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11019)

作品数:10 被引量:76H指数:7
相关作者:张永战夏非王瑞发戴晨王颖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南黄海
  • 2篇三角洲
  • 2篇水下三角洲
  • 2篇浅地层
  • 2篇黄河
  • 2篇海岸
  • 2篇海域
  • 2篇废黄河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剖面
  • 1篇第四纪
  • 1篇第四纪地层
  • 1篇东海海域
  • 1篇遥感解译
  • 1篇灾害地质
  • 1篇指数法
  • 1篇三角洲沉积
  • 1篇三角洲体系
  • 1篇沙脊
  • 1篇输运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
  • 4篇江苏第二师范...
  • 2篇北卡罗来纳州...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8篇张永战
  • 5篇夏非
  • 2篇王瑞发
  • 2篇戴晨
  • 1篇刘宏伟
  • 1篇文冬光
  • 1篇赵善道
  • 1篇马震
  • 1篇张振克
  • 1篇孙晓明
  • 1篇邹欣庆
  • 1篇胡云壮
  • 1篇方成
  • 1篇殷勇
  • 1篇刘绍文
  • 1篇孙运坤
  • 1篇周连福
  • 1篇张瑞琦
  • 1篇王颖
  • 1篇杜东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脆弱指数法的曹妃甸海岸带脆弱性评价被引量:8
2013年
了解海岸带脆弱程度对于海岸带可持续开发和防灾避灾是至关重要的。基于脆弱指数法选取风暴潮灾害风险等6项因子构建指标体系对曹妃甸地区海岸带脆弱程度进行评价,采用2种赋权重方法对比讨论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海岸带脆弱程度由近岸至内陆呈逐渐降低趋势,高脆弱和较高脆弱区主要分布在涧河至滦南第三盐场近岸、高尚堡盐场至大清河盐场近岸;风暴潮灾害风险和地面沉降速率是影响曹妃甸海岸带脆弱性高低的2个主要指标。
刘宏伟孙晓明文冬光方成胡云壮马震
关键词:脆弱性海岸带
苏北废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范围研究述评被引量:8
2015年
详细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目前对1128-1855年废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范围的划分可总结为三类主要观点:1外缘位于废黄河口外近岸、远岸斜坡带之间的宽缓平台(水深范围:-15^-25 m)之上;2外缘位于废黄河口外远岸斜坡带(水深范围:-25^-45 m)之外;3外缘可达-45m等深线之外,且废黄河三角洲由一个近岸/远岸复合楔形沉积体构成。综合分析废黄河水下三角洲海域海底地形地貌、浅部地层沉积特征与14C年代、浅层声学地层等资料数据表明,1128-1855年废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延伸范围应该超过现今-20 m等深线,但未越过远岸斜坡带;远岸斜坡带发育的厚层楔形体不大可能是废黄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层,其确切成因、物源与年代等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为准确圈定1128-1855年废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范围,需要对完整覆盖本区的高质量浅层地震剖面进行解译分析,在其三大地形单元(近岸、远岸斜坡带及其之间宽缓平台)内补充钻孔分析,并参考1875年以来各期海图资料来进行综合判定。
夏非张永战王瑞发J.Paul LIU张振克彭修强
关键词:黄河水下三角洲南黄海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底质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被引量:10
2012年
为研究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泥沙输运、地形变化和物质来源,探求黄河、长江迁移的南北界及其输运入海沉积物扩散和影响范围、沙脊群的演变趋势与潮滩的淤涨潜力,对辐射沙脊群海域获取的117个底质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和端元组分分析(EMMA),结果表明:研究区底质以粉砂质和砂质沉积为主,区域分异明显,北部的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地区是主要的粉砂质分布区,辐射沙脊群北部以砂质粉砂、中部以粉砂质砂为主,沙脊以细砂质沉积为主,南部粉砂质含量增加。EMMA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和长江泥沙对研究区底质分布影响突出;废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有向南和东北方向输运的趋势,长江三角洲沉积物向北输运显著,沙脊群中部的细砂质沉积物有向南一直输运到如东—吕四近岸的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调查结果比较,研究区泥质沉积减少,沉积物粗化明显,侵蚀调整突出。
王嵘张永战夏非赵善道
关键词:辐射沙脊群
河海交互作用与黄东海域古扬子大三角洲体系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河海交互作用与堆积型大陆架发育,是中国海浅海地貌的主要特色。发源于世界屋脊的大河中有5条汇人中国海,源远流长,携运了巨量泥沙被阻积于岛弧背侧的边缘海中。经过漫长的新生代地质时期,尤其是在中、晚更新世堆积为陆架,并经历着全新世海侵过程中的浪流改造。作者通过近30年对区域海岸海洋研究的成果积累,逐渐认识到:在南黄海-东海海域,分布着一个巨型的三角洲体系:基底的大三角洲是中、晚更新世由古长江、古黄河两条世界级大河输水供沙,受季风波浪和潮流作用形成的,其发育时代应在长江贯通下游汇入黄、东海以后;其上叠置发育了规模逐次减小的古江河三角洲、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全新世—现代长江三角洲和历史时期的废黄河三角洲,组成巨型的复合三角洲体系,表层经全新世以来海侵改造发育了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的沙脊地貌。大三角洲体系覆盖着东海及南黄海海底,形成大陆架表层沉积地貌。这一巨型的河-海交互作用大陆架、三角洲体系,独具特色,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建议:首先需进行一体化全方位的多项调查,包括遥感影像判识,水深与地震剖面探测,海底底质与钻孔取样,以及现代水文泥沙测量等,阐明其分布与环境特征;再进一步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地质地理、地貌、沉积、海洋动力、海平面变化与河流变迁、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等,期以阐明古扬子大三角洲体系各组成部分分布的范围、沉积组成和地貌特点,以及相互叠置关系。最终期以揭示中、晚更新世以来河-海交互作用过程与动力机制、海岸变迁与陆架堆积发育等基础科学问题,为亚太边缘海与大河相互作用的堆积型陆架发育提供实证,丰富海洋地质学理论。同时,可阐明现代海岸滩涂的蚀、淤动态,为新生土地资源规划利用,物源及陆架海疆权益维护提供重要�
王颖邹欣庆殷勇张永战刘绍文
青岛市近10年来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利用耕地利用动态度和区域差异指数、环境—收入理论关系曲线及经济理论、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对2000—2009年间青岛市耕地的变化特点和驱动因子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变化速度由强烈(2000—2003年动态度-0.106)变为缓慢(2006—2009年动态度0.014);主要驱动因子为人口城市化、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青岛市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和阶段性特征显著;受经济发展的惯性影响,耕地阶段性变化的时间相对于类比性的工业化阶段性变化的时间要滞后1~2a;耕地变化与人均GDP的关系呈倒N型曲线;产业结构和人口城市化分别是耕地面积变化的直接与深层次的影响因素。
王瑞发夏非张永战
关键词:耕地变化驱动力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
苏北平原龙冈LG孔晚第四纪地层与环境演化记录被引量:7
2018年
通过研究已经获得的苏北平原龙冈LG孔岩芯野外描述、照片、粒度、14C测年、有孔虫、孢粉、重矿物等原始测试分析数据,并参考邻区发表成果和该区新近补充的资料数据,再分析和讨论了LG孔的地层层序、年代框架和环境演化记录等内容。结果表明:(1)LG孔34.8 m岩芯保存了MIS 4以来沉积环境演化记录,先后经历了河漫滩、河湖相洪泛平原(第二硬黏土层)、较开放潮滩的潮间带和潮下带、较开放潮滩的潮下带、较开放潮滩的潮间带和潮上带下部、河湖相洪泛平原(第一硬黏土层)、潮上带滨海沼泽和海岸沙堤等一系列环境演化过程,其中潮滩环境的MIS 3海侵层发育;(2)西冈贝壳沙堤龙冈段的全新统厚度很薄,一般在10 m以内,由于LG孔可见两个硬黏土层,应位于古河间地而非下切古河谷区,且以其第一硬黏土层顶面作为全新统底界更为合理,故原报道该孔全新统厚达25 m难以成立;(3)老于末次冰盛期的常规和加速器14C测年数据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加之淤泥和钙质结核等测年材料易受污染等,故LG孔第二硬黏土层中的2个14C测年数据明显偏年轻,皆不宜用于解释地层年代。
夏非张永战
关键词:晚第四纪地层环境演化MIS
北戴河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被引量:4
2015年
分析了北戴河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修正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较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南角和东北角河口,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区内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上处于较低至中等等级,污染相对明显的为人造河口、石河口和秦皇岛城区近岸海域。相对而言,Hg是主要的致污元素。
刘宏伟杜东马震郭旭陈社明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污染评价
基于能量比法的浅地层地震剖面自动解译被引量:1
2015年
浅地层地震剖面自动解译法比传统的人工目视解译法具有更大的优势,不仅可以快速地处理和解译地震剖面,且结果更为客观。本文从青藏高原黑海的原始剖面数据-SEG-Y数据文件出发,以优化的变长滑动时窗能量比法为基础,采用均值曲线法提取地层边界点,最后进行边界点的连续性检验,通过Matlab缟程达到浅地层地震剖面的自动解译。变长滑动时窗的时窗取值范围、均值曲线法中峰值提取窗口大小是影响解译精度的关键参数。一系列的参数化方案实验与对比分析表明,当变长滑动时窗的取值范围在2~20之间,均值曲线峰值提取窗口大小取值在70~80之间时,黑海剖面自动解译得到的地层界线与人工解译得到的地层界线相似程度大于0.65,提取的边界点在界线附近的密集度犬于0.8。利用这组参数在剖面解译时能够获得明显的地层界线,与通过钻孔和传统的人工目视解译法获得的地层界线基本吻合,相似度高,且连续性好,黑海其他两务剖面的解译效果也验证了这组参数的可靠与适用性。这组参数对其他地区的剖面数据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实验研究表明对剖面原始数据进行降噪等顸处理后,这一自动解译方法可以拓展应用,同时能进一步提高解译的精度。
孙运坤张瑞琦周连福戴晨张永战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动态演变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以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1989、1995、2006和2010年4期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运用一般高潮线法,对各期影像分类处理后提取海岸线,分析了研究区海岸线21年间动态演变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北翼灌河口—中山河口岸段在1989-2010年21年间整体表现为蚀淤交替,淤积岸段逐渐向南迁移,主要集中分布于普港和新滩港岸段,平均淤积速率最大达39.82 m/a(2006-2010);中部岬角中山河口—扁担河口岸段在研究期间平均蚀退速率为13.79 m/a,其中南段侵蚀强度最高,可达23.23 m/a,为整个研究区海岸侵蚀最快的岸段,北段次之,中段最低,随时间推进,总体侵蚀渐缓;南翼扁担河口—夸套河口岸段21年间平均蚀退速率达17.30 m/a,夸套河口以南则呈现快速淤积-缓慢淤积-蚀淤基本平衡的过渡态势。(2)近20多年来,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由于受到海岸轮廓形态、动力作用(波浪、潮流、沿岸流与重力等)及人类活动(保滩护岸工程、盐田与围垦工程及港口工程等)的影响,各岸段呈现出不同的侵蚀-淤积特点。
彭修强夏非张永战
关键词:海岸线遥感解译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历史地震的浅地层记录被引量:2
2015年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中部黄沙洋潮流通道的浅层地震剖面揭示了3处典型海底滑坡,滑坡区域西南距如东大洋口34.5km,南距西太阳沙人工岛17.1km。潮流通道中段北侧,即蒋家沙南坡的滑坡规模较大,滑坡后壁下滑错断达15m,宽度超过300m;潮流通道中段南侧,即茄儿杆子沙北坡东西两处探测到的滑坡形态相似且距离接近,应为同一滑坡体,为中型等级。黄沙洋潮流通道近几十年沉积动力环境基本稳定,滑坡体各错断上部均无沉积物覆盖,故推断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Ms 6.2级地震是诱发这两个海底滑坡体的主要因素。该地震震中位于NW—SE向苏北—滨海断裂带和E—W向栟茶河断裂带的交叉区,上述两个滑坡发生于这两个断裂带近震中处,且前一个断裂带(该地震的主破裂面)上诱发的滑坡体规模较大。本区海底上部普遍发育潮汐环境下形成的砂泥互层沉积,下部为古河道砂质沉积,加之潮道边坡坡度相对较大,震动触使含水砂层运动,出现"液化现象",造成边坡失稳而诱发上部地层发生错断,导致潮流通道两侧沙脊边坡出现滑坡。近年来,江苏海岸开发加速,工程建设加快,潜在滑坡以及浅层气、软基等地质灾害在辐射沙脊群海域相对密集,探明与查清滑坡体空间分布与发展趋势,对保障海岸重大工程建设安全具重要意义。
戴晨夏非张永战
关键词:海底滑坡灾害地质海底地震南黄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