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作品数:500 被引量:3,010H指数:22
相关作者:林元沈建箴徐两蒲康德智胡建达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9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7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7篇细胞
  • 51篇肿瘤
  • 38篇白血
  • 38篇白血病
  • 37篇淋巴
  • 32篇手术
  • 26篇预后
  • 24篇综合征
  • 23篇急性
  • 22篇术后
  • 21篇基因
  • 20篇血管
  • 19篇蛋白
  • 19篇儿童
  • 19篇放疗
  • 18篇染色
  • 18篇染色体
  • 18篇疗效
  • 18篇老年
  • 14篇血液

机构

  • 344篇福建医科大学
  • 52篇福建省肿瘤医...
  • 37篇福建省立医院
  • 32篇福建省妇幼保...
  • 21篇厦门大学
  • 15篇莆田学院附属...
  • 9篇南京军区福州...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7篇福州市第二医...
  • 7篇福建中医药大...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泉州医学高等...
  • 3篇福州大学
  • 3篇赣南医学院第...
  • 3篇福建省龙岩市...
  • 3篇厦门大学附属...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教育部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2篇林元
  • 29篇沈建箴
  • 27篇徐两蒲
  • 26篇康德智
  • 19篇胡建达
  • 18篇洪华山
  • 17篇付海英
  • 16篇吴君心
  • 16篇周华蓉
  • 15篇黄海龙
  • 14篇赵文新
  • 14篇柏朋刚
  • 14篇王波
  • 12篇颜守义
  • 12篇刘庭波
  • 12篇张立永
  • 11篇吴喜跃
  • 11篇叶青
  • 11篇陈雪美
  • 10篇余良宏

传媒

  • 23篇中国实验血液...
  • 18篇福建医科大学...
  • 18篇福建医药杂志
  • 14篇中国妇幼保健
  • 12篇中华医学遗传...
  • 10篇白血病.淋巴...
  • 10篇海峡预防医学...
  • 9篇中华放射肿瘤...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8篇肿瘤学杂志
  • 8篇中国实用外科...
  • 7篇中国医学物理...
  • 7篇中国中西医结...
  • 7篇中国卫生标准...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中华血液学杂...
  • 6篇中国医药指南
  • 6篇中华高血压杂...
  • 6篇中华内分泌外...
  • 6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6篇2023
  • 14篇2022
  • 49篇2021
  • 65篇2020
  • 69篇2019
  • 49篇2018
  • 56篇2017
  • 71篇2016
  • 54篇2015
  • 48篇2014
  • 17篇2013
  • 1篇2012
5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食管鳞癌调强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康复对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老年食管癌调强放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康复对策。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5月就诊本院55例老年食管鳞癌调强放化疗的初治患者,调强放疗肿瘤靶区中位放疗总剂量61.5Gy,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21天为一个周期,中位化疗周期数2个,分析不良反应及康复对策。结果全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47.6%。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1)骨髓抑制Ⅰ/Ⅱ度32例(58.2%),Ⅲ/Ⅳ度14例(25.1%);(2)脱发Ⅰ/Ⅱ度48例(87.3%);(3)乏力、肌肉或关节痛Ⅰ/Ⅱ度33例(60.0%);(4)胃肠道反应Ⅰ/Ⅱ度17例(30.9%);(5)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气管炎Ⅰ/Ⅱ度分别为30例(54.5%)和12例(21.8%)。通过对症处理及康复指导,患者均完成治疗。结论老年食管癌调强放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肌肉或关节痛以及胃肠道反应,患者均能耐受。
林宇张小清陈玉杉卓妍刘萍萍陈俊强
关键词:调强放疗康复
肿瘤标记物及分子诊断技术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治中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细针穿刺活检(FNAB)是甲状腺微小癌(TMC)术前诊断的金标准。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目前仍有25%~30%的病例通过FNAB不能明确病变性质。甲状腺癌的发生与基因密切相关,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肿瘤标记物及分子诊断技术在TMC中的应用,有望弥补FNAB诊断的不足,提高TMC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通过分子生物学分析,有助于指导术前的危险分层、判断预后,从而选择最佳的初次治疗方案。
赵文新王波
关键词:分子检测技术肿瘤标记物甲状腺微小癌细针穿刺活检
小檗碱对代谢综合征肾损害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代谢综合征肾损害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为小檗碱治疗代谢综合征肾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福州总医院肾内科临床诊断符合代谢综合征肾损害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对照组)和小檗碱组(治疗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小檗碱,8周为一个疗程。同时选取在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例为正常组。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mAlb/Ucr)均明显下降(P<0. 05),对照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U-mALb/Ucr也明显下降(P<0. 05),两组患者BMI、FBG、2hPBG、FINS、TG、LDL-C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 05)。用药8周后,治疗组血、尿白细胞介素6(IL-6)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P<0. 05)。用药8周后,治疗组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升高(P<0. 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肠道双歧杆菌与血、尿IL-6均呈负相关。结论:小檗碱可增加代谢综合征肾损害患者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降低血清及尿液炎症因子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脂代谢紊乱,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减轻体重。
王丽萍黄春来陈小青张勇邱妙华庄永泽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肠道双歧杆菌肾损害小檗碱
延迟拔管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学特点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延迟拔管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病原学特点。方法:选取延迟拔管的PDAP患者共50例为研究对象(D组),以非难治性PDAP组(B组,n=37例)和难治性PDAP内科保守治疗有效组(C组,n=15例)为对照,进行腹膜透出液细菌、真菌培养。结果:腹膜炎总的培养阳性率为74.5%,其中B、C、D三组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1.1%、46.7%、78.0%。与B组比,D组真菌感染、二重感染比例均为23.1%,明显升高(P<0.01)。与B、C组比,D组真菌+二重感染+混合感染比例高达56.4%,明显升高(P<0.01)。D组32例(64.0%)进行动态培养,其中18例病原菌转为阴性,6例G^+或G^-菌转为混合感染、2例真菌菌种不断变化,2例G^+球菌持续阳性,4例病原菌持续阴性。经治疗90 d死亡7例、存活率86.0%。结论:延迟拔管的PDAP病原学以真菌+二重感染+混合感染为主。动态监测病原菌的演变,有助于指导治疗及提高疗效。
庄永泽张路英俞国庆李俊霞肖春红
关键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真菌感染
基于互动达标理论在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互动达标理论在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8月与2019年1—8月在本院消化科进行结肠镜检查的8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8月的39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8月的42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方法实施肠道准备护理,观察组采用互动达标理论实施肠道准备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肠道准备清洁度、肠道准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肠道准备知识知晓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肠道准备清洁度及肠道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互动达标理论实施肠道准备,能有效提高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和肠道准备知识知晓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
吴敏玲廖小玲蒋建福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清洁度知识知晓率
124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通过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明确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诊疗水平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该院收治的12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多发性骨髓瘤和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进行单因素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发性骨髓瘤伴肺部感染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可不增高,降钙素原或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肺部感染多累及双肺,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的比例占感染患者的53.7%。感染组年龄≥60岁、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Ⅲ期、清蛋白<35 g/L及住院天数>10 d的患者比例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10 d和血清清蛋白<35 g/L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罹患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缩短住院天数,提高血清清蛋白水平,加强ISS分期Ⅲ期,尤其是年龄≥60岁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工作,能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概率。
傅蔷郑倩颖陈萍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肺部感染
增强现实技术在住培医师脊柱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的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研究将增强现实(AR)技术应用于住培医师脊柱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60名,2020年6月—2021年1月期间,本院的脊柱外科手术学住培医师,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对等分组,获对照组(共30位住培医师)、研究组(共30位住培医师),对对照组住培医师应用传统教学,而对观察组住培医师应用AR技术(处于传统教学的前提下),比较两组最终的结果。结果 (1)研究组的教师的总体满意率100%,与对照组教师的总体满意率50.00%相对比明显较高(P<0.05);(2)研究组的考核总成绩(92.90±6.88)分,与对照组考核总成绩(75.30±1.92)分相对比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研究组的住培医师的总体满意率96.67%,与对照组住培医师的总体满意率80.00%相对比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住培医师脊柱外科手术学教学工作中,应用AR技术能够改善住培医师的总体满意率、教师的总体满意率,并提升住培医师的考核总成绩,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陈宣煌高小强林海滨郑锋蔡涵华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教学脊柱外科手术学
TomoDirect和TomoHelical技术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比较4野和6野断层定野照射(TomoDirect)及断层螺旋照射(TomoHelical)技术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放疗计划应用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作为回顾性研究,本文选取16例已行调强(IMRT)治疗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计划系统上分别进行4野和6野的TomoDirect及TomoHelical3种技术的模拟计划,比较3种技术设计的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及治疗参数。结果3种技术设计的乳腺癌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其中,4野TomoDirect技术对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尤其是脊髓、健侧乳腺最大剂量Dmax,肺的V5,心脏Dmean(F=595.60、129.24、60.44、65.37,P〈0.05)的保护优于TomoHelical技术,但在靶区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方面,以TomoHelical技术较优(F=2.78、60.93,P〈0.05)。6野TomoDirect技术,在保证较TomoHelical技术低的危及器官限量的条件下,提高了4野TomoDirect技术的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此外,TomoDirect技术的机器跳数均优于TomoHelical技术,有效地减少了患者治疗时间(F=24.89、3.75,P〈0.05)。结论对于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6野TomoDirect技术设计的计划具有一定优势,与TomoHelical技术相比,6野TomoDirect大大降低了危及器官受量;与4野TomoDirect技术相比,6野TomoDirect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较优,更适宜于早期乳腺癌患者。
林金勇胡彩容张秀春陆军柏朋刚郑明志陈济鸿程燕铭吴君心潘建基
关键词: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剂量学
先天性心脏病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人类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也是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但已证实其病因主要为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两者的共同作用。CHD患者较普通人群更易出现染色体异常,其中最常见的是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少部分的CHD患者的染色体异常为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缺失、重复。本文就CHD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作一综述。
郭欢欢林元
关键词:遗传学染色体
Mini-CEX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探讨临床迷你演练评估(Mini-CEX)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管理和综合能力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介绍Mini-CEX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分析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前景。结论:Mini-CEX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管理和综合能力评价过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付海英杨凤娥胡建达黄发云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管理综合能力评价
共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