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TD0014)
- 作品数:9 被引量:85H指数:5
- 相关作者:樊均明马欣林佳如文集王洪连更多>>
- 相关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线粒体自噬在百草枯中毒大鼠模型肺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建立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模型,观察不同阶段肺线粒体膜电位(JC-1染色)、调控线粒体自噬关键性蛋白PINK1、Parkin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变化,探讨线粒体自噬是否参与PQ中毒肺纤维化的发生。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模型组(n=36),模型组下设2 h、12 h、1 d、3 d、7 d和14 d共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6只大鼠。使用20%PQ溶液50 mg/kg一次性灌胃大鼠建立PQ中毒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红细胞ROS浓度;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PQ中毒后肺组织病理损害;JC-1染色检测肺组织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INK1、Parkin蛋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PQ中毒时间的延长,肺纤维化病理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组ROS荧光阳性强度率比值在中毒后2 h显著升高,中毒后12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P<0.05),中毒后14 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Q组肺组织JC-1红绿荧光比均较对照组降低,Western blot提示随中毒时间延长,PINK1及Parkin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Q组肺组织JC-1红绿荧光比与PINK1及Parkin、肺纤维化病理评分均呈负相关(r=-0.890,P<0.01;r=-0.845,P<0.01;r=-0.794,P<0.01)。在PQ中毒12 h内,血红细胞ROS荧光强度阳性率与JC-1红绿荧光比呈负相关(r=-0.712,P<0.01),与PINK1及Parkin、肺纤维化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571,P<0.01;r=0.484,P<0.01;r=0.602,P<0.05)。结论:PQ中毒导致大鼠产生了明显氧化应激,诱发了线粒体自噬。ROS的产生与线粒体自噬的发生密切相关,共同参与了PQ大鼠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 刘开翔占志朋谢席胜
- 关键词:百草枯肺纤维化PINK1PARKIN
- IgA肾病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3年
- 在肾小球系膜区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0%~45%[1].早期本病可发生系膜细胞增生和微量血尿蛋白尿等,但随着疾病进展肾小球和肾间质的不断硬化约40%IgAN患者在20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2].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将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亚临床症状IgAN病人肾脏移植给正常人后约几星期移植肾的免疫复合物消失,这提示IgAN很可能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自身免疫发病机制主要与IgA1糖基化异常和免疫调节失衡有关.
- 李雪英樊均明杨满王丽林佳如朱婷婷
- 关键词:免疫发病机制IGA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系膜区系膜细胞增生
- NRF2通路在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慢性肾脏疾病(CKD)与氧化应激有关。CKD患者肾脏组织中活性氧产生酶激活或上调、线粒体功能异常或内质网应激等导致氧化稳态失衡,促使CKD病情进展。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在受到活性氧或亲电试剂等刺激后,通过与KEAP1解离进入细胞核内,与ARE序列结合(KEAP1-NRF2-ARE通路),发挥其调节氧化应激的作用。激活NRF2通路或上调NRF2表达、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可延缓如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5/6肾切除后等多种CKD病情进展。然而,激活NRF2通路并非都对CKD患者有益。NRF2通路对糖尿病肾病存在双向调节作用,作用取决于NRF2的激活程度。
- 吉琳梅沈宏春樊均明
- 关键词:慢性肾脏疾病氧化应激
- 肠道菌群的微生态改变与慢性肾脏疾病被引量:31
- 2013年
- 正常微生物群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康人群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即肠道菌群[1].肠道菌群在人体内中有参与物质能量代谢、调控人体基因的表达,免疫调节以及营养等功能.而且,这种"超微生物体"和人体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共同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一些胃肠道或者肠外疾病可能就会发生[2].同样,当一些肠外疾病发生发展时,肠道的菌群也相应发生改变,例如慢性肾脏病.本文依据国内外研究,探讨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疾病防治.
- 樊均明马欣文集
- 关键词:慢性肾脏疾病肠道菌群微生态正常微生物群胃肠道内慢性肾脏病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gA肾病的发生与发展被引量:4
- 2014年
- IgA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目前公认其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定植于人类胃肠道的微需氧革兰阴性菌,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引起急慢性的炎症免疫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Hp感染与IgA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Hp可能是IgA肾病的潜在致病原之一。相关研究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的热点。该文结合国内外和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的研究,就HP感染与IgA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论述。
- 马欣樊均明
- 关键词:IGA肾病致病机制
- PLA2R抗体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组织及血液中的表达及检测价值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组织及血液中的表达及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遂宁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收治并确诊的56例IMN作为IMN组,同期收治并确诊的56例非IMN(non-IMN)作为non-IMN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3组常规肾功能指标[血肌酐(CREA)、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血液中PLA2R抗体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3组肾组织中PLA2R抗体的表达水平;分析PLA2R表达与IMN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IMN组BUN、UA、CREA、ALB值与non-IMN组比较[(5.33±1.19)mmol/L vs.(5.40±1.37)mmol/L、(329.02±51.43)mmol/L vs.(305.62±45.83)mmol/L、(70.19±11.92)mmol/L vs.(73.16±14.91)mmol/L],无统计学差异(P>0.05);IMN组及non-IMN组BUN、UA、CRE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18±1.27)mmol/L、(260.45±48.22)mmol/L、(42.95±9.9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及non-IMN组ALB值[(25.92±6.11)g/L、(27.93±7.08)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61±5.2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及non-IMN组血清中PLA2R抗体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29.19±128.98)ng/L vs.(146.87±103.91)ng/L vs.(25.11±11.8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血清中PLA2R抗体表达量显著高于non-IM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及non-IMN组肾组织中PLA2R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7.86%vs.16.07%vs.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肾组织中PLA2R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non-IM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不同的IMN患者PLA2R抗体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6.754,P<0.05)。结论PLA2R抗体在IMN患者肾组织及血液中均处于高表达状态,且能有效反映IMN类型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 易艳霞余周胡庆
-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组织血液
- NGAL与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脂质运载蛋白,其可能与炎症、肿瘤、肾脏疾病等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NGAL可作为早期检测急性肾损伤(AKI)的一个敏感指标,并对肾脏有保护作用。新近研究发现,NGAL也可作为慢性肾脏疾病(CKD)的一个有效的、易于检测的标志物,且比其他评估肾脏损害的指标更为敏感,其能更早期地发现肾脏的损害,为肾脏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开辟新道路。
- 芶芳芳林佳如樊均明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疾病
- 尿毒症心肌病临床治疗新进展被引量:8
- 2016年
-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包病变及尿毒症心肌病。研究[1]表明,在CKD患者的死亡原因中心血管并发症大约占50%,其中尿毒症心肌病是透析患者的首位死因。尿毒症心肌病是由高压力、高容量负荷以及复杂的机体内环境相互作用而发生的非特异性心肌病变.病理变化表现为心肌肥大、变性、广泛钙化、心肌间质纤维化等.临床表现包括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透析性低血压等,多伴有心脏扩大、心射血量和输出量减少。重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猝死。
- 季星利王丽
- 关键词:尿毒症心肌病慢性肾脏疾病CARDIOVASCULAR血液透析滤过心血管并发症腹膜透析
- 多囊肾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15年
- 多囊肾(PKD)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病,为单基因遗传,遗传学上将其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两种类型均造成双侧肾脏发生病变。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最常见,主要特点为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的充满液体的囊泡不断地形成和扩张,且典型病例在中年时期会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阶段,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使用肾脏替代治疗的5%~10%均由ADPKD引起[1]。
- 吉琳梅王洪连樊均明
- 关键词:多囊肾ADPKD终末期肾脏疾病终末期肾脏病单基因遗传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