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0A403-4)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明云苗亮陈炯胡谋张浩更多>>
-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大黄鱼冷诱导结合蛋白(CIRP)基因cDNA克隆及低温胁迫对其时空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为研究冷诱导结合蛋白(CIRP)在大黄鱼低温适应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了大黄鱼CIRP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低温胁迫下大黄鱼各组织中CIRP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大黄鱼CIRP基因cDNA序列全长1211 bp,推测编码一个由18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9 ku的蛋白。序列比对显示硬骨鱼类CIRP基因序列较为保守,特别是N端的RNA识别基序(RRM)高度保守。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大黄鱼CIRP与银鳕相似性最高(81.5%),所有硬骨鱼类聚为一个大支。慢性低温胁迫中(12℃缓降至6℃),皮肤和肌肉中CIRP基因的表达量呈随温度降低而升高的趋势,6℃时表达量分别为12℃时的11.56倍和9.03倍;鳃、脑和心脏中CIRP基因表达量均呈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的趋势,其峰值均出现在8℃时,表达量分别为12℃时的5.07、7.69和2.83倍;肠、肾脏、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量随温度降低而下降,6℃时的表达量最低,与12℃时相比降幅分别为80.0%、65.6%、91.2%、55.6%。急性低温胁迫(由12℃骤降至8℃并胁迫4 h)条件下,鳃、皮肤、脑、肝脏、心脏中CIRP基因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反映了机体对低温胁迫的应激、适应过程;肌肉和肠中的表达量则始终显著低于胁迫前。慢性和急性低温胁迫中各组织CIRP表达量变化的差异提示,大黄鱼机体在低温胁迫响应和适应中有着多种调节机制。研究表明,CIRP基因参与了大黄鱼应对低温胁迫的过程。
- 苗亮李明云陈莹莹胡谋陈炯
- 关键词:大黄鱼低温胁迫
- 低盐协迫对大黄鱼gh、igf-1、hsp90和pparβ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为了解大黄鱼在低盐胁迫下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正常盐度25和降低盐度后3个节点(盐度8、盐度3和盐度1.5)鳃、肾、肝、心、脾、肌肉、脑和肠8组织中gh、igf-1、hsp90和pparβ基因m RNA的表达量变化.研究表明:低盐胁迫可显著影响大黄鱼中这4个基因的表达量.gh基因在盐度1.5节点除心脏外各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盐度(P<0.05),其中脾的升幅最大;盐度8和盐度3节点,均是肝中gh表达量升高幅度最大,分别为正常盐度的5.21和3.11倍.igf-1基因在盐度1.5节点除肌肉和脑外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鳃中表达量最高,为正常盐度的5.28倍,其次为肾(3.05倍)和肝(2.20倍).hsp90基因在盐度8节点时心和肝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盐度1.5节点心中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在盐度8节点pparβ基因在心、肌肉、肝和脾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盐度点(P<0.05);盐度1.5节点鳃、脑、肾和肠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正常盐度时的9.04、7.36、3.39和3.19倍.上述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大黄鱼应对低渗环境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 李明云苗亮张浩王涛胡谋刘连亮陈炯
- 关键词:大黄鱼基因表达
- 基于种群生态学概念论大黄鱼种群的划分被引量:5
- 2013年
- 依据种群生态学概念,对我国沿海分布的大黄鱼地理种群划分进行了论述.以是否有地理隔离作为划分必要条件,其他作为辅助参考.经分析论证认为:大黄鱼分布区域的天然屏障的地理隔离并不存在.黄海、东海由台湾暖流和沿岸流形成的环流,台湾海峡、南海由季风形成的环流,在我国沿海形成了完全分隔的海流体系,作为海流形成的区域性的地理屏障,将南北大黄鱼隔离形成南黄海-东海以及台湾海峡-南海2个地理种群.南黄海-东海地理种群由朝鲜西南部、中国的吕泗洋、岱衢洋、大目洋、猫头洋、洞头洋、官井洋和东引列岛等8个产卵群体组成;台湾海峡-南海地理种群由牛山岛、九龙江外诸岛屿、南澳岛、汕尾外海、硇州岛附近海区和徐闻海区等6个产卵群体组成.
- 李明云苗亮陈炯史雨红陆新江
- 关键词:大黄鱼种群生态学
- 微卫星技术筛选大黄鱼耐低温标记被引量:5
- 2017年
- 为筛选大黄鱼耐低温性状相关分子标记,对大黄鱼进行降温实验(15℃降至6℃)后用SSR标记对低温敏感个体和低温耐受个体进行扩增分析。结果显示:10对SSR引物共扩增到39个条带,仅标记KPC43的扩增条带在低温敏感和低温耐受个体间的出现频率存在显著差异。标记KPC43共扩增到3个等位基因,其中KPC43170bp在低温耐受组中出现的频率(80.0%)显著高于低温敏感组(23.33%),该条带与大黄鱼耐低温能力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98;KPC43150bp在低温敏感组中出现的频率(76.67%)显著高于低温耐受组(30.0%),与大黄鱼耐低温能力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达到-0.417。序列比对显示KPC43170bp仅核心序列比KPC43150bp多了10个(TG)重复。推测SSR标记KPC43可能与大黄鱼耐低温性状相关基因连锁,其核心序列的重复次数可能与该基因的表达活性有关,从而影响大黄鱼个体的耐低温能力。
- 穆方申苗亮李明云胡谋陈炯张浩
- 关键词:大黄鱼耐低温微卫星标记
- 梅氏新贝尼登虫热休克蛋白60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应激表达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热休克蛋白60(HSP60)是一种维持线粒体蛋白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分子伴侣。该文克隆了梅氏新贝尼登虫HSP60基因cDNA序列(NmHSP60),并采用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研究其在不同温度和盐度下的表达变化。以25℃为参照,18℃时,NmHSP60在虫卵和成虫中均表达下调;而32℃时,在成虫中表达上调。以盐度24为参照,盐度18时,NmHSP60在成虫中表达下调;盐度30时,在虫卵中表达上调。该结果揭示NmHSP60可能在梅氏新贝尼登虫应对环境应激中起重要作用。
- 王芳陈炯史雨红陆新江李明云
- 关键词:HSP60克隆
- “东海1号”大黄鱼选育F_4代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以岱衢洋野生大黄鱼为亲本、通过群体选育方法获得的"东海1号"大黄鱼选育系F4代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6对AFLP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在选育F4代的20尾个体中共扩增出73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92个,多态率为39.67%;各引物对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090 4~0.203 7,平均值为0.139 9;Shannon多样性范围为0.132 0~0.304 7,平均值为0.209 9;其遗传多样性水平与原始亲本群体相当.表明若群体选育方法得当,多代选育后仍能维持较好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 侯红红苗亮李明云穆方申徐玉敏
- 关键词:大黄鱼
- 大黄鱼肌醇-1-磷酸合成酶(MIPS)基因克隆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 肌醇-1-磷酸合成酶(myo-inositol-1-phosphate synthase,MIPS)是生物肌醇代谢调节的关键酶,为了解MIPS基因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低温应激的相关性,本研究...
- 李明云苗亮陈莹莹侯红红陈炯
- 关键词:大黄鱼低温胁迫
- 文献传递
- 大黄鱼IL-10基因序列的克隆、表达及与溶藻弧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是鱼类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抵抗细菌和病毒入侵时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
- 侯红红苗亮李明云郭晓飞聂力
- 关键词:大黄鱼IL-10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