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013500) 作品数:8 被引量:103 H指数:5 相关作者: 王吉亮 李会中 周创兵 陈益峰 胡冉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三峡大学 河海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水利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施工期改进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监测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针对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及其施工工艺进行改进.改进双向水泥土搅拌桩采用"四搅三喷"、"框型搅拌头"制作工艺,实验证明,改进后水泥与土拌合非常均匀,桩身抗压强度较高.并对采用改进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加固的复合地基在施工期时深层水平位移、地下水位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能够有效加固深厚软土边坡,保证护岸边坡稳定性. 范磊 王保田 陈文轩 田拼关键词:复合地基 双向水泥土搅拌桩 深层水平位移 地下水位 节理岩体中隧洞围岩的损伤破坏机理 被引量:13 2013年 结合细观节理形态的变化,在二轴围压条件下,数值模拟了节理岩体中隧洞围岩损伤破坏过程,研究了节理岩体中隧洞围岩体的破坏机理,分析了岩体中节理倾角对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裂隙的产生和发展延伸主要是拉应力的作用,裂隙延伸方向大致与节理面垂直;节理倾角较小时,岩体中破裂以垂直于节理面的拉裂隙为主;节理倾角较大时,岩体裂隙以沿节理面的滑动裂隙为主;不同倾角的节理面对岩体破坏的脆性也有较大影响;岩体破坏前有大量微裂隙产生,同时伴随着声发射能量的释放,利用微震监测技术抓住这些微破裂前兆信息,能够较好地进行隧洞塌方、冒顶、岩爆等灾害预测,提前做好支护等应对措施,以保障人员、设备安全. 马天辉 张文东 徐涛关键词:节理岩体 数值模拟 声发射 微震监测 岩爆 龙滩水电站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的智能化预测方法 被引量:1 2013年 龙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规模巨大,洞室纵横交错,设计中还无法全面准确地预计到施工与运行中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稳定情况,对地下洞室群进行系统监控和变形趋势预测很有必要。根据监测数据建立学习样本,构建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智能化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龙滩水电站地下主厂房D监测断面多点位移计M4D-5监测数据的模拟与预测。仿真结果表明,该PSO-BP模型预测结果稳定且精度较高,误差百分比大多能控制在2%以内,预测效果较好,模型可行。 张炎 朱珍德 朱姝 赵长冰关键词:岩石力学 地下硐室 龙滩水电站 粒子群优化算法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拱肩槽边坡稳定性 被引量:11 2013年 在对拱肩槽自然边坡工程地质条件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宏观地质分析和极限平衡法、数值模拟法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层次对乌东德水电站左岸拱肩槽人工边坡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乌东德水电站左岸拱肩槽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人工边坡变形以少量回弹变形为主,变形特征不突出,稳定性系数为1.4~1.6。在分析边坡开挖后可能形成的块体边界条件基础上,提出了人工边坡可能出现的块体失稳模式,以影响块体稳定性的结构面几何特征、结构面性状和结构面卸荷松弛张开特征入手,建立块体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标准,对块体稳定性进行了宏观地质分析,并采用三维刚体极限平衡方法对可能产生的块体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块体开挖后的稳定系数。结果表明,人工边坡可能出现块体多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综合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研究成果,提出人工边坡加固方案建议。研究成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对类似工程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王吉亮 杨静 李会中 黄孝泉 刘冲平 白伟 郝文忠 朱永生关键词:岩石高边坡 三维离散元 三维极限平衡法 水泥胶结颗粒的微观力学模型试验 被引量:23 2012年 土体粒间胶结是建立天然结构性土本构模型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将胶结颗粒理想化为两铝棒,在指定位置处形成胶结。采用水泥作为胶结材料,对胶结颗粒进行了一系列简单加载试验(包括拉伸、压缩、压剪、压扭)和复杂应力路径试验,并与蒋明镜等所做的环氧树脂胶结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胶结材料对胶结颗粒的力学性能存在一定影响,但基本规律符合蒋明镜等所提出的理想颗粒间胶结模型。水泥胶结抗拉强度低于环氧树脂胶结抗拉强度,但延性相对较好,抗压特性均呈塑性软化现象;二者的抗剪强度初始均随法向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当法向压力超过一定值时,又随法向压力的增加而减小(该压力称为界限法向压力),但水泥胶结的界限法向压力明显高于环氧树脂胶结,扭转试验规律与剪切试验规律类似。在三维应力空间中(法向压力-扭矩-剪力)水泥胶结的强度包线呈橄榄球状,环氧树脂胶结强度包线呈水滴状。 蒋明镜 肖俞 孙渝刚 吴晓峰关键词:水泥胶结 离散单元法 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引水洞进口边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2012年 以工程地质条件详细调查为基础,采用宏观地质分析与极限平衡法、数值模拟法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层次对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引水洞进口边坡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引水洞进口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人工边坡变形以少量回弹变形为主,变形特征不突出。在分析边坡开挖后可能形成的块体边界条件基础上,提出了人工边坡可能出现的块体失稳模式,从块体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入手,建立块体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标准,对块体稳定性进行了宏观地质分析,并采用三维刚体极限平衡方法对可能产生的块体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块体开挖后的稳定系数。结果表明,人工边坡可能出现的块体多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综合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研究成果,提出人工边坡加固方案建议。研究成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可提供重要依据,并对类似工程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王吉亮 李会中 杨静 李琳关键词:岩质高边坡 工程地质评价 三维离散元 三维极限平衡法 基于孔隙分布的变形土土水特征曲线模型 被引量:38 2013年 土体孔隙分布对土水特征曲线具有决定性影响。虽然土体孔隙分布随变形的演化规律较为复杂,但实验研究表明,土体在变形过程中,孔隙分布的基本形态未发生显著变化、统计分布特征基本不变。基于这一结论,假定变形后的孔隙分布函数可以从参考状态孔隙分布函数经过平移、缩放得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土体变形并反映滞回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由于变形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是通过孔隙分布随变形的改变来表征的,因此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仅有7个参数,均可通过常规室内试验确定。最后,通过一系列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胡冉 陈益峰 周创兵关键词:土水特征曲线 孔隙分布 DEM Analyses of Shear Band in Granular Materials Shear-induced strain localization in granular materials has been a hot topic under intensive research duringth... Jiang Ming-Jing1 Zhang Wang-Cheng1Wang Jian-Feng21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Key Laboratory of Geotechnica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ofMinistry of Education,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2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China文献传递 乌东德水电站右岸拱肩槽边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在对拱肩槽自然边坡工程地质条件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工程地质宏观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拱肩槽人工边坡整体稳定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结构面组合分析,提出了人工边坡可能出现的块体失稳模式;从块体稳定性影响因素入手,建立了块体稳定性评价标准,并评价了块体的稳定性。工程地质宏观分析表明:拱肩槽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人工边坡变形特征不突出、稳定系数较高,人工边坡可能出现的块体多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研究成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对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李会中 王吉亮 黄孝泉 杨静 刘冲平 白伟 冯龙关键词:工程地质评价 三维离散元 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