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JY141) 作品数:29 被引量:263 H指数:8 相关作者: 田淑英 许文立 马兆良 朱凤琴 齐新 更多>> 相关机构: 安徽大学 安徽省林业厅 合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政治法律 更多>>
“双重红利”下地方绿色税收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8 2017年 我国的绿色税种大部分属于地方税。以地方绿色税收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我国的地方绿色税收体系主体税种,分析其中部分税种及整个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我国地方绿色税收体系建议,为完善地方政府绿色税制提供参考,以实现绿色税收的"双重红利"。 田淑英 徐杰芳关键词:双重红利 绿色税收 资源税 能源税 环境保护税 生态资本与长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2017年 生态退化制约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投资生态资本能否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重要理论命题。为此,在一个增广MRW模型框架下,分析生态资本、人力资本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理论逻辑;进一步,构建多维度生态资本指标体系,借助2004-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生态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资本能够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积累与外溢是生态资本产生经济增长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生态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通过生态资本的外部性特征得以实现。对应的政策含义是,加大对生态资本投资,并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以促进生态资本转化为生产力。 马兆良 田淑英 王展祥关键词:生态资本 人力资本 外部性 长期经济增长 新安江流域安徽段践行“两山论”的模式探索 被引量:9 2019年 新安江流域生态资源丰富,是践行"两山论"的重要地点。基于"两山论"的理念演进模型,可以剖析新安江模式的逻辑起点。通过调查分析与比较分析发现,新安江流域安徽段的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较少、生态产业品牌效应不强、生态经济发展平台驱动不足、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以及财政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据此提出,新安江流域安徽段践行"两山论"应进一步丰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打响特色生态经济品牌,搭建生态经济发展平台,拓展生态产业发展路径,加强绿色财源建设,健全生态经济发展保障机制。最后提出,新安江流域安徽段践行"两山论"的模式应该是:五大发展理念共同引领,五种政策共同发力,林长制与河长制统筹推进,文化、教育、科技要素叠加,实现三个融合的"55233"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田淑英 夏梦丽 金伟关键词:生态经济 新安江流域 生态产业化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中国县域生态经济研究评价:1984—2014 2015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县域生态经济建设对实现生态文明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计量方法、词频统计方法对CNKI收录的184篇县域生态经济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县域生态经济的研究质量。研究表明,中国县域生态经济研究呈现出几个特点:论文数量持续增加、研究主体相对集中、研究主题过于分散、研究整体处在初级阶段、研究技术有待改进和研究资助有待增加,建议研究者、研究机构、期刊、学术组织和政府共同协作,进一步提高中国县域生态经济研究质量,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田时中 吴慧慧 田淑英 李景晨关键词:县域生态经济 生态文明 词频统计 绿色发展、中国制造2025与增值税改革 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基于绿色发展与中国制造2025两大战略背景,探讨"营改增"后增值税深化改革的路径选择。以现代型增值税的基本原则和环境成本转移理论为基石,结合目前绿色税收现状、中央与地方税收分享调整等方面的实践背景,参照以林业绿色发展为例的模拟,提出绿色化增值税可选择的路径是依据环境成本权重,差异化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以使地方间的环境收益分配趋于公平;普适化增值税可选择的路径是在制造业领域逐步取消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分类,实现增值税抵扣链对所有纳税人的覆盖,以此助力"两化融合"下的制造业发展。 彭智军 田淑英关键词:增值税改革 环境成本转移 绿色税收 北京市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主要工业行业的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关于如何协同实现"十二五"规划设定的外贸增长目标和碳排放减排目标,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采用因素分解分析法,以北京市各主要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市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分析,定量测算"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出口贸易通过三种效应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市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正,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为负,由于规模效应大大超过了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之和,因此总效应为正,出口贸易的扩大会对北京市碳减排产生不利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北京市实现"十二五"碳减排目标和外贸发展目标相容性的对策建议。 朱凤琴 齐琪 齐新关键词:出口贸易 碳排放 我国环境税的收入归属选择 2012年 环境税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和实践部门关注的热点。为了更有效地促进环境保护,国务院已明确提出要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将排污费改为"税"),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税收的收入归属直接影响到该税种的征管效率和社会公平,然而目前学术界对我国环境税税收归属权的探讨极少。鉴于此,本文以Rich-and Abel Musgrave的税权划分原则以及Richard B.Stewart和Wallace E.Oates的环境分权理论为基石进行理论演绎,并结合我国环境保护事权划分、排污费收入归属现状、地区间排污费收入不平衡状况以及分税制体制下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四个方面的实践背景,参照OECD和EEA国家环境税(费)收入归属划分的经验,探讨我国环境税的收入归属问题。研究的结论为:我国的环境税应选择以地方政府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模式,将其大部分税收收入划归地方政府所有。 田淑英 许文立关键词:环境税 税权划分 排污费 森林资源异质性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基于1986—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 被引量:3 2018年 森林资源具有区域异质性,深入了解森林资源异质性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对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20个省区1986—2012年面板数据,利用差分模型,深入分析森林资源禀赋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森林资源不丰裕区内,经济增长每提升1%,区域收入不平等状况将上升0.091%,对外开放程度每提升1%,收入不平等状况将增加0.172%;森林资源丰裕区在收入不平等层面上存在森林资源的"资源诅咒"效应,森林资源丰裕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区域基尼系数将上升0.005个百分点。因此,在缓解收入不平等的过程中,森林资源不丰裕区应重视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森林资源丰裕区则应合理定位森林资源角色,弱化森林资源的"资源诅咒"效应。 刘宗飞 赵伟峰关键词:森林资源 收入不平等 影响因素 发达国家土地信托经验分析及借鉴 被引量:7 2015年 "三农"问题涉及中国千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土地流转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土地信托是解决土地流转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土地信托进行分析,分别从参与主体、运行机制及方式和法律规范3个方面总结了其成功经验,同时对中国土地信托发展提出了符合国情的建议。 宋华 周培关键词:土地流转 生态环境、公共健康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运用中国200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生态环境的外部性考察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公共健康的影响显著,环境污染明显促进死亡率的提升;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并不明显,但是生态环境与健康水平的交互项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效应。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人类应当选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方式,既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也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田淑英 付梦冉关键词:生态环境 健康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