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2BBF60035) 作品数:13 被引量:59 H指数:7 相关作者: 陈元生 于海萍 涂小云 周满生 廖忠明 更多>> 相关机构: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6 2015年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et La Salle)已成为赣南桉树重要检疫性害虫,存在高度危险性。通过对桉树枝姬小蜂在赣南的发生现状与危害情况的调查,研究了该蜂在赣南的发生规律、传播特点及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切实可的防治技术措施,并探讨了其综合防控技术上需今后重视研究解决的相关问题。 曾凡玉 袁长洪 陈元生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枝瘿姬小蜂灾害预测预报综合技术 2021年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是严重危害桉树的叶梢致瘿性害虫,准确预报是防治其疫情扩散蔓延的关键。2014—2020年连续7 a利用黄色粘虫板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与气象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据此建立成虫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利用有效积温预测法进行越冬代成虫发生期预测;采用5月成虫监测数量预测6月第1代幼虫危害程度。结果表明,月平均气温(x5)、月平均最高气温(x2)、月降雨天数(x7)是影响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发生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是该蜂成虫发生量的最主要的决策因子,而月降雨天数则是该蜂成虫发生量的主要制约因子;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该蜂成虫发生量短期预测预报模型,经检验,其预报准确率可达94.16%;根据调查所得越冬虫蛹始盛发育进度,利用有效积温公式,可以准确预测越冬代成虫始盛发生期;利用5月的成虫监测数量可以准确预测6月的虫瘿数(危害程度)。经过系统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发生期、成虫发生量和虫瘿危害程度的预测预报方法和模型。经在生产中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吻合,说明所获得的预测模型是可靠的、测报方法是可行的。 陈元生 李红征 彭观地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 气象因子 测报模型 灾害 发生期 发生量 松褐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4年 目前国内外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是控制其传播媒介松褐天牛,成虫期是防治松褐天牛的最佳时期,利用引诱剂防治松褐天牛成虫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系统介绍了引诱松褐天牛的松树主要挥发性物质、我国植物源引诱剂的种类及研究进展、影响引诱效果的因素,重点阐述了各型引诱剂的使用及综合利用情况,并对今后引诱剂的研究与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陈元生 李方兴 温德华关键词:松褐天牛 松材线虫 引诱剂 萜烯 赣南桉树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10 2015年 桉树枝瘿姬小蜂已成为危害赣南桉树枝叶的主要害虫,已进入爆发阶段,严重威胁着赣南桉树产业的发展,选育优良的桉树抗性品种(系)是防治该蜂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以目前江西赣南推广面积较大的7个桉树品种(系)为试材,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幼苗接虫抗性鉴定等方法,选取样枝平均虫瘿数、有虫瘿株率、丛枝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这些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姖小蜂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桉树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不同,7个桉树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从高到低顺序为:柠檬桉>巨尾桉GL9>赤桉>大叶桉≥巨桉>窿缘桉>巨园桉DH201-2,其中柠檬桉为高抗虫品种,林间调查未发现有虫瘿,巨尾桉GL9属中抗品系,受害较轻,而巨园桉DH201-2为高感虫品系,受害严重。 陈元生 廖忠明 涂小云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 抗性 虫瘿 生态环境因子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桉树枝瘿姬小蜂是危害桉树的重要致瘿性害虫,受多种内外因素影响。本文旨在摸清生态环境因子与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的关系,以便于及时掌握其发生动态及有效防控该蜂。【方法】利用黄色粘虫板、采用样地系统调查与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与分析了温度、寄主种类、树高、坡向、坡位等5种生态因子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的影响。【结果】在气候因子中,温度是影响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动态的主导因子,该蜂成虫出蜂量与温度密切相关,表现出正相关趋势(R^(2)=0.8918)。不同桉树林内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无性系DH201-2>窿缘桉>大叶桉。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率、虫瘿数量与桉树树高呈显著负相关(R^(2)≥0.8684),且主要危害4 m以下的桉树林;该蜂虫瘿主要分布在离地面1~3 m的高度范围内。在巨桉林内,在立地因子中,坡向、坡位显著影响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发生危害及虫瘿数量。就坡向而言,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虫瘿数量南坡>东坡≈西坡>北坡;就坡位而言,该蜂虫瘿数量下坡>中坡>上坡。【结论】掌握气候因子、食物因子、立地因子等生态因子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发生危害和种群数量的影响规律,有助于为害虫的监测和防控工作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陈元生 闫闯 黄名广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 生态因子 树高 坡向 坡位 种群 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9 2015年 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已暴发成灾,为摸清其种群在赣南的发生规律,详细调查研究了其种群消长动态及其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桉树林内成虫羽化高峰期为4—8月,呈现3个主高峰(5月上旬、5月下旬、6月中旬)和1个次高峰(8月),虫瘿形成的高峰期则相应延后20-30 d,为5—9月,虫瘿数量较多的时间为5、7、9月,呈现3个峰型。成虫羽化及虫瘿数量消长动态规律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1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严重,危害高峰期为6—9月。2014年6月调查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无性系DH201-2上主要在树冠中层危害,虫瘿数量和羽化孔数量主要分布在树冠枝条的中层,其次是树冠上层。这一结果为该虫的野外调查、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准确定位提供了依据。 陈元生 涂小云 罗益群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 种群 虫瘿 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除害处理技术概述 被引量:26 2014年 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中含有松材线虫和松褐天牛,是病害流行的侵染源之一,伐桩的除害处理是松材线虫病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阐述了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的除害处理措施,包括利用生防真菌的生物防治措施,直接挖树桩烧毁、剥皮挖虫和覆土处理等物理机械措施,以及药物熏蒸、药物灌注和生石灰处理等化学措施,重点介绍了利用木腐菌处理疫木伐桩的技术措施,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除害处理建议。 陈元生 黄燕洪 周满生关键词:松材线虫 松褐天牛 伐桩 除害处理 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化学引诱技术研究 2020年 为探索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监测和绿色防控技术,选择DH201-2、大叶桉和窿缘桉的桉树油及■-松油烯、DL-柠檬烯配制了8种引诱剂,于2016-2019年进行了桉树枝瘿姬小蜂诱虫试验及林间应用。结果表明,这8种引诱剂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均有引诱效果,诱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DH201-2桉树油+■-松油烯(77∶23)≥■-松油烯+柠檬烯(8∶2)>DH201-2桉树油>大叶桉桉树油+■-松油烯(77∶23)≈窿缘桉桉树油+■-松油烯(77∶23)>大叶桉桉树油≈窿缘桉桉树油≥黄色粘虫板≥市售桉树精油>清水对照。林间应用中以DH201-2桉树油+■-松油烯(7∶3)的混配剂引诱效果最佳,在DH201-2桉树林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平均年诱捕量为326.85头/诱捕器,诱虫量是黄色粘虫板的2.46倍。该诱剂可应用于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监测与防治。实践应用中,建议诱捕器悬挂高度为2 m。 陈元生 蔡润玉 阮树堂 于海萍 罗致迪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 挥发物 引诱剂 诱捕器 植物源 松褐天牛引诱剂及诱捕器色泽筛选试验 被引量:8 2014年 针对松褐天牛成虫具有补充营养的习性,采用松褐天牛植物源引诱剂,并应用不同色泽诱捕器在林间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诱杀技术研究。结果显示,自配的6种引诱剂均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其中,引诱剂YS02的引诱效果最佳,引诱效果明显优于试验所用其他引诱剂,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诱捕器色泽能显著影响松褐天牛成虫的诱捕效果,甚至还直接影响诱雌或诱雄能力。褐色诱捕器的引诱效果最强,褐色和黑色对松褐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均显著强于银灰色和绿色(P<0.05),褐色对雌虫的引诱能力强于对雄虫,银灰色和绿色则相反,而黑色却对雌雄成虫具有同等效力。 陈元生 罗致迪 赖福胜 罗惠文 刘晖桉树枝瘿姬小蜂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8 2015年 为寻求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有效药剂,有针对性地选取了7种常用药剂和3种混配剂进行林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的10组药剂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幼虫和蛹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除毒死蜱外,其他药剂处理后虫瘿数(药后30 d)和羽化孔数(药后40 d)均与清水对照差异显著。依据虫瘿减退率和羽化孔减退率指标,16%虫线清乳油是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理想药剂,药后30 d的虫瘿减退率和药后40 d的羽化孔减退率分别为83.37%和83.57%,其如果能与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混配使用,防治效果会更显著,说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混合使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陈元生 金志芳 涂小云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 药剂 虫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