行计算。得到近场数据后 ,为避免出现复杂的Sommerfeld积分 ,用互易原理简化了外推过程。FDTD算法与矩量法和快速多层多极子相比 ,具有节省内存 ,计算时间短等优点。通过地上物体和地下物体的计算验证了FDTD方法的精确性 。
汤炜李清亮吴振森闫玉波董慧
关键词:FDTD电磁散射吸收边界条件
电离层-中层大气耦合:有待研究的部分实验现象和科学问题
我们综述了极区中层夏季回波(Polar Mesosphere Summer Echoes,PMSE)、极区中层冬季回波(Polar Mesosphere Winter Echoes,PMWE)、夜光云(Noctiluce...
吴健李海龙吴军许正文阎玉波
文献传递
东亚地区夏季Es的分布特性
2016年
东亚地区是全球Es出现的峰值区域.以往关于东亚异常的研究和讨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或者由于缺乏中国区域的资料而论据不足,或者缺乏中国、日本Es中心的详细对比.文中利用中国及周边地区23个垂测站二十余年的Es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给出东亚地区夏季Es出现率的空间分布等值线,并深入分析东亚异常中心区域的时间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中国重庆、广州或者日本山川、国分寺、秋田是夏季Es的高发区域,东亚异常中心始终位于其中某个地区,具体位置随着统计指标改变;高发区域内的Es强度呈现出年变化和日变化,中国高发区域Es强度的昼夜差别比日本高发区域更为显著,但后者具有更为复杂的年变化和昼夜变化特征,这对揭示中纬Es形成原因具有一定的意义.
杜鹏车海琴满莉
关键词:出现率高发区域
电场对暴时低纬电离层f_oF_2变化的影响
2009年
电场在低纬电离层的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2003年10~11月的两次强磁暴事件为例,分析105°E附近由赤道区域扰动电场引起的等离子体输运对低纬指定区域内电离层的影响,并用电离层模型SAMI2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电场能引起电离层f0F2的复杂变化.在2003年11月19-24日孤立磁暴事件中,扰动电场在电离层暴初期起主导作用,向上和向极漂移的等离子体造成赤道异常峰南侧海口站电离层负暴和北侧重庆及兰州站正暴.在2003年10月28日~11月2日连续磁暴事件中,电离层暴初期以电场影响为主,随后电场和中性扰动成分共同作用于电离层,表现出复杂的暴时变化.电场扰动能迅速引起电离层的响应,只是后者能维持较长时间.上述结果对区域电离层短期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孙树计陈春丁宗华班盼盼刘云奚迪龙
关键词:电离层暴赤道异常
包西铁路沿线电磁环境测试、分析及对策
GSM-R通信系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铁路建设过程中应用、推广,成为高速铁路通信的不二选择,但该系统由于频段分配原因,易受到其他通信系统的电磁干扰。本论文根据包头至西安电动高速铁路通车前铁路通信基站周边电磁环境(在敏感频段...
姜笑李妍琳康宁石丹周耀忠高攸纲
关键词:GSM-R系统铁路
文献传递
中层大气中尘埃等离子体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
实验发现夏季极区中层大气中存在大量冰晶粒子,称为尘埃粒子,又称为中层气溶胶,尘埃粒子与电离层电子和离子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尘埃粒子带上负电荷或正电荷。考虑带电尘埃粒子的等离子体称为“尘埃等离子体(dust plasma...
石雁祥吴健葛德彪
文献传递
极区中层顶区域尘埃粒子对电磁波散射的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极区中层顶区域存在大量带电冰晶微粒,属于尘埃等离子体范畴。在此区域由于尘埃微粒的存在将引起电子密度的不规则性变化,产生异常强大的雷达回波,即极区中层夏季回波。从尘埃等离子体理论出发,应用尘埃等离子体的微分散射截面从理论上解释发生极区中层夏季回波时的雷达单位体积后向散射截面与工作频率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统计结果一致。
李海龙吴健黄际英王茂琰
关键词:微分散射截面
外场下等离子体中波的增强和带电粒子流的加速被引量:1
2007年
在不考虑碰撞机制的情况下,研究了外加高频电磁场(泵波)下等离子体中Langmuir波和离子声波的增强以及带电粒子流的加速。基于流体力学方程,推导了描述等离子体参量不稳定性的振动方程,进一步得到描述带电粒子流加速的数学表达式和有质动力的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参量不稳定性的激发过程中,Langmuir波和离子声波得以增强以及带电粒子流由于泵波与Langmuir波(离子声波)的耦合而加速;有质动力的产生是由于泵波与Langmuir波(离子声波)的耦合而且它是参量不稳定过程的策动力,另外有质动力不仅存在高频分量,还存在低频分量。
吴军吴健李强
关键词:参量不稳定性电子加速有质动力
基于优化算法的辐射计折射率剖面反演被引量:2
2008年
介绍了利用双通道地基微波辐射计,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结合的晴空大气剖面反演研究工作,神经网络算法反演折射率干项,遗传算法反演折射率湿项,使用青岛地区历史探空数据仿真表明,两种算法相结合反演的大气折射率剖面与探空数据吻合较好。
张玉生赵振维康士峰林乐科王宁王波
关键词:微波辐射计遗传算法大气折射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