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33016)

作品数:20 被引量:251H指数:10
相关作者:胡永云谭本馗黄嘉佑所玲玲夏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民航华北空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气温
  • 5篇涛动
  • 5篇平流层
  • 5篇流层
  • 5篇北极涛动
  • 4篇气候
  • 3篇地面气温
  • 3篇行星波
  • 3篇气候变化
  • 3篇臭氧
  • 3篇臭氧损耗
  • 2篇对流层
  • 2篇中高纬
  • 2篇中高纬地区
  • 2篇温度平流
  • 2篇风暴轴
  • 2篇高纬
  • 2篇高纬地区
  • 2篇北半球
  • 2篇WINTER

机构

  • 16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民航华北空管...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 9篇胡永云
  • 5篇谭本馗
  • 4篇黄嘉佑
  • 3篇所玲玲
  • 2篇夏炎
  • 2篇郑明华
  • 2篇付遵涛
  • 1篇黄炜
  • 1篇吕达仁
  • 1篇何花
  • 1篇闻新宇
  • 1篇陶祖钰
  • 1篇刘骥平
  • 1篇聂绩
  • 1篇高梅
  • 1篇丁峰
  • 1篇张伟
  • 1篇石柳
  • 1篇杨修群
  • 1篇雷小春

传媒

  • 6篇气象学报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Advanc...
  • 1篇Journa...
  • 1篇Scienc...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极臭氧损耗对初春东亚中高纬地区地面气温影响的观测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1948—2007年NCEP/NCAR月平均2m地面气温再分析资料、3月北极涛动(AO)指数和春季臭氧含量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北极臭氧损耗对初春东亚中高纬地区地面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低(高)值年,3月东亚中高纬地区地面气温存在正(负)异常。4月的与3月类似,但气温异常的幅度减小,中心位置也有所变化。对比分析表明,1979年以后的AO正位相和臭氧损耗对3月东亚地面气温的影响类似,但在影响范围和中心位置上有所不同。在AO位相不明显的年份,臭氧损耗年3月东亚地区地面气温的异常依然显著。臭氧作为一个外界强迫因子,对北半球大气温度有显著的影响,可能首先影响极地气温并最终通过空间上的自相关影响中高纬度的地面气温变化。
石柳郑明华付遵涛
关键词:北极涛动地面气温
1979年以来南极平流层冬季变暖被引量:9
2007年
极地气候比其他区域有着更为显著的变化,这不仅反映在极地近地面和对流层,也同样反映在平流层。使用NCEP/NCAR、NCEP/DOE和ERA40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极平流层温度和位势高度的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自1979年以来在冬季南极平流层存在变暖的趋势。分析NCEP/NCAR和NCEP/DOE再分析资料的结果是变暖主要出现在7—10月,最大增温位于30hPa,27a(1979—2005年)的最大增温幅度超过7℃。分析ERA40的结果是变暖主要出现在6—9月,较NCEP/NCAR和NCEP/DOE早1个月,最大增温位于平流层上层(5和3hPa),23a(1979—2001年)的最大增温幅度超过10℃。在平流层高层,最大增温位于极区中心;在平流层中低层,最大增温位于极区外围偏向澳大利亚一侧。伴随着温度的升高,南极平流层的位势高度也存在升高的趋势。在NCEP/NCAR和NCEP/DOE再分析资料中,最大位势高度升高位于10hPa,27a里的升高幅度超过450m。ERA40给出的结果相对弱一些,23a里的最大升高幅度接近300m。进一步的计算结果表明,进入南半球平流层的波动通量也有增加的趋势,可能是平流层波动增强导致了向南极的残余环流增强,与之相关的极圈内下沉运动也随之增强,下沉运动产生绝热加热,从而造成南极平流层增温和位势高度升高。
胡永云朱金奎刘骥平
关键词:臭氧损耗E-P通量
平流层极地臭氧损耗影响对流层气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6年
大气平流层臭氧的严重损耗将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增加已经是公共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最近几年,平流层臭氧损耗能否对对流层大气环流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且已成为大气科学的一个热点问题。观测研究表明近二三十年来在两极臭氧严重损耗的季节,地表气温有明显的变暖趋势,也就是欧亚大陆1—3月份和南极半岛12—5月份的地面温度呈现显著增温。这些增温趋势很可能是平流层两极的严重臭氧损耗造成的。当然,这些增温并非是由臭氧损耗的辐射效应直接造成的,而是通过波-流相互作用以及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等动力学过程实现的。大量的数值模拟工作也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一些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另一些则发现平流层臭氧损耗的强迫作用较弱,也有模拟工作认为其他外界强迫如温室气体增加和热带海面温度升高也非常重要。作者综述了这一研究领域在近几年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有关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阐述平流层极地臭氧损耗可能影响地面温度的物理机制,以及澄清各种争论要点。
胡永云
关键词:臭氧损耗行星波北极涛动
INTERANNU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ST HEMISPHERIC CROSS-EQUATORIAL FLOW AND ITS CONCURRENT RELATIONSHIPS WITH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IN CHINA
2008年
The NCEP/NCAR global reanalysis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oss-equatorial flow (CEF) and its concurrent relationships with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in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EF changes more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 As the main flow channel in summer, the Somali CEF changes in a way that does not markedly influence the changes in the CEF total except for winter. The summer CEF total has two sudden increases and one sudden decrease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while the winter total has just one decrease. Long-period data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EF and summer rainfall in China is not very significant, but is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1970s, which is due to CEF's close links with the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Winter CEF's correlation with concurrent winter temperature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varie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F and sea-level pressure in different areas.
雷小春杨修群
关键词:RAINFALLTEMPERATURE
冰雪地球的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12
2005年
在大约6~7亿年前的新元古代时期,地球是否曾经被冰雪完全覆盖而成为了一个'冰雪地球'?如果是,什么诱发了这种全球性的冰川期?又是什么导致了它的融化?新元古代时期的极端气候变化对其后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有何影响?围绕这些问题,古地质、古生物和古气候学界在最近几年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激烈争论.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地球在新元古代时期确实经历了数次地球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全球性冰川期,但地球是否被完全冰封还需要更充分的古地质和古生物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利用气候模式对各种可能的外部强迫的模拟试验表明'冰雪地球'是很难形成的,并且,如果地球进入完全被冰封的状态,它将是难以被融化的;关于新元古代时期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所起的作用存在2种观点,一种认为气候变化导致了原始生命的基因突变并诱发了寒武纪生命爆发,另一种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是生态方面的.
胡永云闻新宇
关键词: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地球演化生命进化
Opposite decadal atmospheric trend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between winter and summer
The atmosphere demonstrates noticeable trends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In the present work, we study the decad...
胡永云
关键词:STRATOSPHERE
文献传递
北半球冬季风暴轴与ENSO循环的关系及其能量平衡特征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冬季对流层上层300hPa面上风暴轴与ENSO循环的关系以及风暴轴的能量平衡特征。研究表明,由于ElNio年北太平洋的哈德莱环流增强,导致北太平洋西风急流向赤道和向东伸展,进而引起了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增强并向赤道和向东伸展;而LaNina年事件期间情形正好相反。在北大西洋,ElNio年其西风急流中心最大值有所减小,但整个西风急流区域有所扩大并向西和向赤道伸展,相应北大西洋风暴轴强度在ElNio年也有所减弱并向西和向赤道方向伸展;LaNina事件的情形正好相反。能量分析表明,斜压转换的正值中心位于风暴轴及其上游区域。在ElNio年,北太平洋斜压转换的正值中心向赤道和向下游伸展,而北大西洋斜压转换的正值中心向赤道和向西伸展,这与北太平洋风暴轴和北大西洋风暴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行星尺度扰动对斜压转换的贡献比天气尺度扰动的贡献要小,而行星尺度-天气尺度扰动的相互作用项对斜压转换的贡献更小。研究还表明,能量正压转换的正中心位于风暴轴的上游,负中心位于风暴轴区域。相对于LaNina年,ElNio年北太平洋东部的正压转换负值中心偏北,北美的正值中心位置偏南,而北大西洋的负值中心强度减弱范围变小。这些变化与从LaNina年到ElNio年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风暴轴的变化是一致的。在能量的正压转换过程中,天气尺度扰动的贡献要大于行星尺度扰动,而行星尺度-天气尺度扰动的相互作用项的贡献更小。
何花聂绩谭本馗
关键词:ENSO循环能量转换天气尺度波
北半球环状模异常时温度场异常的成因再探讨被引量:8
2009年
关注1~3月的北半球环形模态正异常时,相应的温度异常的原因,对北半球环形模态正异常时纬向和经向风的异常、由风场异常带来的温度平流异常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环形模态正异常时,纬向风和经向风都伴随有强烈异常,由二者共同带来的温度平流异常是伴随着北半球环形模态异常时温度异常的主要原因.纬向风异常带来的纬向温度平流异常是北大西洋和白令海降温趋势的主要原因,而经向风异常带来的经向温度平流异常则是对美国的升温趋势,加拿大和欧洲南部的降温趋势的主要贡献因素.以上两者都会造成欧亚大陆北部的增温,二者共同作用使得这个区域成为北半球环形模态正异常时增温最为明显的区域.
所玲玲谭本馗黄嘉佑
关键词:北极涛动温度平流气温异常
各层北半球环形模态异常与地面大气温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文中研究了不同气压层的北半球环形模态异常时,与之相应的北半球地面大气温度的变化及其月际变率特征。为衡量温度变化的程度,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定义了一个新的耦合指数。该指数定义为对地面气温距平场和北半球环形模态指数做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第1主分量。分析表明,该指数可以较准确地表现出北半球环形模态异常时相应的整个温度场变化程度。通过该指数序列分析和环形模态异常时地面气温合成分析,比较了处于不同气压层面的北半球环形模态异常与地面大气温度异常的不同关系。(1)不同层面的北半球环形模态异常与同时期的地面温度关系比较:1月对流层中高层的北半球环形模态异常与1月地面温度异常关系最密切,密切程度超过其他气压层的北半球环形模态异常,与2月地面温度关系较显著的是1月平流层低层的北半球环形模态异常;(2)环形模态异常与地面气温耦合关系的月际变率分析结果:1月位于对流层中高层的北半球环形模态异常与1月地面气温耦合关系最强烈,与其他各月地面气温的耦合逐月递减,4月之后变得不明显;1月平流层低层的北半球环形模态异常除了与1月气温关系密切外,还与2、3月地面气温关系密切,4月之后不明显。
谭本馗所玲玲黄嘉佑
关键词:地面气温
Further exploration on causes of temperature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abnormal northern annular mode被引量:7
2009年
This article concerns the temperature anomalies during the high index phase of the northern annual mode for the wintertime from January to March. The response of the zonal and meridional winds and the temperature advection caused by the anomalous horizontal wind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zonal and meridional winds experience strong anomalies and the temperature advection induced by both the anomalous zonal and meridional wind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emperature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 index northern annual mode. The temperature advection induced by the anomalous zonal wind contributes dominantly to the cooling in the Atlantic and the Bering Sea while the temperature advection induced by the anomalous merional wind contributes dominantly the warm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cooling in southern Europe and Canada. The superposed influences caused the obvious warming in north Eurasia.
SUO LingLing TAN BenKui HUANG JiaYou
关键词:温度异常温度平流纬向风经向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