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90278)
-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3
- 相关作者:马锋李立恒申宇赵静梅吴风云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沪深300指数多重分形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通过利用R/S分析和MF-DFA分析方法,研究沪深300指数的多重分形特征,结果发现沪深300指数存在较为明显的长程相关分形特征,即系统存在状态的持续性。通过MF-DFA分析,发现沪深300指数存在多标度特性,结合多重分形谱发现用单一的分形模型去研究沪深300指数的分析特征是不合适的。
- 马锋李立恒黄越何涛
- 关键词:R/S分析广义HURST指数
- 基于多分形波动率测度的中国股市价量关系研究
- 2014年
- 文章以沪深300指数的5分钟高频数据为样本,结合波动的多分形波动率测度方法,利用去除时间趋势及自相关的交易量解释股票收益率的所包含的自相关和异方差特征,并与GARCH类模型作对比。实证结果显示,混合分布理论能够解释中国股票市场上波动性的积聚特征。在模型的比较上,发现多分形波动率-交易量模型的统计效果较常用的GARCH类模型为优。
- 夏宁伟詹海马锋
- 关键词:价量关系混合分布假说
- 中国沪深股市波动性和收益及联动性实证检验被引量:3
- 2012年
- 文章利用ARMA-GJR-GARCH模型研究我国股市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并引入了沪、深两市收益率的时变性协方差,以及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上海股市过去2期的收益是深圳股市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然而深圳股市过去股市的信息不能提高上海股市收益的预测能力。文章还利用每天的最高价格最低价之差的自然对数所得序列作为波动率的代理变量,以及Diebold mariano检验,发现引入协方差和将两市联合研究的模型比未加协方差和单个研究的预测能力要强。
- 马锋张祺熙黄显涛李立恒
- 关键词: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沪深300指数的“隔夜效应”和“午间效应”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隔夜效应"和"午间效应"是最近由我国学者提出,有别于"星期效应"、"月份效应"等新的异常效应。本文以沪深300指数为研究对象,利用ARMAR-EGARCH模型研究探讨其"隔夜效应"和"午间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在研究样本期间内不论是在高斯分布、t分布下,还是在广义误差分布(GED)下,沪深300指数存在"隔夜正效应",而并不存在"午间效应"。最后,利用滚动交叠样本方法,发现沪深300指数的"隔夜效应"具有时变性特征,即该效应不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
- 何亮赵艺丹
- 天灾、人祸与股价:基于地震、群体骚乱事件的研究被引量:28
- 2014年
- 对天灾(四川"5.12"地震、青海"4.14"地震)和人祸(西藏"3.14"事件、新疆"7.5"事件)对股价的冲击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天灾人祸对所在地上市公司股价都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冲击,短期影响最为显著的是"3.14"事件,长期影响最为显著的是"5.12"地震;2)两次地震对股市的冲击时间分别为19天和8天,两次群体性暴力犯罪事件分别为7天和6天,天灾的冲击时间比人祸长;3)两次地震给股市造成了30%左右的损失,西藏"3.14"事件造成了15%的损失,而"7.5"事件未给股市造成短期损失;4)股价冲击的传递机制表现为传染效应,受灾股票和配对股票齐涨齐跌,投资者追涨杀跌.另外,还得到了其他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例如,在第二次同类事件发生后,投资者表现出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不管是在天灾还是人祸中,民族团结情绪都有体现,一定层面上说明天灾人皆不欲,人祸更不得人心.
- 赵静梅申宇吴风云
- 关键词:天灾人祸传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