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J[2007]2168)
-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2
- 相关作者:冯新斌商立海邱华北李广辉李秋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南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贵州红枫湖水体叶绿素a的分布与磷循环被引量:15
- 2011年
- 于2009年8月(夏季)和2010年1月(冬季)在贵州红枫湖采集了分层湖水和分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湖水样品的总N(TN)、总P(TP)及叶绿素a(Chl-a)含量,结果表明,湖水TN含量在2个季节无明显变化,平均含量为1.58±0.73 mg.L-1,湖水TP含量夏季(0.091±0.070 mg.L-1)高于冬季(0.026±0.055 mg.L-1)。夏季湖水在8 m处有季节性分层,下层湖水TN、TP含量高于上层;夏季湖水Chl-a主要集中在上层,上层平均含量为33.2±13.0 mg.m-3,冬季湖水Chl-a平均含量为11.1±3.7 mg.m-3,分析发现,湖水上层(8 m)Chl-a与TP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r=0.965,P<0.01),表明红枫湖富营养化主要受P元素限制。沉积物孔隙水中的溶解态P(DP)浓度和湖水的磷酸盐(PO34--P)浓度比上覆水体高,具有向上扩散的趋势,利用费克第一定律计算了沉积物向上覆水体的释P速率,发现夏季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P速率高于冬季,可能主要是由于夏季湖水底层的还原环境下沉积物表层的早期成岩作用生成磷酸盐进入孔隙水而促进了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P。根据通量释放结果估算了全湖沉积物向水体的释P通量,约为每年5.0±5.6。t红枫湖富营养化受P控制,沉积物向水体有很大的释放P的潜力,是湖水P的重要内源,严格控制流域的外源输入才能彻底治理该湖的富营养化。
- 商立海李秋华邱华北仇广乐李广辉冯新斌
- 关键词:红枫湖P叶绿素A
- 水体热分层对万峰湖水环境的影响被引量:33
- 2011年
- 2009年9月(秋季)和2010年1月(冬季)对南盘江流域峡谷型水库——万峰湖的水温和水化学(DO、pH、总磷)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万峰湖水体在秋、冬季节均存在明显分层,秋季,水体分为3层,0~10 m为混匀层,10~50 m为斜温层,50 m以下为滞水层,这种温度分层阻止了水的对流混合,引起显著的水化学分层,形成底部厌氧层。冬季,水温下降,在水下50 m左右分层,表层随深度增加水温下降,下层为滞水层,水温较为均匀。相关性分析表明,万峰湖在2009年9月(秋季)和2010年1月(冬季)水温和DO、pH、总磷之间均为极显著相关,水化学分层与温度分层同步。
- 邱华北商立海李秋华李广辉冯新斌
- 关键词:水温分层水质
- 同位素标记在汞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汞是一种可以长距离迁移的全球性污染物,无机汞进入水生环境可以转化为高神经毒素的甲基汞,通过在食物链中发生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作用,并最终威胁人体健康。同位素具有示踪特性,在环境中人为添加放射性汞同位素或单一富集稳定汞同位素标记的单质汞或汞化合物,研究汞同位素的行为特征可以揭示生态环境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汞同位素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环境中汞的迁移和转化研究,尤其复杂环境中汞的形态转化和归趋提供了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放射性汞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单一富集稳定汞同位素标记技术的原理,汞同位素标记技术在环境样品和生物样品的汞形态分析,陆地系统中土壤-植物-大气之间汞的迁移与转化,水生生态系统大气沉降汞的迁移和转化、汞的甲基化作用及形态汞的生物富集等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汞同位素标记技术的应用前景。
- 包正铎商立海冯新斌孟博
- 关键词:汞示踪甲基化去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