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90353)
-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4
- 相关作者:余吉祥储凤玲周光霞沈坤荣李强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科技学院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长三角地区城市增长的影响因素
- 2014年
- 文章以国内外城市增长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为基础,基于长三角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城市经济增长、人口规模、劳动生产率三个指标来研究1990~2010年间城市增长,发现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趋同趋势,并且人口迁移和城市经济集聚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人口迁移通过增加当地市场潜力、规模经济和外部性等促进了城市经济集聚,而城市经济集聚进一步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移。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建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制度性限制,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城市的经济集聚功能。
- 周光霞王学鹏
- 关键词:长三角经济集聚
-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文章通过设定面板协整模型来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关系,并基于面板误差校正模型考察短期动态调节效应。通过研究认为: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异质性的面板协整关系;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效应取决于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短期内应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大农业投入,长期内应着力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
- 李强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城乡收入差距面板协整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资源型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基于已有的产业集群理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资源型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是影响资源型产业集群竞争力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但是,也不可忽视其他因素的作用,只有同时具备特色的自然资源、持续创新的技术资源、强大的市场资源、丰富的组织资源、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合理的制度资源的资源型产业集群才能获得持久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 雷宇张秀生余吉祥
- 关键词:资源型产业集群竞争力层次分析法
- 论二元经济结构的度量被引量:3
- 2011年
- 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指数在对二元经济结构进行度量时,结果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进行分析发现,二元经济结构的度量应该从部门相对劳动力规模和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两个方面进行。但是,二元对比系数仅使用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度量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由于非农部门的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所以在短期内,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是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下降,而是上升,这使得二元对比系数在对二元经济结构度量时产生了严重偏误。分析显示:二元反差指数是更为有效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度量指标。
- 余吉祥储凤玲
-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二元对比系数
- 中国非农就业机会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文章基于"偏离-份额"方法的分析表明,初始非农就业机会水平低的省份表现出了增长上的"后发优势"。回归分析表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经济外向型程度的提高有助于非农就业机会的增长,但是,城市化却显著抑制了非农就业机会的增长。基于此,本研究为,内地非农就业机会的快速增长可能更多地源于一种"后发优势"。因此,从长期来看,推动内地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改变内地中小城市在资源分配中的劣势地位,将是进一步提高非农就业机会增长速度的重要动力。
- 余吉祥储凤玲陈继东
- 关键词:非农就业机会
- 收入结构变化与中国农村地区差距的演进被引量:1
- 2011年
- 从收入结构变化的角度来解释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在1995年以后并没有延续之前持续扩大的趋势的原因,通过对1995—2007年间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的变化进行分解,研究发现:1995年以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没有进一步扩大的原因在于,经营性收入差距下降的同时伴随着其收入占比的持续下降。同时,工资性收入差距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农村居民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进一步地分析发现,未来减轻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距的主要方向是进一步降低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
- 余吉祥陶秀玲
- 关键词:农村居民基尼系数
- 1990—2010年长三角地区城市体系的演进——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集聚经济和专业化是主导区域城市体系演进的两股主要力量,但二者对区域城市体系中不同城市的增长速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前者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而后者主要是促进外围城市的发展。文章使用"四普"、"五普"和"六普"数据资料研究发现,尽管长三角各城市的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城市体系内部总体上呈现出扁平化趋势,中小城市发展速度相对更快。这表明,专业化分工是促进长三角城市体系的主要动力。
- 周光霞余吉祥
- 关键词:长三角城市体系ZIPF法则城市空间结构
- 劳动力流动与城市规模分布——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的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使用人口普查数据汇总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应用齐夫指数度量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度,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对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及成因。结果显示,基于常住人口统计口径的齐夫指数显著低于基于户籍人口统计口径的齐夫指数,这意味着劳动力流动提高了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度。进一步使用迁移人口占比衡量城市人口集聚能力,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增长显著提高了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研究结论的启示是,充分发挥大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适当提高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度,对加速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有益。
- 余吉祥周光霞闫富雄
-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城市规模分布集聚经济
- 基于JEL编码的经济学研究热点测定被引量:4
- 2013年
- 使用JEL编码分析经济学研究热点,解决了词频分析时经常遇到的"非受控性主题词"问题。采用新近发展起来的期刊H指数分析方法,论证发表于2006~2012年《经济研究》中的963篇论文适合作为样本文献来源。基于这些论文的2670个JEL编码,研究结果显示,O类、G类、E类、F类、D类主题分列最受关注主题的前5位。排名第一位的O类主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领域,排名第二位的G类主题主要集中在"公司金融和规制"领域。从时间趋势上看,2006~2012年间的热点主题一直集中在O类、G类、E类、F类、D类领域,非常稳定。
- 储凤玲
- 关键词:期刊H指数词频分析经济学
- 集聚经济与中国城市体系优化──跨省迁移视角的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改革开放后实施的中小城市偏向型城市化政策导致了扁平化的城市体系,使得经济增长无法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利用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发现,中国的城市体系在1990-2000年间变得更加扁平化。但随着城市化政策的调整,2000-2010年间,大城市的增长更具优势,扁平化的城市体系逐渐得到优化。使用跨省迁移人口作为城市经济集聚能力的衡量指标,研究结果显示,沿海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提供的经济集聚力是中国城市体系优化的原因。依据城市体系演进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预测中国大规模城市仍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城市体系将进一步优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努力降低迁移成本。
- 余吉祥段玉彬
- 关键词:城市体系集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