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948)

作品数:25 被引量:87H指数:5
相关作者:李俊凯胡奎方祖凯杜铁钢陈然更多>>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4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杀菌活性
  • 5篇活性
  • 4篇色谱
  • 3篇对节白蜡
  • 3篇杀菌剂
  • 3篇生物活性
  • 3篇白蜡
  • 3篇病菌
  • 2篇蛋白
  • 2篇毒力
  • 2篇衍生物
  • 2篇抑菌
  • 2篇抑菌活性
  • 2篇荧光
  • 2篇荧光猝灭
  • 2篇油酸
  • 2篇植物病原
  • 2篇植物病原菌
  • 2篇植株
  • 2篇色谱法

机构

  • 22篇长江大学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石首市农业局

作者

  • 22篇李俊凯
  • 8篇方祖凯
  • 8篇胡奎
  • 7篇杜铁钢
  • 5篇徐志红
  • 5篇王勇
  • 5篇陈然
  • 5篇吴清来
  • 4篇程靖
  • 4篇代利苹
  • 4篇兰腾芳
  • 4篇王凡
  • 4篇江慧
  • 3篇刘露
  • 3篇李黎
  • 3篇徐慧慧
  • 2篇刘先福
  • 2篇张莉萍
  • 2篇郭锋
  • 2篇郭小杰

传媒

  • 6篇长江大学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农药学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农药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Agricu...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吩嗪-1-羧酸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天然产物吩嗪-1-羧酸(PCA)作为重要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在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d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tes)等微生物分泌物中广泛存在,具有医用抗肺癌活性及抗水稻纹枯病、西瓜枯萎病、辣椒疫病、小麦全蚀病、西瓜炭疽病和油菜菌核病等病原菌的广谱性农用抗菌活性,对人畜和环境无害,并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是研发绿色农药的理想化合物。文章综述了吩嗪-1-羧酸及其类似物在微生物发酵及化学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合成路线中的关键反应,讨论了各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吴清来徐志红李俊凯
关键词:杀菌活性
气相色谱法检测茶饮料中高效氯氰菊酯和哒螨灵的残留量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二氯甲烷液液萃取法提取茶饮料中的高效氯氰菊酯和哒螨灵,气相色谱法(ECD检测器)进行检测。添加回收率在89.3%~107.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82%~7.21%之间。高效氯氰菊酯最低检出限为0.003 mg/kg,哒螨灵最低检出限为0.001 mg/kg。
方祖凯李俊凯程玲兰腾芳杜铁钢
关键词:茶饮料高效氯氰菊酯哒螨灵气相色谱
浅析油菜“一菜两用”有机农业模式试验效益被引量:4
2009年
将油菜的"一菜两用"摘苔模式与保优高产栽培不摘苔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一菜两用"油菜种植模式增收391元/667m2,并且"一菜两用"栽培模式按照有机农业栽培技术,通过选择双低品种、合理安排茬口、及时采摘菜苔、施用有机肥料、利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等关键措施,还能生产市场价值高的有机菜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易湘涛李俊凯高登东李新桃肖致远
氟环唑30%悬浮剂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分析了氟环唑(Epoxiconazole)30%悬浮剂在不同地区葡萄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收获期葡萄中的最终残留量,为制定氟环唑在葡萄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了乙酸乙酯或乙腈超声提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氟环唑残留的方法。该悬浮剂在葡萄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5.9~17.2 d和21.2~32.5 d;在最后一次施药后30 d和40 d时葡萄中的残留量为0.05~0.33 mg/kg。结果表明,按推荐剂量施药,每季最多使用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30 d时葡萄中的残留量低于0.5 mg/kg,推荐氟环唑在葡萄上的最高残留限量为0.5 mg/kg。
兰腾芳郑尊涛李俊凯陈立方祖凯杜铁钢
关键词:消解动态葡萄土壤
11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Hum graminearum)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菌对氟啶胺最为敏感,EC50为0.062 0 mg/L;其次是噻菌灵、烯唑醇、苯醚甲环,EC50分别为0.411 0、0.842 4、1.453 4 mg/L;嘧菌环胺、嘧霉胺的抑菌效果较差,EC50分别为78.312 8、211.774 1mg/L。
侯昌亮胡寒哲艾爽李俊凯
关键词:杀菌剂生长速率法
普洱茶醇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的研究(英文)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研究普洱茶醇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为普洱茶在农业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研究普洱茶醇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西瓜枯萎病、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4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组菌丝生长直径-处理组菌丝生长直径)/(对照组菌丝生长直径-菌饼直径)×100%。[结果]普洱茶醇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水稻纹枯病抑制作用最好,其EC50为1435.5mg/L;对棉花枯萎病的抑制作用最小,其EC50为3013.0mg/L。[结论]普洱茶醇取物在植物病害防治和新型杀菌剂开发方面具有潜在功能。
王勇李俊凯张莉萍杜铁钢方祖凯
关键词:普洱茶醇提物抑菌活性
氟氯氰菊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应用光谱手段研究了在pH值7.4的生理酸度条件下氟氯氰菊酯(C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证实了在0.35μ4.16gmol/L的浓度范围内氟氯氰菊酯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机理为静态猝灭。计算了热力学参数,由焓变(△H)和熵变(△S)值推断氟氯氰菊酯与BSA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生成自由能变△G小于0,表明此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结合过程中BSA构象的变化通过同步荧光和圆二色谱实验得以证实。圆二色谱实验的结果显示BSA中的α-螺旋结构损失了,说明其微环境及构象均发生了变化。
周翌雯古扎力努尔.买提沙地克代利苹刘露程靖
关键词:氟氯氰菊酯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圆二色谱热力学参数
氟氰戊菊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2010年
用光谱手段研究了在pH=7.4的生理酸度条件下农药氟氰戊菊酯(FC)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albumin,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研究表明,FC浓度的增加会引起BSA342 nm处荧光有规律地猝灭.采用Stern-Vol mer方程分析了猝灭的机理为静态猝灭.计算了热力学参数,由焓变(ΔH<0)和熵变(ΔS<0)值推断FC与BSA之间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生成自由能变ΔG<0,表明此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通过同步荧光和圆二色谱实验证实了结合过程中BSA构象的变化.圆二色谱实验的结果显示了BSA中的α-螺旋结构的损失,说明其微环境及构象均发生了变化.
程靖周翌雯古扎力努尔.买提沙地克代利苹刘露
关键词:FC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热力学参数
α-苯氧苯基-甘氨酸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2012年
[目的]以二苯醚为母体衍生出氨基酸基团,改善二苯醚类化合物的传导性。[方法]从苯氧基苯甲醛出发,合成了不同取代的α-苯氧苯基-甘氨酸,并以水稻、黄瓜种子为试材,利用小杯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对单、双子叶植物种子室内根、芽生长的影响;以3~4叶期玉米为材料,利用再生苗法检测了目标化合物在玉米苗中的传导性。[结果]供试化合物对水稻、黄瓜的根、芽生长基本表现出抑制作用。此外,在黑暗条件下,化合物I对水稻的根、芽在低浓度下表现出促进生长的作用,高浓度下表现出抑制生长的作用;在光照条件下,化合物I、II对黄瓜的根在低浓度下表现出促进生长的作用,在高浓度下表现出抑制生长的作用。2 000 mg/L目标化合物药液处理玉米苗后,对再生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二苯醚衍生氨基酸基团后,其生物活性和光活化活性得到了保留,具有潜在的除草剂或者生长调节剂的功能,并能改善二苯醚类化合物本身在植物韧皮部向下传导的能力。
杜铁钢方祖凯李俊凯王勇兰腾芳
关键词:二苯醚氨基酸衍生物生物活性传导性
N-苯氧苯基取代的α-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2011年
【目的】合成N-苯氧苯基取代的α-氨基酸衍生物,并测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性。【方法】通过氨基二苯醚类化合物分别与乙醛酸乙酯和丙酮酸乙酯缩合,形成2个希夫碱化合物(Ia-Ib),并经NaBH4还原,合成了5个N-苯氧苯基取代的α-氨基酸衍生物,以二苯醚类除草剂三氟羧草醚为对照药剂,测定化合物对水稻幼苗根、芽的室内生物活性;以空心莲子草为试验材料,以苯氧苯基甘氨酸乙酯(IIa)为试验药剂,喷雾处理空心莲子草后采用HPLC法测定该化合物在植株根中的含量来判断其传导性。【结果】化合物Ⅰa和Ⅱa对水稻幼苗的根、芽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合物Ⅱb在低浓度下对水稻芽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化合物Ⅱc和Ⅱd在低浓度下对水稻幼苗的根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供试化合物在光照条件下的生物活性均比在黑暗条件下高;利用化合物Ⅱa 300 mg.L-1的药液喷雾处理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分12 h后,在其根部检测到目标化合物(IIa)含量为8.67 mg.kg-1 FW。【结论】二苯醚类化合物衍生出氨基酸基团后,所得衍生物既保留了二苯醚类除草剂的需光性除草活性特点,又增加了经由植物韧皮部向根部的传导性。
方祖凯王勇李俊凯杜铁钢兰腾芳
关键词:二苯醚氨基酸衍生物生物活性传导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