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4)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春华姜晓丹梁基照刘冠生韩辉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佳木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导热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模拟
  • 1篇预后
  • 1篇源性
  • 1篇神经干
  • 1篇神经干细胞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细胞
  • 1篇神经细胞黏附...
  • 1篇双缩脲法
  • 1篇髓源性
  • 1篇肿瘤
  • 1篇子结构
  • 1篇总蛋白
  • 1篇组织化学
  • 1篇黏附分子

机构

  • 2篇佳木斯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姜晓丹
  • 2篇王春华
  • 1篇刘冠生
  • 1篇杨建安
  • 1篇蔡颖谦
  • 1篇周芳坚
  • 1篇秦自科
  • 1篇王全喜
  • 1篇徐如祥
  • 1篇陈壮飞
  • 1篇李永红
  • 1篇梁基照
  • 1篇刘卓炜
  • 1篇曾木圣
  • 1篇余绍龙
  • 1篇刘月霞
  • 1篇韩辉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癌症
  • 1篇特种橡胶制品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鼠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CAM受体标记检测及超微结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受体作为大鼠骨髓源性干细胞检测标志,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培养不同时段的细胞,获得细胞表面特异性超微结构。方法分离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脑源性神经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维甲酸持续诱导培养,在诱导培养后第6、8、10和12天应用SABC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CAM受体表达情况;并对诱导培养后的细胞进行AFM扫描,检测细胞表面的形貌结构。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NCAM受体在诱导培养后第10天已经有表达。细胞超微结构的扫描测定显示细胞表面平均粗糙度在(11.2±1.5)nm,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发育不同时段的细胞表面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中央部表面粗糙而周边部光滑,细胞周边部均存在云雾状结构。结论NCAM受体可以作为大鼠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表面标记;AFM超微结构的明确,为进一步鉴定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提供可能。
王春华金维哲姜晓丹刘月霞徐如祥蔡颖谦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干细胞显微镜检查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结构及其在神经系统的作用被引量:5
2005年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是一种主要表达于神经系统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具有典型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特征,以其Ig结构域所引发的特有的嗜同性和嗜异性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进而参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春华金维哲姜晓丹
关键词: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分子结构神经细胞
无机粒子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传热模型及有限元模拟被引量:27
2006年
基于热阻力法则和比等效导热系数相等法则以及简单的传热模型,分别建立了简化的无机粒子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传热的串联和并联模型,推导出相应的等效导热系数公式,并估算了碳酸钙填充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的等效导热系数。最后应用ANSYS软件对该体系传热过程进行二维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和计算值较为接近,且均随碳酸钙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提高,两者之间近乎呈线性关系。
梁基照刘冠生
关键词:PPS复合材料导热有限元模拟
神奇灵颗粒剂中总蛋白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对神奇灵颗粒剂中的总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建立一种测定食品、药品测定蛋白含量的方法学。方法对样品过滤后,采用双缩脲法、Folin-酚试剂法,以牛血清白蛋白做为对照品,测定吸光度,并做精密度、样品重现性、加样回收实验。结果双缩脲法快速、简便,得到样品的含量为47.21%,精密度实验RSD=0.20%(n=6),样品重现性好,RSD=0.99%(n=6),平均回收率为96.67%,RSD=0.45%(n=6);两种方法测定之间有差异。结论所采用方法可作为蛋白含量比较高的食品、药品制剂中蛋白含量的测定。
王全喜王一飞杨珂黄园
关键词:蛋白双缩脲法
膀胱癌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08年
背景与目的:目前关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有效判断预后的标记物。本研究旨在检测人膀胱癌组织中的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住院患者中的13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旁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癌旁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膀胱癌组织(16.7%vs.54.3%,P<0.05)。G1、G2、G3级膀胱癌中Bmi-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0.6%、54.3%和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肿瘤和浸润性肿瘤中Bmi-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2.5%和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大小、分级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及复发无明显相关性(P>0.05)。本组随访44~8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浅表性膀胱癌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9.6%和39.2%(P<0.05);Bmi-1蛋白阴性和阳性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78.5%和50.8%(P<0.05)。结论:Bmi-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Bmi-1蛋白的检测有助于膀胱癌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
秦自科杨建安曾木圣周芳坚韩辉刘卓炜余绍龙李永红陈壮飞
关键词:膀胱肿瘤BMI-1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