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51005)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波王业明更多>>
相关机构:安庆师范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庄子
  • 6篇《庄子》
  • 4篇评点
  • 4篇清代
  • 2篇孙嘉淦
  • 2篇《庄》
  • 1篇叙事
  • 1篇学派
  • 1篇学术特征
  • 1篇艺术
  • 1篇艺术价值
  • 1篇易学研究
  • 1篇散文
  • 1篇散文研究
  • 1篇审美
  • 1篇生平
  • 1篇诗性
  • 1篇诗性审美
  • 1篇视阈
  • 1篇年考

机构

  • 10篇安庆师范学院
  • 6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0篇李波
  • 1篇王业明

传媒

  • 2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周易研究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历史文献研究

年份

  • 6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庄》之妙,得于《诗》”:明清《庄子》散文评点的诗性审美被引量:4
2013年
明清《庄子》散文评点大胆引入了诗歌理论阐释《庄子》,以诗解庄,使得庄子的诗人气质和庄文的诗性浪漫得以充分展现。明清《庄子》散文评点的诗性审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将《庄子》与诗尤其《诗经》相联系,认为《庄子》之妙,得于《诗》;援"情"入庄,揭示了《庄子》的诗情画意、离情别绪以及"哀"、"怨"的情感风格;引入了诗歌"意境"理论,对《庄子》"道"的意境进行了体悟,认为道境即文境,并对文章繁富的意境进行了赏析。以诗解《庄》极大地开拓了《庄子》的审美空间,具有重要的理论建树意义。
李波
关键词:庄子评点
明代桐城方氏学派易学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晚明时期,桐城易学异军突起,形成了以方氏学派为代表的易学研究队伍。其开创人物为方学渐,他继承了宋易义理学传统,重在阐述人伦性命之学;其子方大镇一脉相承,但开始吸收象数易学理论;王宣、方鲲等人则潜心研究象数易学,推演河洛;方孔炤改变了其家学以义理为主的传统,走上了象数易学的道路,主张河洛即象数,易是一大物理,初步创立了用象数会通一切学问的理论。到方以智时集前人及家学之大成,主张虚空皆象数,倚数究理,以象数端几格通一切学问,建立了一个宏大的以《易》为主的哲学体系,创造了桐城易学的辉煌。
李波
关键词:象数易学
评点视阈下的清代《庄子》文体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清代评点者从辨体的角度对《庄子》文体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庄子》与《战国策》在讽刺、比喻等艺术手法上具有共同特征,但在行文风格与人物形象刻画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庄子》与诗渊源颇深,庄子具有诗人气质,《庄子》一文具有诗情画意,充满了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诗的意境。《庄子》具有"小说化"的特征,开后世小说之先河;《庄子》与赋体有某些相同点,但比赋体的写法更为自然高明。
李波
关键词:评点清代《庄子》赋体
清代《庄子》散文评点的理论特质及其艺术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清代《庄子》散文评点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文艺批评理论,建立了具有近现代意义的文学批评话语系统,特别是对《庄子》散文的"叙事论"、"鉴赏论"以及"文道论"等方面的阐述,开拓了《庄子》散文的审美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理论建树意义。
李波
关键词:《庄子》鉴赏论
以“法”解《庄》:林云铭《庄子》散文评点的本质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林云铭的《庄子因》是清代《庄子》散文评点的一部典范之作,在《庄子》散文研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较成功地运用了文学批评界流行的"法"的观念来解读《庄子》,不仅总结出了《庄子》中的诸多修辞技艺,梳理出了《庄子》的复杂文脉,提出了《庄子》是"一部有首有尾、有端有序之文",而且发现了《庄子》"文中之理,理中之文"的文学特征。"以法解庄"背后渗透着林云铭悲天悯人的道家情怀,是士人心态的一个时代缩影。
李波
关键词:林云铭评点
清代《庄子》散文评点的学术特征及方法论意义
2012年
清代《庄子》散文评点对《庄子》散文艺术进行了全面的解析,表现了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如以"时文之法"解庄,以诗解庄,因声求气,文理并重等。这些特征大大开拓了庄子散文的审美空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李波王业明
《青照堂丛书》所收《南华通》非屈复撰考
2013年
清人李元春辑刊《青照堂丛书》所收《南华通》一书署名作者屈复,此本对后世影响很大。但清乾隆间有孙嘉淦《南华通》一书传世,因流传不广,为人忽略。近年来,学界对《南华通》的作者到底是屈复还是孙嘉淦颇有争议。本文通过确凿的证据,考证《南华通》的作者为孙嘉淦,屈本《南华通》为伪作。
李波
关键词:孙嘉淦
刘辰翁《庄子》散文评点略论
2011年
刘辰翁是最早以评点形式评论庄子的学者,其所著《南华真经点校》从"画"、"味"、"奇"等审美范畴对庄子文学性进行了欣赏,别开生面,在庄子散文评点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李波
关键词:庄子刘辰翁评点
清代庄子散文研究家刘凤苞行年考被引量:1
2011年
刘凤苞,湖南常德人,清代庄子散文研究家、诗人。同治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云南省云南府禄丰县知县、元江直隶州知州、大理府知府、永昌府知府、顺宁府知府等,后因事遭黜。晚年积极致力于地方文化与教育事业,撰修《桃源县志》,主讲常德朗江书院,担任长沙城南书院山长。一生与王闿运和王先谦等交往密切。
李波
关键词:生平交游
《青照堂丛书》所收《南华通》非屈复撰考
清人李元春辑刊《青照堂丛书》所收《南华通》一书署名作者屈复,此本对后世影响很大。但清乾隆间有孙嘉淦《南华通》一书传世,因流传不广,为人忽略。近年来,学界对《南华通》的作者到底是屈复还是孙嘉淦颇有争议。本文通过确凿的证据,...
李波
关键词:孙嘉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