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项目
- 作品数:49 被引量:257H指数:9
- 相关作者:毛慧沙秀兰刘仁莲叶德琴陈慧琦更多>>
- 相关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惠州学院惠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38
- 2006年
-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68例使用干扰素治疗和/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分别对2组患者于疗程结束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实验组有23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67.65%,对照组19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55.88%,2组遵医程度差异显著。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 毛慧沙秀兰谭彩琴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护理干预依从性
- 脑电双频指数在丙泊酚闭环反馈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的反馈控制变量复合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的应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拟需全身麻醉腹部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闭环靶控输注组(闭环组)和靶控输注组(靶控组),每组30例。两组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设定为3.0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设定为4.0.g/ml。术中闭环组丙泊酚浓度根据BIS反馈值50调节。记录两组在麻醉前、插管后3min、切皮、术中探查、切除肿瘤时,缝皮等时间点的MAP,HR,BIS变化及丙泊酚的用量。结果两组在插管后各时间点的MAP和HR下降明显(P〈0.05),靶控组MAP和HR变化幅度大于闭环组(P〈0.05),靶控组BIS值波动范围也大于闭环组(P〈0.05),闭环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靶控组(P〈0.01)。结论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以BIS为反馈值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具有麻醉深度易维持、安全有效及节约费用等优点。
- 林子波陈志辉黄丽霞高晓枫罗伟良
-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
- 网络环境下医学科研人员信息利用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医学科研人员信息利用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信息利用水平的因素,为了提高医学科研人员的信息利用水平,本文提出了在信息利用意识、信息利用技能、信息利用培训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 彭文强
- 关键词:网络信息需求信息利用信息服务水平
- 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 2020年
- 目的:观察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80例AMI患者,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再灌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梗死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再灌注治疗AMI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夏卫东张惠兴李慧斌
- 关键词:再灌注血压血管再通率
- 稀土复合偶联剂对氢氧化铝的改性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选用稀土复合偶联剂和有机硅烷、钛酸酯等常用偶联剂分别对氢氧化铝进行改性并比较其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用稀土复合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铝的效果最好,其活化指数由0上升至99%以上,吸油值从0.421 4 g/g 降至0.247 0 g/g,说明氢氧化铝改性后表面已从亲水的强极性转为疏水的非极性,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明显改善。利用差热分析技术测定热初始分解温度发现,氢氧化铝改性后热初始分解温度显著提高,达到249℃,从而拓宽了其在聚合物阻燃中的应用范围。与用其他偶联剂改性相比,应用于聚丙烯时,稀土复合偶联剂能显著改善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性能:在填充大量氢氧化铝时,其断裂伸长率比未改性的聚丙烯/氢氧化铝复合体系提高了5.24倍,比纯聚丙烯体系提高了59.6%;冲击韧性比未改性的聚丙烯/氢氧化铝复合体系提高了17.7%,比纯聚丙烯体系提高了14.8%。聚丙烯体系中加入氢氧化铝后阻燃性能提高,经偶联剂改性后效果更佳。
- 周卫平朱庆英林文彪张己兰
- 关键词:氢氧化铝表面改性聚丙烯
- 基于COI基因对两种粉蚧遗传差异的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以柑桔臀纹粉蚧Planococcus citri和大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minor为材料,提取粉蚧基因组DNA,通过CO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初步分析了它们的遗传差异和遗传进化关系。结果表明,获得两种粉蚧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各9条,经校对编辑后序列长度为591 bp。其中T、C、A、G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48.3%、10.3%、36.3%和5.1%。18条COI序列共定义4个单倍型,其中检测到变异位点15个,包含单一突变位点1个、简约信息位点14个。两种粉蚧的单倍型比例均为22.2%;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显示,种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01~0.024,平均遗传距离0.012。NJ进化树及ML进化树分析,两种粉蚧各自聚为1个支系。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显示,两种粉蚧碱基替换成线性关系,未达到饱和状态;经Tajima’s D检验,大洋臀纹粉蚧种群内存在高频稀有等位基因,而柑桔臀纹粉蚧低频稀有等位基因占主导。说明两种粉蚧的系统发育趋于保守,从长远看两种粉蚧形态特征有较大的的区别需要较长时间的发育进化。
- 王琳刘艳俊李惠萍吴福中付海滨李敏
- 关键词:碱基单倍型
- 右美托咪定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8月在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手术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D0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D4组),每组各20例。所有手术均于全麻下完成,静脉注射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使BIS值维持在4050,并维持循环稳定。D1D4组在胎儿娩出后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0.6、0.8、1.0μg/kg,D0组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药物输注时间均为15 min。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术后带管回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拔管后1 min(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和拔管后15 min(T4)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 O2);观察患者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观察泵注右美托咪定后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各组间T0时的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0组比较,D1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D3、D4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D0和D1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升高(P〈0.05);D2、D3、D4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的变化:与D0组比较,D1、D2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D4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明显延长(P〈0.05)。所有患者输注右美托咪定后均未出现需要处理的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结论术中单次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能明显抑制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
- 王文凯郭文斌陈慧琦叶露
- 关键词: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全身麻醉
- 预发泡聚苯乙烯颗粒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介绍了当前预发泡聚苯乙烯颗粒(EPS)的各种改性研究方法,其中包括各种赋予发泡颗粒某种特殊功能的改性方法:无卤阻燃、低吸油型、低吸水型、耐化学药剂型、高抗冲性能型、含低挥发性有机气体(VOC)的环保型预发泡聚苯乙烯颗粒,以及涉及的各种改性工艺,包括先将聚苯乙烯材料改性后再造粒的二步法改性工艺、聚合成粒过程中的一步法改性工艺、聚苯乙烯颗粒发泡前的表面改性和颗粒发泡后再进行表面改性等方法,并提出了改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影响最终产品力学性能的主要原因。
- 罗付生
- 关键词:聚苯乙烯聚合物改性
- 不同方法预防脊麻后低血压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比较麻醉前预先输注胶体液扩容和脊麻后立即给予麻黄素或苯肾上腺素预处理三种方法在预防剖宫产产妇低血压的有效性以及新生儿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剖宫产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0例,万汶组(V组)、麻黄素组(E组)和苯肾上腺素组(P组)。V组麻醉前预输注万汶10 ml/kg,术中以平衡液10 ml/(kg.h)维持;E组和P组麻醉开始前即以平衡液10 ml/(kg.h)维持,在腰麻药推注的同时分别以5 mg/min和50μg/min的速度泵注麻黄素和苯肾上腺素2 min,之后所有患者若出现低血压给予麻黄素10 mg静注处理。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及术中的血压、心率,追加麻黄素的总量,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胎儿娩出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术前血压的基础值及术中血压的最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P组的最低收缩压、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小于V组,E组和P组追加麻黄素的总量明显少于V组(P<0.05),E组和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组无反应性高血压和心动过缓。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PaO2及BE值P组明显高于V组和E组(P<0.05),V、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麻黄素或苯肾上腺素预处理比麻醉前预先应用胶体液扩容的方法更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患者脊麻后的低血压,但在维持胎儿酸碱平衡稳定方面,苯肾上腺素则更好。
- 王文凯曾慧琳冯淑娜詹伦娟叶露陈慧琦
- 关键词:脊麻剖宫产低血压羟乙基淀粉麻黄素苯肾上腺素
- 中药药浴结合健康教育对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药浴结合健康教育综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2008年7月~2009年9月1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80例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辨证分型选择不同的中药药浴方(Ⅰ,Ⅱ,Ⅲ号方)辅以药浴疗法,结合医护人员及按《健康教育手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疗法,与40例患者单独西药治疗作对照,观察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月,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药浴结合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心理及精神压力,且停药后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
- 张小军陈丽梅李文斌王建东朱伟文
- 关键词:银屑病寻常型药浴疗法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