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0JDJNJD179)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福记刘芳史家亮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执政方式比较
- 2011年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的执政方式有着显著差异。在党政关系上,国民党坚持"以党治国",在中央层面上形成了党政一体化,地方党政却相对独立,矛盾重重,弱化了执政力量;共产党则在坚持党领导的前提下,开始了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探索,有效地发挥了中央和地方的政府职能。在执政党和非执政党团的关系上,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排挤压制其他党派,导致其与其他党派和民主人士的关系渐行渐远;共产党则注重团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挥他们的参政议政职能,政治主张得到日愈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在党群关系上,国民党淡视民意,与民众日益脱离,最终失去了执政的群众基础;共产党则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得到民众日愈广泛的支持,逐步奠定了执政全国的群众基础。
- 史家亮
- 关键词: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
-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群众基础的比较分析
- 2010年
- 民主革命时期,国民党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基本信仰,但并没有真正树立起为民众谋利益的理念,在实践中也不能满足人民的基本经济需求、尊重人民民主权利,党员只为谋个人私利而非党的利益,致使腐败丛生,因而日益失去人心遭致在大陆的失败;共产党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价值理念,着力于满足民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努力保障和争取人民民主权利,并保持了密切联系群众、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因而得到了人民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最终战胜国民党而执掌全国政权。
- 刘芳
- 关键词:民主革命时期国民党共产党群众基础
- 国共两党思想理论建设比较分析(1927—1949)被引量:2
- 2011年
-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都十分重视理论建设,但由于政党性质、所处的执政地位不同,其理论建设呈现为不同的特点,一个是三民主义儒学化过程,一个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二者理论内容和实践效果差别巨大,其根源在于政党性质的不同。
- 张福记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