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121) 作品数:4 被引量:57 H指数:4 相关作者: 李娟 张文娟 廖洪凯 龙健 刘灵飞 更多>> 相关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更多>>
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及其周转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4年 以贵州西南部典型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的灌丛、水田、旱地、退耕3年草丛和退耕15年草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层次(0—10、10~20和20~3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矿化速率,探讨了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周转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30.37、31.24、21.86、17.49和22.50g·kg-1,灌丛和水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旱地、退耕3年草丛和退耕15年草丛(P〈O.05);土壤有机碳的矿化规律表现为培养前期矿化速度快,培养中后期逐渐变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度存在差异,退耕3年草丛和退耕15年草丛的矿化速度较快,旱地的矿化速度快于水田;O~10和10~20cm土层,灌丛土壤有机碳半衰期最长,分别为722和639d,水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半衰期在各层次均高于旱地及其退耕草地,表明水田可以作为喀斯特山区长期固碳的优势土地利用类型。总之,土地利用,特别是退耕,是影响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周转速率的重要因素。 张文娟 廖洪凯 龙健 李娟 刘灵飞关键词: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碳 半衰期 喀斯特山区 土地利用及退耕对喀斯特山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4年 以西南喀斯特山区几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为对象,研究了土地利用及退耕对全土、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及其恢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离散程度呈下降趋势,其中0~10am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10~20cm和20~30cm两个剖面层次达极显著(P〈0.01)差异水平;活性有机碳含量在0~10cm范围内以〈0.25mm团聚体粒径最高,然而在10~20cm和20~30cm活性有机碳在各粒径中的分布并不明显;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水田中无论全土还是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均表现出较高水平,灌从次之,而以退耕3a草丛最低.组内-组间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累积特征表现为水田〉灌丛〉退耕15a草丛≈旱地〉退耕3a草丛,其中退耕15a草丛在0~10cm深度下较旱地增加了20.3%,且达到灌丛土壤活性有机碳的80%,表明喀斯特山区土地退耕初期土壤有机碳恢复速度相对缓慢,而随退耕时间的推移,土壤碳汇效应逐步显现. 廖洪凯 李娟 龙健 张文娟 刘灵飞关键词:喀斯特山区 土地利用 退耕 活性有机碳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mun)种植对喀斯特山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周转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5年 以贵州西南部喀斯特山区35年生和14年生花椒林为研究对象,并以未退耕旱地为对照,研究表层土壤(0-20 cm)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矿化特征,探讨土壤有机碳周转对不同花椒种植年限的响应。结果表明:随团聚体粒径的降低,两种年龄花椒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V"形分布,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主要出现在5-2、2-1和1-0.5 mm 3个粒级中;与旱地相比,花椒种植明显增加了全土和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并以14年生花椒林较高,而35年生花椒林存在较明显的衰减;随花椒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量呈递减趋势,但土壤有机碳周转半衰期以14年生花椒林较长,显著高于旱地和35年生花椒林,表明14年生花椒林土壤有机碳更易累积,表现出较好的土壤碳固存能力;喀斯特山区种植花椒后,土壤有机碳存在"汇-源"的转换过程,因此花椒种植应注重长期维护管理,防止土壤质量的衰退。 廖洪凯 龙健 李娟 张文娟关键词: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喀斯特山区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贵安新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4 2020年 以贵州省贵安新区2000、2005、201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划分2 km×2 km的格网作为评价单元,借助Fragstats4.2软件计算景观指数,并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采用Arc GIS空间分析法,分析贵安新区生态风险时空分异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数量和结构变化明显: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草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和建设用地;除水域外,其他类型分布集中程度增强。(2)生态风险集聚趋势增强,热点分布在贵安新区的西部和东部边缘地区,冷点分布在红枫湖水域;不同生态风险等级面积变化显著,低、较低和中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减少,总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3)低、较低生态风险区重心向东部的贵阳方向移动,中、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重心向西部的安顺方向移动,呈相反的转移方向。(4)除蔡官镇、城关镇和羊昌乡外,其他乡镇生态风险对土地利用响应弹性降低,影响生态风险的因素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顾梦瑶 李娟 赵晓峰关键词: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