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346)

作品数:12 被引量:72H指数:5
相关作者:任广志李新建吕刚郜军伟冯富彦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正阳种猪场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豫南黑猪
  • 4篇黑猪
  • 3篇杜洛克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PRLR基因
  • 3篇FSHΒ
  • 3篇产仔
  • 3篇产仔性能
  • 2篇杜洛克猪
  • 2篇猪种
  • 2篇微生物
  • 2篇窝产活仔数
  • 2篇窝重
  • 2篇Β亚基
  • 2篇PRLR
  • 2篇FSHΒ亚基
  • 2篇FSHΒ亚基...
  • 2篇产活仔数
  • 2篇产仔数

机构

  • 1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郑州牧业工程...
  • 1篇河南省正阳种...

作者

  • 10篇任广志
  • 9篇李新建
  • 9篇吕刚
  • 7篇郜军伟
  • 7篇冯富彦
  • 2篇常纪亮
  • 2篇范兴兴
  • 2篇尹清强
  • 2篇郑秋红
  • 2篇郭金玲
  • 1篇彭峰
  • 1篇李改英
  • 1篇郭吉利
  • 1篇冯华
  • 1篇王明
  • 1篇左瑞雨
  • 1篇张弛
  • 1篇李炜

传媒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家畜生态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猪窝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及母猪乳头数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测定河南省黄泛区鑫欣牧业有限公司种猪场健康、繁殖正常的92头大约克夏母猪的窝产活仔猪数、母猪有效乳头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按照窝产活仔猪数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和性状间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窝产活仔猪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组间差异均呈极显著(P〈0.01),初生窝重在窝产活仔猪数为10头和11头、9头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断奶窝重在窝产活仔猪数为9、10、11、12、13头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对窝产活仔猪数、母猪有效乳头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进行相关分析,母猪有效乳头数和其余各指标相关不显著(P〉0.05),其余各指标相关均达到极显著(P〈0.01)。经分析得出窝产活仔猪数在10—12头之间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郜军伟李新建吕刚常纪亮张西影任广志
关键词:大约克夏猪初生窝重断奶窝重
微生物菌群之间配比协调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对乳酸杆菌、乳酸球菌、枯草芽胞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等菌种进行单独培养和不同比例的混合培养,测定了发酵过程中pH值、活菌数量及光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含有25%混合菌液的发酵麸皮相比,含50%混合菌液的发酵麸皮,在发酵24 h后的需氧或厌氧活菌总数都有升高趋势(P>0.05),发酵1周后其pH值的下降趋势明显(P<0.05),说明乳酸菌数越多使pH下降越大。利用需氧(LB)和厌氧(MRS)培养液分别交叉培养需氧菌和厌氧菌,均能在相应的培养基上生长。充分说明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培养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如果用滤菌膜过滤后的培养过乳酸菌的MRS培养基来培养需氧菌时,这些菌种均不能在滤液中生长。
郭金玲李炜郑秋红刘海奎王国强尹清强
关键词:微生物混合发酵PH值光密度
豫南黑猪、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猪FSHβ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联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PCR-RFLP技术测定了豫南黑猪、杜洛克、长白、大白猪FSHβ亚基基因多态性,测序发现豫南黑猪BB型的128与129 bp位点上插入277 bp的片段而产生多态性,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酶切后共产生6种基因型,运用最小二乘模型将不同基因型与产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豫南黑猪就初产而言,基因型CC型比BC型的TNB和NBA分别多2.67和2.79头(P<0.05);经产基因型CC型比AC型的TNB和NBA分别多2.03和2.14头(P<0.05);而引进猪种初产和经产都没有显著差异。
冯富彦李新建吕刚郜军伟任广志
关键词:豫南黑猪FSHΒ亚基基因
豫南黑猪及3个引进猪种FSHβ和PRLR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系被引量:10
2011年
检测FSHβ和PRLR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豫南黑猪和3个引进猪种产仔性能的影响。采用PCR-RFLP方法,对豫南黑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约克夏猪4个猪种进行FSHβ基因和PRLR基因多态性检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FSHβ亚基基因,豫南黑猪在初产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方面,基因型CC型比AC型的分别多2.67,2.79头(P<0.05);在经产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方面,基因型CC型比AC型分别多2.03和2.14头(P<0.05);而引进猪种基因型对产仔数没有显著差异。对于PRLR基因,豫南黑猪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数没有显著影响,但呈现BB型>AB型>AA型的趋势。而引进猪种在经产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方面,BB基因型比AB基因型平均多产2.04,2.47头,差异显著(P<0.05)。因此,将FSHβ基因和PRLR基因作为猪繁殖性能的候选基因,可能有利于其繁殖性能的提高。
冯富彦李新建吕刚郜军伟任广志
关键词:FSHΒ基因PRLR基因
4个猪种的PRLR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联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PCR-AluⅠ-RFLP技术检测了豫南黑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约克夏猪4个猪种的PRLR基因位点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4个猪群中均存在A和B 2个等位基因。其中A等位基因在豫南黑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群中占优势,B等位基因在大约克夏猪中占优势。在豫南黑猪中不同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呈现AA
冯富彦李新建吕刚郜军伟任广志
关键词:PRLR基因多态性产仔数
猪窝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的相关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测定84头新美系杜洛克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分娩胎次、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分别按照窝产活仔数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和性状间的相关回归分析,探讨分娩胎次对猪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组间差异均呈极显著(P<0.01),初生窝重在窝产活仔猪数为9头和10头,7、8、9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1日龄窝重在窝产活仔数为7、8、9、10、13头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对窝产活仔数与分娩胎次、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进行相关分析,分娩胎次与21日龄窝重指标不相关,其余各组指标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综合分析表明猪窝产活仔数在10~12头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郜军伟吕刚李新建常纪亮范兴兴彭峰任广志
关键词: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
猪PRLR基因intron 9多态性与产仔性能关联性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豫南黑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约克夏猪4个猪种PRLR基因内含子9多态性,检测到A、B、C 3个等位基因和AA、AC、BB、BC及CC 5个基因型。对纯合子序列比对发现,在此区域内有5个位点突变,分别为G→A、T→G、C→A、C→G和T→G突变。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豫南黑猪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外来猪种在初产产活仔数(NBA)上基因型CC型比BC型多产2.38头,差异显著(P<0.05),而在初产总产仔数(TNB)和经产产仔数上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数影响都不显著。
冯富彦李新建吕刚郜军伟任广志
关键词:PRLR基因多态性产仔数
豫南黑猪生理生化指标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为配合豫南黑猪的生产推广和进一步选育,对6—8月龄体重约90k的豫南黑猪进行生理常值(40头)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16头)测定。结果表明:豫南黑猪体温为39.12℃,呼吸频率为27.05次/min,心率为67.25次/min;全血中RBC含量为6.62×10^12/L,WBC为16.10×10^12/L,HGB为141.30g/L,PLT为200×10^9/L;血清中TP含量为80.40g/L,GLB为43.23g/L,T—CHOL为3.04mmol/L,BUN为5.76mmol/L。雌性猪呼吸频率和T—CHOL极显著(P〈0.01)高于雄性猪,但体温极显著(P〈0.01)低于雄性猪。豫南黑猪的生理生化指标多数在正常范围之内,且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
王明李新建冯富彦任广志
关键词:豫南黑猪血液生理指标血清生化指标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被引量:17
2012年
对仔猪黄白痢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要点进行了概述分析,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重视仔猪的护理及预防、搞好环境卫生和临床治疗方法。
李改英吕刚李新建范兴兴郭吉利郜军伟任广志
关键词:仔猪黄白痢
杜洛克猪主要性状组间的典型相关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对575头杜洛克猪生长性状、繁殖性状和胴体性状3组性状间的10个变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性状和胴体性状的第1、2个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407 1(P<0.01)和0.197 7(P<0.01),占总相关的97.11%。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第1、2个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318 3(P<0.01)和0.130 1(P<0.05),占总相关的99.97%。繁殖性状和胴体性状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为0.236 4(P<0.01),占总相关的82.79%。这些性状间相关主要由初生重(X1)、日增重(X5)和背膘1(X7)的密切相关引起的。
冯富彦刘聪吕刚王金柱任广志
关键词:生长性状繁殖性状胴体性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