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11046)
- 作品数:9 被引量:160H指数:7
- 相关作者:卢焕章周四春单强刘斌唐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魁北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 金矿床中金与黄铁矿和毒砂的关系被引量:47
- 2013年
- 卡林型金矿中的金,以肉眼,甚至在显微镜下都看不到,因而称之为"不可见金"。经过金的物相分析,发现Au与毒砂、黄铁矿有关。进一步的问题是:Au在毒砂、黄铁矿中呈何状态分布,是呈微细的独立矿物?还是类质同象?是以化学键进入毒砂、黄铁矿的晶格?还是吸附在其表面?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世界上其他类型金矿,如浊积岩型金矿、造山带内太古代绿岩带金矿、变质金矿、与火成岩有关的金矿,甚至含金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其中的金除了以自然金(可见金)产出外,在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等硫化物中还含有不可见金。从不可见金到可见金,需经过热液蚀变作用,在高As条件下,温度和硫逸度的升高,可溶出不可见金,在温度下降和还原条件下,Au以可见金形式存在于蚀变环带中。这种从不可见金到可见金的转换过程,反映了Au、As、S以及Fe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金矿中的黄铁矿和毒砂具有相似的结构,包括在其原始生长的晶体中含有不可见金,并且在稍后的成矿阶段内形成赋存有可见金的蚀变环带。蚀变环带以As含量高为特征,并且,后期的可见金是沿裂隙或毒砂与黄铁矿的粒间分布。可见金是热液活化了矿物内的不可见金而形成的。
- 卢焕章朱笑青单强王中刚
- 关键词:不可见金黄铁矿毒砂热液
- 湘南千里山—骑田岭矿集区黄沙坪型铅锌矿地气异常特征及找矿意义被引量:15
- 2011年
- 本文介绍了地气测量的原理和装置。根据黄沙坪—廖家湾剖面开展地气测量获取的37种元素数据,应用聚类分析总结归纳了黄沙坪及骑田岭地区地气异常特征,并结合该区域Eu异常情况,对获取的地气异常进行了分析判断。本文的工作不仅为黄沙坪—廖家湾剖面控制区域进一步找矿提供了新的找矿靶区,也为相邻区域应用地气测量寻找深部隐伏矿床提供了科学依据。
- 刘斌周四春葛良全胡波唐晓川唐桢杨宇奇
- 关键词:地气测量聚类分析
- 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成分和流体包裹体被引量:20
- 2015年
- 自然界中的成矿流体按其主要成分,可分为:(1)岩浆,即形成岩浆矿床的岩浆;(2)以H2O为主的流体(含Na Cl);(3)以CO2为主的流体。地壳中的流体类型很多,只有含一定金属元素含量的,并且达到一定浓度时才称为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基于对矿床中流体包裹体和天然成矿流体中金属种类和含量的测定,这些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按金属元素含量可以分为五组,成矿流体可以来自岩浆、岩浆热液、大气降水、盆地卤水和变质流体等地质环境。
- 卢焕章单强
- 关键词:成矿流体金属元素含量流体包裹体
- 与花岗质岩浆系统有关的石英脉型钨矿和斑岩型铜矿成矿流体特征比较被引量:23
- 2011年
- 文中对比了与S型花岗岩有关的石英脉型钨矿和与I型(及少数A型)花岗岩类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成矿流体都由岩浆流体演化而来,在后期逐渐有大气降水的加入。差异性在于:(1)石英脉型钨矿成矿流体主要属于中—中高温、中—中低盐度的NaCl-H2O±CO2体系,而斑岩型铜矿属于中高-高温、高盐度的NaCl-H2O-KCl±CO2体系;(2)在流体演化过程中,流体沸腾和相分离作用在斑岩铜矿中普遍存在,且对金属元素的运移和沉淀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石英脉型钨矿床中则较少见,引起后者沉淀的主要因素是流体混合;(3)在流体体系中,钨主要以O、Na配合物形式迁移,铜则与Cl或S形成配合物迁移,这些元素在流体中的存在与否在一定意义上与是否能成矿以及成矿的种类互相制约。
- 王蝶卢焕章毕献武
- 关键词:花岗质岩石成矿流体石英脉型钨矿斑岩型铜矿
- 地气测量勘查花岗岩隐伏铀矿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近年来,地气测量在勘查隐伏金属矿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国家急需的铀矿,则少见开展地气测量研究与应用的报道。笔者在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土资源部南岭地区深部找矿专项研究项目的支持下,以南岭地区地处广东仁化的长排铀矿为对象,对花岗岩隐伏铀矿上方的地气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将地气测量应用于隐伏花岗岩铀矿勘查。
- 周四春刘晓辉朱捌童纯菡李文平胡波
- 关键词:地气测量黑云母花岗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铀矿石气场
- 地气测量在寻找深部隐伏矿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1年
- 介绍地气测量技术的理论基础、仪器设备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图解法,判别分析这两种核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HSP地区探测捕获隐伏金属矿的地气和物探异常,证明分析地气测量数据在寻找深部隐伏金属矿中的意义。
- 唐桢周四春刘晓辉刘斌
- 关键词:地气测量隐伏矿床
-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的一些问题探讨被引量:28
- 2014年
-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是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在流体包裹体研究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和强调选择什么样的流体包裹体去做测温和分析。在流体色裹体岩相学中区分原生和次生包裹体十分重要。只有选择了原生流体包裹体后才能进行显微测温学和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这种选择包裹体的过程(或步骤),确定流体包裹体的分类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流体包裹体捕获后的変化,是流体包裹体岩相学(Fluid inclusion petrography)最主要的内容。本文叙述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的内容和区分原生和次生流体包裹体的一些实例和方法,阐述了流体包裹体与主矿物之关系。
- 卢焕章
- 黄沙坪地区铅锌矿地气异常模式及应用
- 2011年
- 介绍黄沙坪地区地质概况以及地气测量的原理和装置。布置地气测量点,结合地气数据及稀土配分模式,归纳黄沙坪地区铅锌矿地气异常模式,确定地气指示元素为Pb,Zn,Mn,N i,Cd,并预测黄沙坪地区深边部Pb,Zn富集带,为该地区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 唐晓川周四春刘斌
-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预测
- 岩浆到热液演化的包裹体记录--以骑田岭花岗岩体为例被引量:21
- 2011年
- 骑田岭花岗岩是燕山期花岗岩早期多阶段侵入复式岩体,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它是富碱的、高分异的A型花岗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在其第二阶段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内广泛发育着厘米级至米级似伟晶岩囊状体和石英晶洞,它们是富挥发份岩浆固结的产物,代表岩石形成过程经历了明显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包裹体显微岩相学研究在骑田岭黑云母花岗岩的石英中发现熔体-流体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共存,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骑田岭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的似伟晶岩囊状体和石英晶洞是花岗质熔体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产物。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熔体-流体包裹体的捕获温度大于530℃,说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温度不低于该温度;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285~417℃之间,盐度为11.7%NaCleqv,代表了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2~454℃,代表热液阶段流体的温度。从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到似伟晶岩囊状体再到石英晶洞,岩浆-热液体系经历了富挥份熔体→熔体+高盐度流体→高盐度流体→低盐度流体的完整演化过程,形成了CaCl2-NaCl-H2O-CO2体系的岩浆热液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在流体包裹体和多晶熔体-流体包裹体中含有长石、方解石、金红石及金属氧化物等子矿物,暗示其所捕获的流体具有较强的成矿能力。
- 单强廖思平卢焕章李建康杨武斌罗勇
- 关键词:熔体包裹体不混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