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0709)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1
相关作者:梁丽松王贵禧马惠铃徐娟张柏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淀粉
  • 2篇板栗
  • 1篇淀粉糊
  • 1篇淀粉糊化
  • 1篇脂肪酸
  • 1篇品种群
  • 1篇贮藏
  • 1篇糊化
  • 1篇糊化特性

机构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2篇王贵禧
  • 2篇梁丽松
  • 1篇林顺顺
  • 1篇赵天田
  • 1篇张柏林
  • 1篇徐娟
  • 1篇马惠铃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板栗淀粉表面结合脂中脂肪酸的组成被引量:1
2012年
以不同板栗产区的3个主要中国板栗品种群的25个品种为试材,研究板栗淀粉表面结合脂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比例并分析在不同品种群之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板栗淀粉表面结合脂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其中前者所占比例集中分布在30%~50%和60%~70%2个区域,后者所占比例集中分布在30%~40%和50%~70%2个区域,并与品种密切相关;南方品种群板栗普遍具有较低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但品种群之间差异不显著。2)板栗淀粉结合脂中的脂肪酸主要以C16和C182种脂肪酸为主,前者所占比例集中分布在15%~30%之间,并以饱和态的C16:0为主,后者所占比例集中分布在30%~70%之间,并以不饱和态的C18:1,C18:2脂肪酸为主。3)南方品种群板栗淀粉结合脂中具有较高的C16:0,C18:0,C18:1脂肪酸和较低的C16:1,C18:2,C18:3脂肪酸,但品种群间差异不显著;南方品种群普遍具有较高的C16脂肪酸水平和较低的C18脂肪酸水平。4)板栗淀粉表面结合脂中的脂肪酸组成及比例与品种密切相关,在品种群之间差异较小。
赵天田梁丽松林顺顺张柏林王贵禧
关键词:板栗淀粉脂肪酸品种群
不同品种板栗贮藏前后淀粉糊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以9个板栗产区的12个主栽品种为试材,测定贮藏前后不同品种板栗淀粉的糊化特性及直链淀粉含量,比较不同品种板栗贮藏前后淀粉糊化特性的差异,探讨板栗淀粉糊化特性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贮藏前后,各品种糊化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稀懈值和峰值时间在贮藏后降低;回冷值显著上升58.5~861cp;最终粘度和糊化温度变化趋势与品种有关:小紫油栗、叶里藏、粘底板、SQ022、青扎的最终黏度,大板红、泰栗一号、小紫油栗、SQ022、六合中熟的糊化温度升高,而其他品种的最终黏度和糊化温度呈下降趋势。贮藏后,不同品种各RVA谱特征值的各变异系数(除糊化温度)均降低,各品种间差异程度缩小。贮藏前,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在17.21%~32.78%之间;贮藏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0.18%~10.41%。相关分析表明,贮藏前后,直链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呈负相关,而与回冷值、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呈正相关。板栗淀粉的糊化特性与直链淀粉含量密切相关,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的遗传特性决定。
徐娟梁丽松王贵禧马惠铃
关键词:板栗淀粉贮藏糊化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