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074119629)

作品数:5 被引量:62H指数:5
相关作者:陈宇陈德玉王新伟袁文卢旭华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韧带
  • 3篇韧带骨化
  • 3篇纵韧带
  • 3篇颈椎
  • 3篇后纵韧带
  • 3篇后纵韧带骨化
  • 3篇后纵韧带骨化...
  • 3篇骨化
  • 3篇骨化症
  • 2篇植骨
  • 2篇植骨重建
  • 2篇切除
  • 2篇钛网
  • 2篇外科
  • 2篇外科网
  • 2篇颈椎后
  • 2篇颈椎后纵韧带
  • 2篇颈椎后纵韧带...
  • 2篇颈椎后纵韧带...
  • 2篇骨移植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王新伟
  • 5篇陈德玉
  • 5篇陈宇
  • 4篇袁文
  • 3篇田海军
  • 3篇卢旭华
  • 2篇杨海松
  • 2篇杨立利
  • 2篇严望军
  • 1篇宋滇文
  • 1篇缪锦皓
  • 1篇何志敏
  • 1篇叶晓健
  • 1篇张伟
  • 1篇马跃
  • 1篇史建刚

传媒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后路椎板切除联合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联合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并发症及其影像因素。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联合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54例,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将患者分为疗效良好、疗效不佳2组。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神经功能、合并糖尿病、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率、骨化物分型、脊髓压迫率、脊髓高信号等相关因素对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随访1~4年,平均2.3年。术后患者脊髓前后径及神经功能JOA评分明显提高,但颈椎曲度改善不明显。其中35例患者手术疗效良好,19例患者疗效不佳,多因素分析示患者术前颈椎曲度及骨化物横断面分型可影响患者手术疗效。本组并发症包括7例C5神经根麻痹,5例颈肩部的轴性痛和2例血肿压迫。结论后路椎板切除联合钉棒系统固定是一种适合于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前颈椎曲度及横断面骨化分型对患者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陈宇陈德玉王新伟卢旭华何志敏杨海松田海军
关键词:颈椎骨化后纵韧带椎板切除术
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被引量:30
2009年
目的探讨采用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适应证、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25例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年龄42—75岁,平均53.2岁。骨化物分型包括局限型7例,分节型5例,连续型8例,混合型5例;骨化物范围涉及2—4个椎节,平均2.8个椎节;椎管狭窄率50%~97%,平均68.4%。所有患者均通过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切除骨化后纵韧带减压,并采用钛网植骨钢板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结果本组两椎体次全切除16例,三椎体次全切除9例。随访2~18个月,患者神经功能JOA评分从术前平均9.3(5—12)分提高至术后平均14.2(11~16)分,恢复率22.2%~87.5%,平均63.2%。并发症包括6例脑脊液漏(4例间歇性脑脊液假性囊肿),2例神经根麻痹,1例血肿压迫,1例术后短期四肢肌力下降。结论前路多椎体次全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手术疗效,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陈德玉陈宇卢旭华严望军王新伟宋滇文袁文
关键词:骨化后纵韧带颈椎减压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膜囊骨化的前路手术治疗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膜囊骨化的影像学表现、前路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膜囊骨化患者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43-72岁,平均53.6岁。骨化物分型:局限型3例,分节型2例,连续型5例,混合型3例;骨化物范围涉及1~5椎,平均2.8椎。患者均通过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切除骨化后纵韧带减压,术中6例患者后纵韧带骨化和硬膜囊骨化得以完全分离,硬膜囊保留完整,另7例患者硬膜囊出现不同程度撕裂或缺损。结果8例患者术前CT横断面成像上表现为典型的“双影征”,2例患者表现为整块骨化物存在中心低密度影,余3例患者表现为椎管狭窄率超过90%的严重后纵韧带骨化。术后5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其中3例经卧床休息、局部加压治疗3~5d后愈合,另2例患者皮肤愈合后形成间歇性脑脊液囊肿,经反复穿刺抽液治疗1个月后痊愈。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所有患者JOA评分从术前平均8.1分提高至术后平均13.2分,神经功能恢复率平均57.3%。骨化硬膜囊切除和未切除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三维重建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并非前路手术的禁忌证,前路手术切除骨化后纵韧带、彻底减压是提高此类患者手术疗效的关键。
陈德玉陈宇卢旭华严望军王新伟杨海松田海军袁文
关键词:颈椎骨化后纵韧带硬膜
一种新型植骨重建钛网的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评价新型植骨重建钛网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新型钛网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3例,其中男38例,女15例,年龄39~76岁,平均49.7岁。手术方式包括单节段椎体次全切除22例,单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盘切除减压28例,双节段椎体次全切除3例。术后定期随访颈椎X线片,比较术后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变化。采用日本骨科学会的JOA评分系统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单节段手术患者椎间高度从术前22.3mm±0.8mm增加至术后24.5mm±0.6mm,双节段手术患者椎间高度从术前平均42.3mm增加至术后平均45.7mm,6个月随访两者均无明显丢失。单节段手术患者颈椎曲度从术前8.2°±1.4°增加至术后14.5°±1.6°,但双节段手术患者颈椎曲度术前平均6.3°,术后平均仅为7.0°,6个月随访两者均无明显丢失。全部患者临床神经功能均有改善,JOA评分从术前8.4±0.5分提高至术后12.2±0.4分,6个月随访提高至14.5±0.3分。结论新型钛网的外形设计更符合颈椎椎体终板形态学特点,可有效避免术后钛网沉陷,临床应用单节段手术能够较好的重建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而双节段手术由于该新型钛网设计的不足之处对于颈椎生理曲度的重建作用有限,有待进一步改进。
陈德玉陈宇叶晓健杨立利王新伟史建刚袁文
关键词:外科网骨移植脊柱融合术
一种新型植骨重建钛网的三维有限元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新型植骨重建钛网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其避免术后沉陷的有效性。方法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植骨重建钛网,以现有钛网为研究对照,建立使用2种钛网的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重建手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模拟术后颈椎活动,分别在屈曲、侧屈及扭转3种工况下施加73.6N的预载荷,观察钛网、钢板以及相邻椎体终板的应力分布。结果在3种不同工况条件下,使用新型植骨重建钛网较使用现有钛网可使钢板承受应力减低1.48~3.95MPa(23.5%~41.3%),钛网承受应力增加0.61~1.13MPa(12.2%~22.2%),相邻椎体下终板承受应力降低0.41~1.43MPa(27.7%~44.9%),相邻椎体上终板承受应力降低0.91~1.42MPa(28.0%~38.6%)。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中使用新型钛网进行植骨重建可一定程度上增加手术节段稳定性,降低术后钛网沉陷的可能性。
陈宇陈德玉杨立利王新伟袁文田海军张伟马跃缪锦皓
关键词:截骨术骨移植外科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