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1CZX002)
- 作品数:12 被引量:50H指数:5
- 相关作者:吴宁冷桥勋陈晓云邓翠玉李海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我国转型期腐败现象的非理性因素分析
- 2003年
- 我国的社会转型 ,实质上是由市场经济所引发的一次人性解放以及人的非理性复苏的过程。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促进市场经济繁荣的同时 ,也引发了人的非理性的膨胀。腐败的滋生、蔓延并不全部根源于体制的缺陷和认识的欠缺 ,非理性因素的消极作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认为 ,欲望的膨胀、腐败动机的启动、血缘情感的越位、意志的薄弱、群体无意识的制导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坍塌是滋生腐败的非理性根源 ;人的非理性因素在腐败和反腐败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周初开吴宁
- 关键词:社会转型腐败非理性
- 科学中的非理性被引量:2
- 2005年
- 理性和非理性都是科学的必备因素,科学不是一种超越非理性的事业,强调科学中的非理性并不是对理性的否定。非理性作为科学研究主体的固有因素,渗透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从科学研究客体的选择、科学研究信息的加工创造,到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无不受到非理性的影响。
- 吴宁
- 关键词:非理性
- 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冲突背景下的和谐被引量:2
- 2006年
-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以历史浓缩的形式把各种社会冲突凸现出来,社会冲突对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具有双重作用。从长远看,社会转型必然促进社会和谐,减少社会冲突;从目前看,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会加剧过渡性的社会冲突。社会冲突为社会转型奠定基础、积蓄力量,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就是要通过社会冲突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
- 吴宁
-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冲突社会和谐
- 中国社会转型期情感的作用及其引导
- 2005年
- 情感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理性因素,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在我国正处于从重视人情血缘关系的农业社会向重视科学理性的现代社会转变的转型期,情感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活动的干扰非常突出,积极引导人的情感,培育中华民族健康向上的情感世界,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
- 吴宁申晓晶
- 关键词:情感非理性
- 生态危机与人的非理性被引量:11
- 2006年
- 生态危机是经济和科技的片面发展造成的,也是人类理性和非理性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的。人的非理性能引发也能化解生态危机,解决生态危机应在人的欲望、情感、信念等非理性方面寻求良策。
- 吴宁
- 关键词:非理性生态危机
- 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冲突中的非理性及其扬弃被引量:1
- 2008年
- "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七大的主题之一,而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冲突的高发期,所以要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有效化解社会冲突。而人的非理性是社会冲突的参数,它既能加速社会转型进程,也会加剧转型期社会的混乱。因此,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冲突中,必须积极强化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弱化其消极作用,实现非理性与理性的协调统一,使非理性的作用与社会规律相一致,从而全面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 吴宁
- 爱情的非理性因素探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爱情的本质是非理性的 ,现实的爱情是以人的性本能为基础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是爱情中的理想和想像 ,一见钟情是爱情中的直觉和意志 ,羞怯和嫉妒是爱情中更具非理性特征的情绪或情感。探讨爱情的非理性因素的目的是要人们认真地对待、正确地处理爱情中的非理性与理性的关系。
- 周德清吴宁
- 关键词:爱情非理性因素性本能直觉羞怯心理嫉妒心理
- 恐怖主义中的非理性因素及其对策被引量:6
- 2005年
- 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与狂热的宗教情绪、狭隘的民族意识、心理失衡、复仇本能、盲目的群体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有关。强化非理性的积极作用,弱化其消极作用,可以在心理根源上消除恐怖主义。
- 吴宁周艳华
- 关键词:恐怖主义非理性
- 中国转型期社会冲突观念的重构被引量:11
- 2003年
- 建国后的几十年我国一直处于总体性社会中,在这种社会框架下,人们的社会冲突观局限在政治和阶级的视野内,这在当时的社会框架之内是有其合理性的。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社会冲突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原有的社会冲突观念为指导已不能有效地解释和解决社会冲突了,重构与新的社会形势相适应的社会冲突观势在必行。本文借鉴西方社会冲突理论,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新的社会冲突观应当立足于阶层分析、由政治定性转向突显经济利益取向、承认冲突的正功能等。
- 陈晓云吴宁
-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冲突
- 我国转型期邪教的非理性基础探析被引量:2
- 2003年
- 分析痴迷邪教的心理根源,是认清邪教本质,根治邪教的重要环节。文章认为,原有信仰的危机,欲望、情感、幻想的寄托,传统意志力的转移,群体无意识的激活,随机强化心理,选择性解释心理以及自我暗示心理是邪教的非理性基础;并有针对性地从非理性层面提出了治理邪教的相应对策。
- 吴宁逯纪美冷桥勋
- 关键词:邪教非理性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