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KS003)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刘从德顾训宝向夏莹刘佳威李军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武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列宁
  • 3篇工农联盟
  • 2篇时代观
  • 2篇农民
  • 2篇逻辑
  • 2篇马克思恩格斯
  • 2篇共处
  • 2篇和平共处
  • 2篇和平共处思想
  • 2篇恩格斯
  • 1篇邓小平
  • 1篇地缘
  • 1篇地缘政治
  • 1篇地缘政治思想
  • 1篇帝国主义论
  • 1篇学界
  • 1篇学习型
  • 1篇学习型政党
  • 1篇政党
  • 1篇政治思想

机构

  • 10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武夷学院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共河南省委...

作者

  • 8篇刘从德
  • 4篇顾训宝
  • 3篇向夏莹
  • 1篇李曼
  • 1篇李军
  • 1篇王昌英
  • 1篇刘佳威
  • 1篇李曼

传媒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求索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学习论坛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列宁时期苏俄土地纲领的演变被引量:1
2013年
苏共在制定本国的土地纲领时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其土地纲领始终服从于无产阶级为争取社会主义而进行阶级斗争的利益。俄国同时也是个农民的国家,它的土地纲领的实质完全是"农民的纲领"。因此,苏共的土地纲领把阶级斗争与农民的革命运动紧密结合,并根据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土地纲领,并最终实现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刘从德向夏莹
关键词:土地国有化工农联盟
列宁在三个时期的工农联盟思想探讨
2013年
列宁认为,十月革命胜利时期苏俄工农联盟的主要内容是最大限度地争取农民来快速实现工业化,为此不怕实行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支持对农民平分土地。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俄面临着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颠覆,这一时期工农联盟的显著特点是特别注重与中农的联盟来进行革命斗争,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新经济政策时期,工农联盟思想得到进一步地发展,一改过去粗糙的工农军事联盟为工农经济联盟。至此,列宁的工农联盟思想在革命斗争中发展成熟与完善。
向夏莹
关键词:农民工农联盟
列宁“一国首先胜利”思想与和平共处思想间的逻辑构境解读被引量:1
2013年
列宁是在1915年至1916年间提出"一国首先胜利"思想的,当时还没有提出和平共处思想。1919年底至1920年底期间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才逐步形成。两种思想间的逻辑理路是:"一国首先胜利"思想是和平共处思想提出的理论前提,和平共处思想是"一国首先胜利"思想的实践结果和必然理论延展。而苏俄政权存在下来,与资本主义世界形成"均势",既是"一国首先胜利"思想的胜利,又是和平共处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刘从德顾训宝
关键词:列宁和平共处
帝国主义论和时代观:列宁和平共处思想形成的逻辑“起点”被引量:5
2015年
列宁是时代理论的创立者,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已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在充分吸收了他人对帝国主义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列宁对帝国主义的产生、实质、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作了深刻的分析,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社会主义国家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在逻辑上成为可能。至于如何共处,十月革命后,列宁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实际出发,提出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无疑,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及时代观是其和平共处思想形成的逻辑"起点"。
刘从德刘佳威顾训宝
关键词:列宁帝国主义论时代观和平共处思想
邓小平和平发展理论及其渊源与发展
201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冷静观察国际国内形势,指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处理党际关系以及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内问题等观点,形成了邓小平和平发展理论。这一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承继,并被以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刘从德顾训宝
关键词:邓小平
探析学界围绕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思想展开的几点论争被引量:2
2012年
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思想展开的论争虽由来已久,但仍有很多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或弄清楚,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思想的形成阶段、其与马恩的"同时胜利"思想间的理论逻辑以及列宁是否提出了"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等是这些学术争论中比较重要的问题。通过分析,可以认为,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思想初步形成于1915年8月至1916年8月间;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恩"同时胜利"思想中所蕴含的"一国首先胜利"思想因子,尤其是拓展了马恩思想中"一国首先胜利"的时间跨度;列宁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思想,但始终认为彻底实现共产主义需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
刘从德顾训宝
关键词:列宁
列宁的“两制”均势思想及其对欧洲均势传统的反思和创新被引量:2
2010年
列宁的"两制"均势思想是对苏维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峙的阐述,主要体现在内涵、基础、策略展现和目的性价值四个方面。列宁从这四个方面对"两制"均势的全面论述既继承了欧洲均势理论的某些传统,又完全超然于传统范畴中的"均势"意蕴,是列宁从国际关系角度出发来谈论"均势"的思想着力点。正因如此,列宁的"两制"均势思想成为对欧洲均势传统反思和创新的直接体现。
刘从德李曼
关键词:列宁均势均势理论
试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地缘政治思想被引量:3
2014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未对地缘政治理论做出过系统的论述,也从来没有提出"地缘政治"的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地缘政治思想不包含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之中。毋庸置疑,在他们为后人留下的大量经典著作中不乏丰富的关于地缘政治的论述。本文尝试从三个大的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地缘政治思想进行总结: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判断、对海陆关系的剖析、对国家地缘政治生长规律的探究。探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思想,对于地缘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刘从德李军孟冰寒
一种文本的流变:马克思恩格斯人权观发展的四个阶段
2015年
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时代人文思想意识的繁荣,资本主义人权理论就是逢此思想意识发展上升之际而日趋丰富的,资本主义人权理论的丰富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批判性为特征的人权观的诞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点。如果说新兴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专制、争取人权和平等的斗争在思想理论上开启了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批判时代,那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权思想无疑开启了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后批判时代。这是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权思想是以批判资本主义人权为理论和现实出发点的,旨在剖析、批判进而扬弃资本主义人权理论,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构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基于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人权观在整体发展中呈现出四个阶段的特征。
李曼
关键词:文本马克思恩格斯人权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问题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当代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了无产阶级斗争同农民运动相结合的必要性。因为,以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与农民的联盟,是反对资本主义、争取社会主义的最可靠的工具。马克思恩格斯号召无产阶级和农民共同为反对资本主义而进行斗争,并强调指出,以暴力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人民摆脱压迫和剥削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当前,在我国和平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我党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问题思想,并运用于具体的实践中。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问题的主要文本进行解读,对马恩关于农民问题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探讨,指出了马恩关于农民问题的重要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刘从德向夏莹
关键词:恩格斯农民问题工农联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