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201008177)
-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3
- 相关作者:钱东阳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根据病例入选标准选择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患者126例,分成2组。其中抗凝预防组64例,联合采用基本预防、物理预防与药物预防;对照组62例,除采用基本预防措施外,未用物理预防与药物预防。观察指标:(1)围手术期患者出血量;(2)术后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3)脑出血、硬膜外血肿出现的神经症状;(4)术前及术后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5)双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结果抗凝预防组DVT共8例(12·50%),对照组DVT共21例(33·87%),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及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高(33·87%),联合应用LMWH和IPC能有效降低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DVT发生率,并发症少,在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DVT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谭加群梁江声李建赤尹晓云黎凌云陈小磊徐自强
- 关键词:肝素低分子量静脉血栓形成髋部骨折
- 应用间歇性气体压缩装置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对有高出血风险患者应用间歇性气体压缩装置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对有高出血风险、需要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58例,采用基本预防和下肢间歇性气体压缩装置物理预防。主要观察双下肢肢体颜色、肿胀、疼痛等病症,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58例有高出血风险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其中5例发生患侧肢体疼痛、肿胀,3例无症状、体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共8例,发生率13.65%。结论有高出血风险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间歇性气体压缩装置,正确使用、仔细观察并有效解决应用中的问题,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黎凌云李建赤梁江声赖美燕钱东阳谭加群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关节成形术护理
- 下肢静脉泵预防髋部周围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针对有高出血风险患者,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下肢静脉泵预防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FS)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根据有高出血风险入选标准选择HFS患者32例,采用基本预防、下肢静脉泵物理预防。主要观察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和双下肢肿胀、疼痛等病症。结果对有高出血风险不能使用抗凝药物预防,采用IPC下肢静脉泵物理预防的32例HFS患者中有7例DVT,发生率21.88%,较本课题组之前未用物理预防与药物预防的对照组研究的发生率33.87%低。结论对于有高出血风险的HFS患者,选择IPC下肢静脉泵预防下肢DVT,能有效地降低DVT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对于预防HFS术后DVT发生有临床意义。
- 梁江声李建赤谭加群黎凌云陈小磊徐自强尹晓云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骨折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