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QNJJ201317)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殿朋卢彩鸽李红晓赵洪新张晓元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沈阳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淀粉
  • 1篇性基因
  • 1篇芽胞
  • 1篇芽胞杆菌
  • 1篇抑菌
  • 1篇抑菌物质
  • 1篇生防效果
  • 1篇桃子
  • 1篇葡萄籽
  • 1篇葡萄籽油
  • 1篇籽油
  • 1篇抗性
  • 1篇抗性基因
  • 1篇基因
  • 1篇褐腐病
  • 1篇防效
  • 1篇BACILL...
  • 1篇病害
  • 1篇采后
  • 1篇采后病害

机构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卢彩鸽
  • 2篇张殿朋
  • 1篇刘伟成
  • 1篇赵洪新
  • 1篇韩雪梅
  • 1篇李红晓
  • 1篇张晓元

传媒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生防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是与枯草芽胞杆菌相似,可产芽胞、革兰阳性(G+)、具有生防活性的益生细菌。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抗菌物质种类多、抗菌谱广,其抗菌制剂或抗菌提取物具有无毒、无害、无残留、抑菌时效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果蔬保鲜、果蔬生长期及采后微生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是极具开发价值的生防菌。本文从抗菌机理、抗性基因组成、基因工程菌构建、抗性产品开发及对微生物病害防治等几个方面,对解淀粉芽胞杆菌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其在农业生物工程中的规模化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李红晓张殿朋卢彩鸽赵洪新
关键词:抑菌物质生防效果抗性基因
利用葡萄籽油防治桃子采后褐腐病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为探索桃采后褐腐病的新型非化学农药防治手段,研究了不同用量葡萄籽油处理(体积分数分别为0.5%、0.1%、0.05%、0.01%)对桃采后褐腐病的抑制效果。将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终浓度:5×104 cfu/mL)和不同体积分数的葡萄籽油于PDB培养基中25℃下共培养24~96h,然后调查病原菌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情况。结果表明,当葡萄籽油体积分数≥0.05%时,其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00%。以打孔法人为模拟接种褐腐病菌(浓度:5×104 cfu/mL)至桃子上,随后接种不同体积分数的葡萄籽油,25℃下贮藏6d后调查褐腐病斑大小。结果表明,当葡萄籽油体积分数≥0.05%时,其在桃子体内对褐腐病斑的抑制率在50%以上,而且0.1%和0.5%的葡萄籽油用量对褐腐斑的抑制效果相当;当体积分数为0.01%时,葡萄籽油对病菌孢子萌发及桃褐腐斑的抑制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将0.1%定为葡萄籽油抑制桃褐腐病菌的最佳用量。自然条件下,在1℃冷藏21d后,经0.1%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桃子发病率为20.0%,化学药剂戊唑醇处理过的桃子发病率为18.7%,而空白对照组发病率为45.5%,表明0.1%葡萄籽油的防治效果(56.0%)接近化学药剂防治效果(58.9%)。同时,对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果实进行了果实品质参数测定,包括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果实品质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说明葡萄籽油在防治桃采后褐腐病方面具有代替化学农药的潜力。
张殿朋韩雪梅卢彩鸽张晓元刘伟成
关键词:桃子采后病害褐腐病葡萄籽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