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1XNI010)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后滨马利清韩树峰田家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政治
  • 2篇政务
  • 2篇政治制度
  • 2篇制度史
  • 2篇唐代
  • 2篇文书
  • 1篇典藏
  • 1篇政治史
  • 1篇政治史研究
  • 1篇政治运作
  • 1篇政治制度史
  • 1篇职官
  • 1篇职官制度
  • 1篇治史
  • 1篇史事
  • 1篇唐宋
  • 1篇唐宋时期
  • 1篇秦始皇
  • 1篇秦文化
  • 1篇权力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4篇刘后滨
  • 1篇韩树峰
  • 1篇马利清
  • 1篇田家溧

传媒

  • 2篇唐宋历史评论
  • 1篇史学集刊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史学月刊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文书、信息与权力:唐代中枢政务运行机制研究反思被引量:3
2017年
帝制中国各级官员的权力,本质上来源于皇帝的授予,程序上要落实到文书的传递与信息的流通环节之中。政治运作中传递信息的文书不一定都是政务文书,但是围绕皇帝而传递的文书都承载着权力的配置功能。对于皇帝来说,他所获得的信息都是经过层层过滤的。对于参与中枢决策的官员来说,是否能够将信息送到皇帝手中,决定着是否能够在最高决策中发挥作用,是否在中枢政治运作中获得权力。
刘后滨
关键词:传递信息文书权力政务唐代政治运作
汉简所见“致籍”与“出入名籍”考辨——以肩水金关简为中心被引量:2
2014年
"致籍"和"出入名籍"同属于出入关文书系统,学界之前对二者格式分类界定模糊。随着肩水金关汉简(壹)、(贰)简文的公布,有利于推进对此问题的研究。"致籍"多由传发放机构提前转送至关口,以供关吏核查持传、符者是否本人。它包含原文通知性文书以及出行人员名单附件。学界对出行人员名单附件格式归类尚不统一,以金关简出土名籍简为基础可大致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出入名籍"与"致籍"格式有类似之处,但不属于同一种文书,它们关键性区别在于"出入名籍"上会有明确的出入关记录文字。"出入名籍"分为单人出入关记录和多人同时出入关记录。后者应只有一件致籍通知文书和传文书,关吏可能会将多人名籍编连在一起,只在其中一枚简之上附记出入时间。
田家溧
论汉魏时期户籍文书的典藏机构的变化被引量:7
2014年
东晋十六国以前,户籍文书以简牍为书写材料,造籍耗时费力,典藏需要相当的空间,而且查阅也相当不便,因此,中央及地方州、郡不具备收藏户籍的条件和意义,其时户籍文书仅由县、乡典藏。户籍文书以纸为书写材料,始于东晋及十六国政权中的后赵,这一变化使南北政权中央和地方各级机构收藏户籍成为可能,自此,县以上各级政府典藏户籍成为定制,并为隋唐王朝所继承。
韩树峰
关键词:户籍典藏简牍
汉唐政治制度史中政务运行机制研究述评被引量:11
2012年
从政务运行机制的角度切入,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国家形态及其演变趋势,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重要进展。随着出土政务文书的整理刊布,这个研究取向在秦汉史和唐宋史的研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集中体现在对行政运作和政务处理规程的关注。目前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所依赖的文书资料的局限性以及政务运行机制研究在解释历史时可能存在着盲区。尽管研究角度和问题空间有所变化,但是对官僚制度、政治体制及其发展变化的关注,仍然是政务运行机制研究的落脚点。
刘后滨
关键词:汉唐政治制度
政务文书的环节性形态与唐代地方官府政务运行——以开元二年西州蒲昌府文书为中心
2016年
开元二年(714)的西州蒲昌府,是府兵制行将废弃、正值重大战事期间的唐代西部边陲的一个折冲府。蒲昌府在这一年中有几个月的政务文书得以在墓葬中保存下来。这批文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通往那个特殊时空环境的通道。由于本组文书的行用时间相对集中,而且都是围绕府兵番替事务的,借此能够梳理出一些文书所处的政务环节,是研究唐前期地方官府政务流程难得的档案资料。通过对这批文书的分类排比,参照敦煌吐鲁番出土相关文书,将唐代地方官府(中央官府当亦如此)实际处理政务过程中产生的文书分为案由文书、行判文书和送付文书三种文书流程中的环节性形态,并借此对这些文书所涉及政务处理程序做出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可供参照的坐标系,对已经刊布的相当数量出土唐代政务文书进行环节上的定位,并初步探索出关照唐代政务运行的文书学研究范式。
刘后滨顾成瑞
关键词:唐代
纪功刻石的文本传统与《任尚碑》反映的“历史事实”被引量:7
2017年
发现于新疆哈密巴里坤县的东汉边塞纪功碑《任尚碑》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边塞纪功碑的实物。纪功刻石作为最早形成的碑刻类型之一,在东汉中期逐渐形成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叙事载体。《任尚碑》的出现,标志着边塞纪功刻石突破封禅祭祀礼仪而向单纯的散文体叙事纪功碑转型。这一转型的背后,折射出三百年间汉匈关系的深刻变化,以及东汉皇权与外戚权力斗争白热化状态下官员的生存状态。此碑承载的历史信息不仅仅限于刻石文本所书写的内容,刻石纪功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复杂现实情境的重要历史事件,而且纪功刻石的文本传统由此而发生转型,更隐含着特殊的历史事实和深层的历史脉络。出土文物承载的文本信息,除文献学视角的研究之外,还需要政治史的视角以及在文献中做田野研究。
马利清
关键词:历史事实
三次刺杀行为对秦始皇地域政策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王子今认为,秦文化是体现法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一种政治文化形态,也可以理解为秦王朝统治时期的主体文化和主导文化,并可作为一种积极奋进的、迅速崛起的、节奏急烈的文化风格的象征符号。其突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主要表现为创新理念和进取精神、开放胸怀和包容意识、实用倾向与技术追求等几个方面。简言之,或可以"英雄主义"和"科学精神"来概括。孙家洲认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前后所遭遇的三次刺杀事件,即荆轲"图穷匕见"的秦宫搏杀、高渐离筑击、张良主导的博浪沙椎击,都曾对秦始皇的生命形成直接威胁,从而影响到他对"关东人"的基本判断,并对其制定关东地域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蒋波认为,部分士人隐居不出在秦朝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尤以黄老型隐士最为多见。对于各类隐士,秦朝采取了征召措施,并非视而不见。当然,由于各种原因,秦朝征召隐士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故亦不宜将之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
孙家洲
关键词:秦文化秦始皇历史影响
古文书学与唐宋政治史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政务运行”是近年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尤其是唐宋制度史研究中被越来越多运用的一个概念,或者说是一种研究视角。①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政治制度史研究侧重的是职官制度或者说官制史。随着研究的积累和认识的深化,政治制度史的研究逐渐转型,从政务运行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政府管理及各级官府事务的处理机制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受到史学界的日益关注。在唐宋时期政治制度史的研究中,围绕政务运行机制所作的探讨,是贯通唐宋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尝试,也将对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产生影响。
刘后滨
关键词:唐宋时期政治史政治制度史职官制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