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6JJD770018)

作品数:20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张青瑶程森刘炳涛王社教刘立荣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历史地理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清代
  • 5篇明清
  • 3篇灾害
  • 3篇明清时期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水利
  • 2篇水资源
  • 2篇农业
  • 2篇农业生产
  • 2篇干旱
  • 1篇地方水利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环境
  • 1篇地区干旱
  • 1篇地域环境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研究
  • 1篇修造

机构

  • 16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中共陕西省委...
  • 1篇陕西省委党校

作者

  • 6篇张青瑶
  • 5篇程森
  • 4篇刘炳涛
  • 3篇王社教
  • 2篇刘立荣
  • 1篇初建朋
  • 1篇赵天福

传媒

  • 3篇中国农史
  • 3篇中国历史地理...
  • 2篇兰州学刊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史学月刊
  • 1篇人文杂志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唐都学刊
  • 1篇清史研究
  • 1篇古今农业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作为研究方法的历史地理学被引量:7
2010年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在学科发展史上有过很大改变,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也有明显的变化。近年来,许多历史地理研究者开始涉足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等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领域,对社会学和历史学的一些研究主题给予历史地理学的解释,而一些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也纷纷涉足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试图从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角度来阐释相关的研究主题。历史地理学已经不仅是一门学科,同时也已成为观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诸问题的方法论。其原因即在于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问题,认识问题的角度是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表述问题的方法是人地关系在时空二维上的发展过程,这三点对于其他学科的研究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王社教
关键词:历史地理学人地关系地理环境研究方法
明清晋北蝗灾统计特征及灾情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通过搜集史料,对明清时期晋北地区蝗虫灾害发生的统计特征及其与其它灾害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明清时期晋北地区蝗灾分布呈不均衡性,发生次数较多的时段为1340~1359,1520~1539,1560~1579,1640~1659,1820~1839;1520年之后蝗灾发生频率较高,1380~1520年出现一个“无灾”期;晋北蝗灾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具体为农历的五、六、七月间,夏秋蝗灾可能会连续发生;晋北蝗灾主要发生在大同府、保德州、定襄、五台等地;旱蝗相继,关系密切,时常引起饥疫等灾荒。从典型个案分析,蝗灾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反复成灾,灾情严重。
张青瑶初建朋
关键词:明清蝗虫灾害
清代晋北主要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被引量:2
2012年
清代山西北部地区风灾、旱灾、蝗灾、雹灾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民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文章讨论清代山西北部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规律等问题,分析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继而对各类自然灾害发生后具体社会应对加以分析,对政府及民众防灾、抗灾、减灾等行为具体讨论,从自然灾害角度探讨人地关系等问题。
张青瑶
关键词:清代灾害农业生产
环境压力与土地利用形式的转变——以汾阳文湖变迁为例被引量:3
2009年
文湖是古代晋中重要湖泊之一,宋、金以前,湖域广阔,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人地矛盾压力增大,宋、金已有两次开渠泄湖,到了万历四年彻底泄湖,文湖随即消亡。通过对文湖变迁过程的环境因素分析,本文认为文湖土地利用形式的转化,是区域自然、人文环境压力日趋紧张作用的结果,在看到泄湖为田之后的负面影响时,也应指出在区域生态环境长期发展下的行为适应性和无奈。这种因环境压力而导致的适应性土地利用行为,是历史时期人类土地利用形式转变的共性之一。
程森
关键词:环境压力土地利用
再评崔纪在关中兴井灌之实效
2014年
乾隆二年,崔纪在陕西关中地区大力推行井灌,其行为在不同时期得到不同评价,前人评价时所站视角或依据资料有别,因而评价结果相异。基于正史、地方志、清宫档案、民国档案等文献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对此次井灌事件及其实际效果进行全面考察与再评价。
刘立荣
关键词:实效
国家漕运与地方水利:明清豫北丹河下游地区的水利开发与水资源利用被引量:11
2010年
明清丹河下游地区农业经济因九道堰水利工程的兴修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九道堰通过拦截丹河水分渠灌溉农田发挥其功能,但也产生了入卫河补济漕运的小丹河。为保障小丹河入卫济漕的最大水量就必须限制九道堰民渠的灌溉用水,这样丹河下游地方农业灌溉用水和国家漕运用水始终处于矛盾之中,最终产生了"官三民一"的用水规章。不过地方水利始终要让位于国家漕运,清中后期随着漕运用水形势的变化,"官三民一"之法也要随之调整,甚至一度得不到执行。
程森
关键词:漕运地方水利
清代豫西水资源环境与城市水利功能研究——以陕州广济渠为中心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对古代陕州水资源环境的考察,探讨了广济渠的兴修及入清以后其演变成改善城市风水、促进地方教育的功能转变和官民用水矛盾等问题,展现了传统时代豫西地区环境、城市水利和社会之间一个多重关系的变迁史。文章认为区域环境作用下传统城市水利工程的多样功能和功能转变研究可以为城市生态环境史、水利史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丰富其研究内容,从而完善以往城市水利史研究的结论。
程森
关键词:广济渠
公元19世纪前晋北地震活动研究
2010年
搜集公元19世纪前晋北地区地震活动若干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及时空特征分析。研究表明:公元前~公元399年、700~999年、1100~1299年地震活动记录较少,400~699年、1000~1099年、1300~1499年地震活动记录较多,1500年之后地震活动表现活跃,受地震影响的区域较广。地震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北西、东西方向展布的地震活动带上,多发生在一系列断陷盆地的边界。晋北地震活动多发生在夏四、六月份,秋冬九、十、十一、十二月份,一、七、八月相对较少。经分析发现,地震活动与其前后干旱灾害有一定相关性。讨论典型地震活动个案,对其震中、震级、烈度等问题做一定程度的恢复,并讨论地震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及政府相应的减灾救灾措施和效果。
张青瑶
关键词:地震干旱
明清沙苑回、汉民的经营方式与生态环境变迁被引量:2
2008年
明清时期,沙苑内的居民主要由回民和汉民构成。同治以前,主要以回民为主;同治以后,则全部为汉民。回民的经营方式具有多样性,主要从事蔬果种植、畜牧业和商业,这样的经营方式对沙苑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而汉民则主要从事单一的农田开垦且耕作方式粗放,这样的经营方式对沙苑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回民的经营方式就优于汉民的经营方式,只是在沙苑这样特殊的地域范围内,回民的经营方式更有利于其生态环境的良好运行。
刘炳涛
关键词:明清时期回民汉民生态环境变迁
营生方式选择:清代晋北农地利用的区域差异
2013年
从营生方式的角度,探讨清代晋北地区农地利用的区域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区域间作物种植的不同,还体现在区域内各种农地利用方式的差异以及民众营生方式的多样性。文章认为清代晋北地区环境因素对于农业生产制约性较大,但同时民众能够较为理性地选择生存方式,并能适时调整行为,适应环境变化。营生方式的选择反映了清代晋北地区的人地关系。
张青瑶
关键词:清代农业生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