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A2005150)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郑和平吴亚安黄进梅江丽芳方丹云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中山大学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委资助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人群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研究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沙眼衣原体流行基因型分布和不同人群间感染的差异。方法应用巢式PCR扩增沙眼衣原体omp1基因VS1-VS2序列,利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66株沙眼衣原体感染标本中,通过基因分型共检出182株菌。包括9个基因型,总体优势流行型为E型(27.5%)、F型(22.0%)、D型(14.3%)、J型(15.0%)和H型(8.8%)。113例性病门诊病人中,以F(26.9%)、E(24.3%)、J(16.8%)、D(13.4%)和H(8.4%)型为主,混合型感染率为5.3%(6/113)。而53例卖淫女性标本中,发现混合感染8例(15.1%,8/53),以E(33.3%)、D(15.9%)、F(15.9%)和K(12.7%)型为主,混合感染率为15.1%(8/53)。F型在门诊病人中的流行率显著高于卖淫女性(!2=4.8,P<0.05),而混合型感染率和K型流行率卖淫女性显著高于门诊病人(!2=4.5,P<0.05;!2=7.4,P<0.01)。结论性病门诊患者和卖淫女性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血清型存在差异。加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于有效控制性病传播有重要意义。
- 郑和平江丽芳方丹云李美玲吴兴中李燕娃徐钢薛耀华冯占芹吴亚安黄进梅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
- 男性尿道沙眼衣原体血清型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血清型与男性尿道CT感染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型沙眼衣原体的毒力。方法:采用巢式PCR扩增omp1基因的VS1-VS2序列,并进行酶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涂片法检测阴道毛滴虫、念珠菌和炎性细胞,培养法分离鉴定淋球菌。结果:94例男性尿道感染患者CT株基因分型检出9种血清型,主要流行型别是F(28.7%),E(26.6%),J(19.1%)和D(10.6%)。无症状患者的CT感染率为28.3%,其中以F和E型为主(65.4%)。剔除2例伴有淋球菌感染患者后,分析各血清型(群)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F和J型引起的炎症反应较重。结论:CT血清型与男性尿道CT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性。
- 吴亚安郑和平吴志华黄进梅李燕娃吴兴中
- 关键词:衣原体沙眼血清型临床症状
-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及基因分型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方法用Oligo软件设计寡核苷酸探针,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omp1基因的VS1-VS2序列,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沙眼衣原体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结果巢式PCR扩增omp1基因的VS1-VS2序列的敏感性与质粒PCR符合率为98.2%(56/57)。优选出11条型特异性(A、B+Ba、C、D、E、F、G、H、I、J和K)和3条群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B群(B、Ba、D和E型),C群(A、C、H、I、J和K型)和中间群(F和G型)。特异性经过基因库中的BLAST程序比较和试验优化,结果显示各探针均与标准株呈特异性杂交。56例VS1- VS2 PER阳性的临床标本杂交法检测均阳性,共检出59株沙眼衣原体,包括8个基因型,其中以E、F、D和H型为主,占77.9%,分别为25.4%,22.0%,16.9%和13.6%。发现3例混合感染占5.4%,分别为D/E、D/F和F/K。结论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简便且快速,可直接对临床标本沙眼衣原体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
- 郑和平江丽芳薛耀华方丹云吴亚安黄进梅
- 关键词:基因型寡核苷酸探针
- 沙眼衣原体omp1基因VS1-VS2序列分析与基因分型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omp1基因VS1-VS2序列基因分型和VS1-VS2基因突变率。方法巢式PCR扩增omp1基因的VS1-VS2序列,自动测序仪测序,运用DNAstar软件进行临床菌株与标准菌株序列的比对。结果99株临床标本分离株扩增出约453 bp大小的VS1-VS2片段。与标准株比对,除3株测序出现双峰无法确定基因型外,96株菌株分为9个型,以F型29株(30.2%)、E型22株(22.9%)、J型19株(19.8%)、D型12侏(12.5%)和H型8株(8.3%)为主。序列分析发现7株存在VS1区碱基的突变或插入,多为有义突变,突变率为7.3%,多见于D、E、F和H型。结论沙眼衣原体omp1基因序列分析在分子流行病学上具有一定意义。
- 郑和平江丽芳方丹云吴兴中李燕娃许刚薛耀华冯占芹吴亚安黄进梅
- 关键词:衣原体沙眼基因型
- 沙眼衣原体15个血清型omp1基因的VS1和VS2区序列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比较分析沙眼衣原体15个血清型omp1基因VS1和VS2序列的同源性和变异性。方法巢式PCR扩增VS1-VS2基因,自动测序仪测定核苷酸序列,DNAstar生物软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15个血清型沙眼衣原体扩增出大小453bp的VS1-VS2基因。VS1区域序列比对显示血清群B和中间群的VS1核苷酸序列相对保守,而血清群C各型VS1区域表现出较大的核苷酸变异,型间显示1~9个核苷酸替换,且发生在中心区域。血清型VS2序列较VS1存在更多的变异,血清群B中各血清型间均存在2~19个核苷酸的改变,血清群C表现为4~8个核苷酸差异,中间群的F和G型之间存在6个核苷酸差异。结论阐明VS1和VS2区核苷酸的多态性,为下一步进行该蛋白表达和构建寡核苷酸型特异性探针奠定了基础。
- 郑和平江丽芳薛耀华方丹云冯占芹吴亚安黄进梅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血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