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6B35801004)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赖仁发刘湘宁沈山赵清桐陈铁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口腔
  • 2篇医学教学
  • 2篇缺损
  • 2篇颌骨
  • 2篇颌面
  • 2篇颌面外科
  • 2篇外科
  • 2篇下颌
  • 2篇下颌骨
  • 2篇临床实习质量
  • 2篇口腔颌
  • 2篇口腔颌面
  • 2篇口腔颌面外科
  • 2篇教学
  • 2篇复合骨
  • 1篇蛋白
  • 1篇第二前磨牙
  • 1篇第二乳磨牙
  • 1篇递质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机构

  • 7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暨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赖仁发
  • 4篇赵清桐
  • 4篇刘湘宁
  • 4篇沈山
  • 2篇陈铁
  • 1篇周长忍
  • 1篇缪婧
  • 1篇冯智强
  • 1篇谢黎

传媒

  • 2篇广东牙病防治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口腔...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颌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被引量:1
2009年
赵清桐沈山赖仁发
关键词:第二前磨牙第二乳磨牙医院就诊抗炎治疗CT检查体格检查
超声显像对兔下颌骨体部骨折愈合过程的监测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目前临床上评估骨折愈合进程主要依赖于X射线片上桥接骨痂的形成和体积。但由于X射线对人体有辐射伤害,无创性的超声监测骨折愈合过程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目的:运用超声成像动态观察兔下颌骨骨折的愈合过程,并与X射线摄片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观察,实验于2006-12/2007-12在深圳宝安松岗人民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兔龄7~12个月,由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方法:随机抽取6只用于正常下颌骨的超声及X射线观察,另外24只制成下颌骨骨折模型,分别于术后1d,1,2,4,6,8周对实验兔进行X射线平片、超声成像检查,依据X射线平片和超声图像对愈合情况进行评分。评分结果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X射线平片、超声成像检查观察骨折愈合的情况。结果:3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X射线平片显示下颌骨骨折间隙内组织呈进行性钙化,随着时间延长,骨折间隙逐渐变窄,骨痂从无到有,骨折线从模糊到消失。超声图像显示骨折愈合中期,骨折间隙可见向外隆起的声束,并可穿过间隙。在骨折愈合后期,骨折间隙中向外隆起的声束消失,其后为声影,表明骨痂密度增高,骨痂钙化良好。各期的X射线检查与超声检查结果基本相符合,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966,P<0.001。结论:超声检查和X射线平片检查一样,可以通过骨折间隙的变化及骨痂形成的范围来判断骨折愈合的情况。
吴贽赖仁发刘湘宁陈科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超声成像骨折愈合
牙列缺损与老年性痴呆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性痴呆成为医学研究重要问题。有关老年性痴呆的病理生化学研究和牙列缺损对大脑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牙列缺损与神经递质改变、脑血流改变和老年性痴呆发生相关,认为牙列缺损是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就牙列损失后脑部的病理改变,与老年性痴呆可能存在的关系作一综述。
赵清桐赖仁发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牙列缺损脑血流神经递质
骨组织工程在口腔颌面外科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骨移植材料的发展经历了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等不同阶段。近20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和生物医学材料的开发及利用,使组织工程学成为一门热门的新兴学科,研究开发能够修复、维持和改善损伤组织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组织工程的再血管化有望为骨缺损修复提供更为理想的方法。笔者就骨组织工程及其在口腔颌面外科的研究与进展加以综述。
赵清桐赖仁发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再血管化口腔颌面外科
提高实习生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质量的方法探讨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口腔临床医学实习教学模式,提高实习质量。方法改进口腔临床医学教学的方法,注重教学环节中的实践性,注重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对基础理论的深化学习,加深专业知识,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结果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效提高培养口腔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习质量及科研创新思维的形成,提高口腔医学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口腔医学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结论通过加强认识口腔颌面外科专业的重要性,通过多样化、多形式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口腔医学本科生的实习质量。
赖仁发刘湘宁陈铁沈山
关键词:医学教学临床实习质量科研思维
新型两亲性共聚物复合骨形成蛋白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由于PLA-PVP两亲性共聚物具有亲-疏水微相分离的结构,与人体内血管结构相似,非常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生长。实验观察应用聚乳酸以及PLA-PVP/rhBMP-2复合物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过程中材料与颌骨的结合况及颌骨缺损的修复情况,验证PLA-PVP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3在暨南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造模: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6只,用牙科电钻在双侧下颌骨下缘造成约15mm×6mm范围的全层骨缺损,然后随机分为4组,rhBMP-2/PLA-PVP组8只,植入复合有rhBMP-2的PLA-PVP两亲性共聚物;PLA-PVP组8只,植入PLA-PVP两亲性共聚物;PLA组8只,植入PLA;对照组2只,不植入任何材料。前3组分别于2,4,8及12周各处死2只,对照组2只于术后12周处死。②观察指标:取材后行X射线、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电镜观察材料降解及新生骨生长情况,并应用Lunar Prodigy骨密度仪检测骨矿物质密度,以探明成骨的质量和成骨速度。结果:①各组材料植入后无感染和排斥反应,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显示各组随时间的增长材料逐渐降解,新生骨组织逐渐替换材料并修复缺损区。②术后骨密度测量显示各组材料骨修复区随时间的增长密度逐渐增大,PLA-PVP/rhBMP-2组术后2,4,8,12周骨密度值明显优于PLA-PVP组和PLA组(P<0.01),PLA-PVP组优于PLA组(P<0.01)。③术后12周,PLA-PVP完全降解,PLA则有部分残留,对照组骨缺损区未能修复。结论:①PLA-PVP/rhBMP-2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诱导成骨能力。②PLA-PVP生物相容性好,效果优于聚乳酸,可作为骨形成蛋白2的有效载体,有希望成为修复骨缺损的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
冯智强赖仁发缪婧周长忍
关键词:骨形成蛋白颌骨缺损
境外学生口腔医学临床实习期间存在问题探讨
2009年
目的针对境外学生的特点,探讨口腔医学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提高实习质量。方法让学生认识口腔医学学习的重要性、实用性,教学中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深化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结果通过多年的临床教学实践,有效地让境外学生克服了松散的习性,保证了临床实习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世界各地输送合格的口腔医学人才。结论通过加强认识口腔医学的重要性、横向比较和展望美好未来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境外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赖仁发陈铁刘湘宁谢黎沈山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学临床实习质量
壳聚糖/β-磷酸三钙支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后成骨效能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壳聚糖(CS)/β-磷酸三钙(TCP)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探索CS/β-TCP作为可注射性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共48侧骨缺损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1植入CS/β-TCP/rhBMP-2、实验组2植入CS/β-TCP、对照组1植入自体骨、对照组2不植入任何材料。于术后2、4、8周分批处死动物,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荧光染料标记组织切片观察新骨形成情况,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值。结果术后2、4、8周,不同组间的新生骨面积百分比有显著差异,实验组1明显优于实验组2,并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成骨面积的比例也不断增高。荧光观察示实验组1黄色标记面积较大,红色标记面积较小。实验组1术后各时间点的骨密度值明显优于实验组2和对照组2,而与对照组1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CS/β-TCP/rhBMP-2复合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骨引导及骨诱导能力,CS/β-TCP可作为rhBMP-2良好的注射性载体,对于颌骨缺损的修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赖仁发赵清桐刘湘宁沈山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