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4024)

作品数:15 被引量:70H指数:5
相关作者:孙志斌翟光杰陈希浩刘雪峰郑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电子电信
  • 5篇机械工程
  • 5篇理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点云
  • 4篇成像
  • 3篇光子
  • 3篇飞行
  • 3篇飞行时间
  • 2篇单光子
  • 2篇散射
  • 2篇INGAAS...
  • 1篇单光子探测
  • 1篇单光子探测器
  • 1篇点云配准
  • 1篇点云去噪
  • 1篇点云数据
  • 1篇电路
  • 1篇定标
  • 1篇对比度
  • 1篇信噪比
  • 1篇形核
  • 1篇雪崩
  • 1篇雪崩光电二极...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中国科学院国...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辽宁大学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孙志斌
  • 4篇翟光杰
  • 2篇刘雪峰
  • 2篇陈希浩
  • 2篇王超
  • 2篇叶蔚然
  • 2篇郑福
  • 1篇吴令安
  • 1篇李国栋
  • 1篇苏秉华
  • 1篇俞文凯
  • 1篇姚旭日
  • 1篇李明飞
  • 1篇蒋远大
  • 1篇张明辉
  • 1篇方宇杰
  • 1篇肖刚
  • 1篇张寿山
  • 1篇张勇
  • 1篇黄振

传媒

  • 2篇激光与红外
  • 2篇导航与控制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光学学报
  • 1篇红外技术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半导体光电
  • 1篇Chines...
  • 1篇Optoel...
  • 1篇电子设计工程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气散射衰减定标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14年
观测高能宇宙射线可通过大气荧光探测技术对次级粒子的研究间接实现,而次级粒子在大气传输中受到大气吸收、散射等影响,会影响探测的准确性。为定性定量地确定上述影响,设计了大气散射衰减定标系统,利用已知脉冲能量的激光器向指定方向发射激光脉冲,通过在地面上另外一点测量散射激光的能量,就可以对大气散射的参数进行标定,从而对次级粒子的能量及方向进行修正。此外通过散射通信中常用的非视距单次散射模型研究了大气传输过程中的散射衰减作用,得到不同角度下的计算仿真结果,为大气散射衰减定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叶蔚然孙志斌刘雪峰翟光杰张勇张寿山肖刚冯少辉
关键词:宇宙射线NLOS瑞利散射
非视域成像中的中介面散射特性与成像仿真被引量:1
2023年
中介面与目标表面光学散射特性对成像结果有直接影响,目前各种非视域成像方法多针对朗伯体中介面进行计算成像,系统结构复杂且成本昂贵。然而,应用场景中的常见材料均为非朗伯体,故基于中介面材料的双向反射分布理论,提出了一种材料散射特性描述方法。通过设置中介面中所包含的不同散射成分,经过大量光线追迹,实现了对非视域目标光强信号的追踪与仿真。仿真成像结果采用标准差进行评价,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定量讨论了不同散射成分组合与非视域成像质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材料中高斯散射角对非视域成像质量有显著影响。
方宇杰方宇杰孙志斌苏秉华
关键词:散射成像分析
基于FPGA的三自由度精密激光转台控制系统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实时监控大型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内激光在大气中传输衰减特性,设计一个精密激光转台向站内不同探测器指定方向发射激光脉冲。系统采用Actel FPGA为主控制器,A3977驱动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工作,TR绝对值编码器反馈3个方向上的角度数据,实现闭环控制,并将FPGA通过RS422接至本地PC,再接入互联网即可与远程控制端进行通信。最终实现激光转台每个方向均小于0.01°误差的精确定位,且能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控制。
叶蔚然孙志斌耿宝明
关键词:FPGA绝对值编码器
近红外单光子读取电路被引量:5
2014年
近红外单光子读取电路读取盖革模式下的雪崩光电二极管雪崩信号。采用两个ps级的可编程ECL延时芯片,获得可调的门控脉冲,控制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死时间和淬灭雪崩信号,同时减少后脉冲的影响。详细介绍了门控脉冲产生模块、死时间控制模块以及雪崩信号提取电路。主要采用延迟鉴别、边沿锁存的方法提取雪崩光电二极管雪崩信号。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雪崩光电二极管工作温度为-55℃,脉冲宽度10ns,门控频率1MHz和10MHz,激光器激光波长1550nm,单光子探测器是PGA-400InGaAs雪崩光电二极管。
黄振蒋远大孙志斌郑福王超翟光杰
关键词:近红外盖革模式
基于FPGA的100MHz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被引量:8
2014年
为克服InGaAs/InP雪崩二极管(APD)光电探测器的后脉冲现象,本文提出了基于FPGA的单光子探测器(SPD)测量系统,其门控频率最高可达100MHz,门控宽度最窄可到1ns,死区时间设定为109ns,并且这些参数都易于调节且有助于减少后脉冲概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以上门控条件并且制冷温度为218K时,探测器的有效门宽为0.79ns;在死区时间超过109ns时,后脉冲现象可忽略;最大光子探测效率(PDE)约为14%;在光子探测效率为10%时,暗计数率(DCR)约为2×10-5/ns;并具有小型化、易调节的特点。
郑福王超孙志斌翟光杰
关键词:INGAAS
基于飞行时间的三维成像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被引量:8
2018年
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发展,三维成像已被应用在许多领域中,如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和生物医学成像。基于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的三维成像相机在记录强度和深度信息的同时,在成像速率、功耗、体积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这也使得TOF相机在诸如计算机图形、机器视觉、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介绍了TOF相机的发展情况,详细分析了TOF相机的成像原理、误差来源,总结了当前基于。TOF相机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侯飞韩丰泽李国栋孙怡孙志斌
关键词:数字成像飞行时间三维成像深度信息机器视觉
非视域成像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被引量:2
2020年
非视域成像是一种新型针对视线外目标的计算成像技术,它以时间飞行探测技术为基础,通过探测被隐藏在视域之外的物体反射回来的光子利用重建算法来重建隐藏物体的像,在自动驾驶、灾难救援、医学成像和军事反恐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主动和被动非视域成像系统的研究现状,从非视域成像系统的成像装置、分辨率和重建算法等几个方面分析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最后,还讨论了非视域成像技术在实际场景应用中所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并展望了非视域成像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李国栋刘月韩一菲孙志斌陈希浩
静电悬浮深过冷熔融锆形核凝固测量
2023年
采用静电悬浮无容器实验技术,对纯度99.6%Zr样品的深过冷程度和形核凝固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临界过冷度为363.9 K(0.17T_(m)),熔点时的液态比热容为42.42 J/(mol·K),凝固前降温速率与过冷度的变化规律为ΔT=-1.792R_(c)+664.15。通过超高速摄像方法,测得样品的枝晶生长速度与过冷度呈幂函数关系,在过冷度300 K处,枝晶生长速度达到34.6 m/s。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进行基于经典成核理论的统计分析,计算得到样品在最大概率过冷度300K处(0.14Tm)的成核活化能为52.19kBT,吉布斯自由能差为1.503×108J/m^(3),固液界面能为0.121 J/m^(2)。对比发现:随着锆含量的降低,样品的最大概率过冷度、成核活化能、吉布斯自由能差和固液界面能都明显减小。
陆潇晓张明辉刘晓珂王艳秋郑福孙志斌
关键词:深过冷枝晶生长形核
ToF点云强度与位置相关联的目标提取算法被引量:1
2020年
目前光子飞行时间技术在三维成像中应用广泛,但三维点云目标提取相关研究匮乏,因此提出了一种利用点云位置信息和强度信息相关联的三维点云复杂目标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边缘提取及形态学处理对点云强度信息中的目标位置定位,使目标在强度图中被标识。然后将强度信息与点云位置信息相关联,在三维点云中提取出目标所在区域。最后建立K邻近邻域,通过改进邻域大小选取方式,使用高斯均值代替固定的人工选择的邻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滤除离群点并完整的保留真是目标物体点云数据的位置信息和强度信息,同时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
韩丰泽李国栋李国栋郑福孙志斌
关键词:图像处理双边滤波
Bias-dependent timing jitter of 1-GHz sinusoidally gated InGaAs/InP avalanche photodiode
2016年
We characterized the dependence of the timing jitter of an InGaAs/InP single-photon avalanche diode on the excess bias voltage(V(ex)) when operated in 1-GHz sinusoidally gated mode.The single-photon avalanche diode was cooled to-30 degrees Celsius.When the V(ex) is too low(0.2 V-0.8 V) or too high(3 V-4.2 V),the timing jitter is increased with the V(ex),particularly at high V(ex).While at middle V(ex)(1 V-2.8 V),the timing jitter is reduced.Measurements of the timing jitter of the same avalanche diode with pulsed gating show that this effect is likely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of both the amplitude of the V(ex) and the width of the gate-on time.For the 1-GHz sinusoidally gated detector,the best jitter of 93 ps is achieved with a photon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21.4%and a dark count rate of -2.08×10 -5 per gate at the V(ex) of 2.8 V.To evaluate the whole performance of the detector,we calculated the noise equivalent power(NEP) and the afterpulse probability(P(ap)).It is found that both NEP and P(ap) increase quickly when the V(ex) is above 2.8 V.At -2.8-V V(ex),the NEP and P(ap) are -2.06×10-(16)W/Hz-(1/2) and 7.11%,respectively.Therefore,the detector should be operated with V(ex) of 2.8 V to exploit the fast time response,low NEP and low P(ap).
朱阁郑福王超孙志斌翟光杰赵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