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无)

作品数:5 被引量:55H指数:3
相关作者:俞理董汉平夏文杰于登飞于登秀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生物采油
  • 5篇微生物采油
  • 5篇采油
  • 3篇驱油
  • 3篇物理模拟
  • 2篇岩心
  • 2篇提高采收率
  • 2篇内源微生物
  • 2篇微生物驱
  • 2篇微生物驱油
  • 2篇采收率
  • 1篇单胞菌
  • 1篇单井
  • 1篇单井吞吐
  • 1篇多孔介质
  • 1篇润湿
  • 1篇润湿性
  • 1篇生物表面活性...
  • 1篇铜绿
  • 1篇铜绿假单胞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作者

  • 4篇俞理
  • 3篇董汉平
  • 3篇夏文杰
  • 2篇于登秀
  • 2篇黄立信
  • 2篇于登飞
  • 1篇崔庆峰
  • 1篇李荣华
  • 1篇张静楠
  • 1篇汪卫东
  • 1篇罗治斌
  • 1篇毕永强
  • 1篇谢昆
  • 1篇王萍

传媒

  • 2篇油田化学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5篇2012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微生物菌体的润湿性和吸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在微生物采油中,微生物菌体在多孔介质表面上的吸附是影响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因素之一。本文报道了碳源及培养时间对WJ-1菌体表面润湿性和在石英砂表面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以糖蜜为碳源培养菌体的表面亲油性值从36.8%降至16.4%,表现为亲水性,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效率为68.8%,并使石英砂表面接触角从36.5°降至10.8°;以新疆原油为碳源培养菌体的表面亲油性值从36.8%增加到72.4%,表现为亲油性,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效率为79.5%,并使石英砂表面接触角从36.5°增至80.2°。物理模拟实验表明,亲水菌体的堵塞调剖作用明显,而亲油菌体的降解作用明显。以新疆原油为碳源,培养120 h后得到的WJ-1菌可使采收率提高4.02%。
王萍夏文杰罗治斌董汉平俞理黄立信毕永强
关键词:润湿性铜绿假单胞菌微生物采油
不同注气方式及岩心材料条件下的微生物驱油效率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为了促进规范的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试验方法的形成,在分析国内外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克拉玛依试验区块的矿场原油、地层水和注入水,模拟试验区块的地层条件(油层温度、孔隙度、渗透率、剩余油饱和度等),进行了内源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试验,讨论了注气方式、岩心材料两方面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对不同注气方式、不同岩心材料条件下的驱油效率进行了检测,分析了注气方式和岩心材料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注气方式对采收率提高幅度具有一定影响,与采用状态方程计算空气量的注气方式相比,常压下计量空气量的注气方式采收率提高幅度稍大;不同岩心材料下的采收率提高幅度不同,其中河道砂填砂模型与人造胶结岩心采收率提高幅度相差不大,石英砂填砂模型采收率提高幅度最大,人造烧结岩心采收率提高幅度最小。通过内源微生物驱油试验,认识了两种注气方式及不同岩心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张静楠董汉平俞理李荣华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物理模拟岩心提高采收率
内源微生物长岩心激活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用800 cm长岩心驱替系统,对新疆油田某区块内源微生物驱油进行了室内物理模拟研究,跟踪检测了模拟过程中微生物、营养物及代谢产物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长岩心不同位置的激活效果不同,大致分为富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三段。岩心不同位置的好氧菌菌数不同,富氧段菌数明显高于厌氧段。各取样点表面张力的变化没有规律,有升有降,表面张力从初始的57.7 mN/m降至最低值41.51 mN/m。驱出液中微生物、营养物和代谢产物的运移规律相似,随驱出体积的增加,菌数、总碳和总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激活后有益菌数量大幅增加,硫酸盐还原菌数量得到有效抑制,最终提高采收率幅度达5.84%。内源微生物在油层条件下被有效激活,初步验证了内源微生物两步激活理论,表明内源微生物驱油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和发展前景。
于登飞董汉平俞理崔庆峰夏文杰于登秀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物理模拟内源微生物长岩心
内源微生物激活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吸附规律研究
激活剂是保证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确定内源微生物采油用激活体系在油藏多孔介质中的吸附规律,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方法在模拟的油藏条件下研究了激活剂(葡萄糖和硝酸钠)在固体介质石英砂上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静态...
谢昆夏文杰董汉平俞理黄立信
关键词:激活剂多孔介质
文献传递
不同培养时间微生物驱油效率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新疆油田六中区原油及地层水,研究了在室内好氧培养条件下,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微生物的生长变化情况。测定了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相关指标。进行了原油乳化效果评价及提高采收率物模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菌浓较初始值最高增加五个量级,菌群变化显著。微生物发酵液表面张力大幅度降低,由64.937 mN/m最低降至29.979 mN/m;pH由7.30最高升高至8.30;表面张力及pH与微生物生长曲线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不同培养阶段,原油乳化能力明显不同。微生物发酵液提高采收率幅度与其表面张力明显相关,最高可达6.46%。发酵液中糖脂类表面活性剂含量最高达420.8 mg/L。
于登飞俞理黄立信于登秀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菌群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及试验被引量:41
2012年
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近十几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微生物防蜡和单井吞吐技术已基本成熟,分别作为生产维护和增产措施在多个油田有规模化应用,但目前仍存在机理认识不清和工艺优化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措施效果及有效率。微生物驱油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国内已开展了20多个区块的现场试验,但还没有建立统一的认识,发展方向仍不明确,至今难以推广。分析了国内外近十几年来微生物采油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重点论述了微生物驱油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外的现场试验方法和发展趋势,提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汪卫东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清防蜡单井吞吐驱油机理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