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107)
- 作品数:17 被引量:253H指数:9
- 相关作者:王朝辉李生秀李小涵郝明德李利利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低化肥投入下作物高产和养分高效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对比了不同国家主要粮食作物的化肥用量与产量,分析了西欧国家降低化肥投入并未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的实例,得出降低化肥投入实现作物高产和养分高效利用是完全可能的。结合国外成功的经验和我国的生产实际,提出我国应通过协调养分间的平衡,充分发挥化肥以外的其他养分的作用,挖掘作物自身的生物学潜力三个途径实现低化肥投入条件下的作物高产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当前,我国急需开展低化肥投入的基础研究,同时加强养分资源的宏观管理。
- 周玲王朝辉薛澄李生秀
- 关键词:粮食产量养分效率
- 黄土高原旱地种植体系对土壤水分及有机氮和矿质氮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不同作物长期连作或轮作对旱地土壤水分和不同形态有机氮及矿质氮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旱地作物配置、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养分管理。【方法】利用黄土高原中部旱地2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休闲、小麦连作、玉米连作、苜蓿连作、豌豆-小麦-小麦-糜子及玉米-小麦-小麦-糜子轮作6种作物种植体系,对土壤水分、有机氮、轻质有机氮和矿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长期休闲土壤有机氮、轻质有机氮和矿质氮含量最低;苜蓿连作能较好地保蓄浅层水分,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氮和轻质有机氮含量,特别是0~20cm的表层土壤,但较深土层的水分和矿质态氮消耗增加;玉米或小麦连作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氮和轻质有机氮含量,但长期小麦连作增加土壤轻质有机氮含量的作用更为明显;两种轮作土壤的有机氮含量与小麦连作无显著差别,而两种轮作土壤0~20cm表层土壤的轻质有机氮含量却既高于玉米连作土壤,也高于小麦连作土壤;土壤矿质氮含量高低与采样时是否有作物生长或施肥有关。【结论】长期免耕种植豆科作物虽能通过增加土壤轻质有机氮来提高有机氮累积,但增加下层土壤的水分消耗;豆科作物与禾谷类作物轮作,或深浅根作物轮作,是优化土壤水分利用,增加土壤有机氮累积和协调土壤氮素供应的重要措施。
- 李小涵王朝辉郝明德王丽李生秀
- 关键词:轮作连作有机氮矿质氮
- 硒、锌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0年
- 采用土培试验,以甘蓝型油菜为供试作物,研究了陕西渭北旱塬低硒、低锌土壤上,硒、锌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硒对油菜生物量和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锌或硒锌配施对油菜生物量和产量有增加趋势;施硒促进油菜籽对钾、硒元素的吸收累积,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磷、硫、钙和镁元素的吸收。施锌促进油菜对钾、钙、铁、锰、铜、锌、硼的吸收累积,而对氮、硫的吸收有抑制作用。硒锌配合施用有利于促进油菜对硒、锌的吸收累积,而对铁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硒对油菜籽含油量、芥酸有增加趋势,对蛋白质、硫甙含量有降低趋势。施锌对油菜籽含油量有增加趋势,对蛋白质、硫甙、芥酸有降低趋势。硒锌配施,油菜含油量、蛋白质、硫甙无变化,芥酸明显下降。
- 昝亚玲王朝辉Graham Lyons
- 关键词:硒锌油菜
- 不同油菜品种苗期叶柄硝态氮含量与产量及品质的关系被引量:4
- 2010年
- 油菜是高需氮作物,有效的氮素养分管理是其高产、高效、优质生产的关键。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18个品种油菜苗期叶柄硝态氮含量与其收获期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施氮水平下,苗期不同油菜品种的叶柄硝态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土壤供氮充足的情况下,苗期叶柄硝态氮含量能反映收获时不同油菜品种间生物量、产量籽粒吸氮量、整株吸氮量变化;苗期油菜叶柄硝态氮含量与株高、分枝节位高度、单株角果数的相关关系受供氮水平的影响;一次有效分枝、每角粒数、千粒重的相关关系与苗期叶柄硝态氮含量无关;无论施氮水平如何,苗期油菜叶柄的硝态氮含量与籽粒各项品质指标均无显著相关。
- 朱飞飞王朝辉李生秀
- 关键词:油菜硝态氮含量
- 黄土高原南部夏季不施肥种植玉米对旱地土壤残留养分的利用被引量:4
- 2009年
- 夏季降水是造成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区旱地土壤硝态氮淋溶的主要原因。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冬小麦收获后,不施肥种植夏玉米而利用土壤残留养分阻止硝态氮淋溶的效应。结果表明,小麦播前施氮量增加,夏玉米收获期生物量和子粒产量增加,但磷肥用量增加对其影响不明显。小麦播前施氮量增加,夏玉米氮磷钾累积增加,施磷量增加,氮钾素累积降低,磷素累积无显著变化。土壤剖面含水量随小麦播前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不同施磷量土壤剖面水分累积量的差异显著减少。不施肥种植夏玉米可以有效阻止和减少土壤剖面硝态氮淋溶,但在小麦播前施氮240和320kg·hm-2时仍有较明显淋溶,其累积峰逐渐向深层土壤转移,造成氮素损失。施磷时,土壤剖面0~220cm硝态氮累积量下降,220cm以下土层变化不明显。
- 张文伟王朝辉李利利李生秀
- 关键词:养分硝态氮
- 施氮对不同栽培模式旱地土壤有机碳氮和供氮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施氮量对西北旱地土壤有机碳氮累积及供氮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5年(2002-2007年)定位大田试验,以不施氮为对照,比较不同施氮量(120,240kg/hm2)对常规、覆草和覆膜3种栽培模式土壤有机碳氮累积和供氮能力的影响。【结果】施氮0,120,240kg/hm2时,覆草栽培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9.74,9.57,9.19g/kg,全氮含量为0.99,1.02,1.03g/kg,土壤氮素矿化势为25.0,26.7,29.7mg/kg,矿化速率常数为0.053,0.062,0.056/d;覆膜栽培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9.82,8.78,9.80g/kg,全氮含量为0.98,0.98,0.95g/kg,土壤氮素矿化势为23.2,25.8,24.1mg/kg,矿化速率常数为0.058,0.061,0.072/d;常规栽培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9.79,9.93,9.20g/kg,全氮含量为0.93,0.99,0.96g/kg,土壤氮素矿化势为23.2,26.2,25.7mg/kg,矿化速率常数为0.057,0.061,0.063/d。【结论】施氮能提高3个栽培模式土壤的供氮能力,促进土壤氮素的矿化。适量氮肥能够提高常规模式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但会降低覆草和覆膜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故在采用地表覆盖模式栽培时需配施有机肥。
- 谢驾阳王朝辉李生秀
- 关键词:施氮覆草有机碳供氮能力旱地栽培
- 休闲与施肥对夏玉米生长季节土壤矿质氮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休闲、施肥与夏玉米生长季土壤矿质氮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玉米可明显降低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且主要减少100 cm土层以下的硝态氮残留量,但对铵态氮残留量及其剖面分布无明显影响。夏玉米吐丝期,种植玉米0-200 cm土层的硝态氮残留量是198.1 kg.hm^-2,休闲小区的残留量是562.2 kg.hm^-2,前者比后者降低364.1 kg.hm^-2。施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硝态氮残留,并影响其剖面分布,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夏玉米出苗期施用氮肥处理的0-200 cm土层的硝态氮残留量是857.3 kg.hm^-2,而不施氮肥处理仅为165.7 kg.hm^-2,前者比后者增加4.2倍;与不施肥相比,出苗期施肥不仅增加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且表层硝态氮随降水和灌水淋失到200 cm土层;施肥处理收获期60 cm以下土层硝态氮含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在180-200 cm存在硝态氮的累积峰。
- 苏涛王朝辉宰松梅李生秀
- 关键词:休闲施肥夏玉米铵态氮剖面分布
- 影响TOC有机碳分析仪测定土壤碳含量的因素被引量:9
- 2011年
- 土壤碳含量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日本岛津TOC-SSM-5000A作为测量仪器,研究了土壤粒度粗细、进样量和磷酸浓度对总碳和无机碳测定的影响,为准确测定土壤碳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土壤粒径不是越细越好,0.20mm粒径比较合适;进样量越大,测定时间越长,40mg的进样量较为理想;测定土壤无机碳时,采用100%浓磷酸的测定值最高。
- 李小涵李富翠王朝辉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进样量
- 污水灌溉的思考被引量:4
- 2007年
- 随着农业灌溉水资源的日益紧缺,污水灌溉在我国普遍存在。在简要回顾国内外污水灌溉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从污水灌溉的农业效益、治污效应、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污水灌溉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污水灌溉潜在的危害,不合理的污水灌溉易引起水土环境恶化、农产品品质下降。从缓解农业用水紧缺,解决水污染等方面分析,认为污水资源化是未来灌溉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当正确认识污水灌溉"堵"与"疏"的问题,引导污水灌溉的规范化、科学化、健康化发展。
- 宰松梅王朝辉仵峰庞鸿宾
- 关键词:水污染污水灌溉污水资源化
- 两种测定土壤有机碳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9
- 2009年
- 选取7种有机质含量不同土样,比较了总有机碳分析仪和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碳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总有机碳分析仪的回收率高,测定结果重现性好;重铬酸钾氧化法的回收率低,测定的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因此,用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土壤有机碳更为准确。
- 李小涵王朝辉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