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蟋蟀若虫是否具有再生的能力,在实验室内对直翅目蟋蟀科的双斑蟋Gryllus bimaculata de Geer若虫后足的再生情况进行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双斑蟋若虫的后足确实具有再生的能力,且再生足的伸长生长与正常足一样,均出现于虫体蜕皮时。再生的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突起期、“肢芽”期、短小足期。实验结果还表明:再生能力与断肢发生的时间及断肢部位有关;断肢部位离肢体越远,再生能力越强;断肢发生的时间越早,再生能力越强。
为了从组织胚胎学角度探究昆虫胚胎发育过程,以双斑蟋Gryllus bimaculatus de Geer的卵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记录蟋蟀胚胎每一天的形态变化并使用显微摄影方法记录胚胎发育过程,对蟋蟀卵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根据胚胎形态的发育特点,可将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分为7个阶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无节幼体期Ⅰ、无节幼体期Ⅱ、无节幼体期Ⅲ、无节幼体期Ⅳ。经历14天,蟋蟀的头部、触角、3对足、尾部、腹部及背部都发育完全,整个胚胎发育随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