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RAS5040)

作品数:8 被引量:178H指数:6
相关作者:郭会君刘录祥赵林姝韩微波赵世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小麦
  • 3篇诱变
  • 3篇高能混合粒子...
  • 2篇育种
  • 2篇生物效应
  • 2篇籽粒
  • 2篇大豆
  • 2篇大豆籽粒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品种
  • 1篇选育
  • 1篇研究进展及展...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遗传学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功能
  • 1篇营养品质
  • 1篇诱变机理
  • 1篇诱变育种
  • 1篇诱发突变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作者

  • 7篇刘录祥
  • 6篇郭会君
  • 4篇赵林姝
  • 3篇赵世荣
  • 3篇韩微波
  • 3篇舒庆尧
  • 3篇任学良
  • 3篇李家才
  • 2篇王成社
  • 2篇王晶
  • 2篇袁凤杰
  • 1篇郭亚华
  • 1篇于元杰
  • 1篇刘庆龙
  • 1篇王素华
  • 1篇程须珍
  • 1篇辛庆国
  • 1篇郑企成
  • 1篇张少平
  • 1篇朱丹华

传媒

  • 5篇全国作物生物...
  • 3篇核农学报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育成小麦新品种航麦96
<正> 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航天诱变技术已经在农作物品种培育者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初步成效,不仅培育出水稻、小麦、芝麻、青椒、番茄等2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供生产直接利用,而且在多种作物上创造出许多特异的新种质、新材料,成...
孙学斌刘录祥孙鹏郭会君侯宝卓
文献传递
离子注入技术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07年
离子注入是一种新的诱变技术,已在作物诱变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离子注入引起变异的诱变机理及由此引起的生物体在生理生化、细胞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产生的各种生物效应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离子注入技术在小麦新品种选育、新种质创造以及介导外源基因导入等方面的应用做了分析,并对离子注入改良小麦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辛庆国刘录祥于元杰郭会君
关键词:小麦育种离子注入诱变机理生物效应
43MeV 7Li离子束诱变小麦的生物效应
发掘新的诱变因素并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对于提高农作物诱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中国原子能院HI-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能量为43MeV,LET为60keV/um的Li离子束辐照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中优9507和中原...
郭会君刘录祥赵世荣赵葵赵林姝王晶郑企成
文献传递
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M_1代变异的SSR分析被引量:18
2006年
本试验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次级混合粒子场,模拟次级宇宙射线,分别以0、109、145、195、284和560Gy剂量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ZY9和ZH7,并与相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相比较,研究混合粒子场辐射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和微卫星(SSR)标记谱带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粒子场处理剂量的增加,小麦幼苗生长受到的损伤逐渐增加。SSR标记分析结果发现,小麦B基因组的多态性位点频率占总多态性频率的46%,在3个基因组中最高,可能为“热点”突变基因组。高能混合粒子场对冬小麦幼苗的生长抑制和微卫星DNA的损伤效应大于γ射线。
韩微波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李家才张少平王成社赵世荣
关键词:高能混合粒子场Γ射线小麦
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小麦的细胞学效应研究被引量:45
2005年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混合粒子场,以0、109、145、1952、84和560Gy的剂量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ZY9和ZH7,并与相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相比较,研究其细胞学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种子可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诱发染色体出现单微核、双微核、多微核、环状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游离染色体、染色体断片等多种畸变类型。混合粒子场与γ射线诱发的微核畸变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但混合粒子场的损伤效应明显高于γ射线。混合粒子场可诱发高频率的环状染色体和染色体断片,显示出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具有比γ射线处理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
刘录祥韩微波郭会君赵林姝赵世荣李家才王晶郑企成
关键词:^60CO小麦冬小麦品种细胞学效应粒子场
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协作网绿豆诱变育种品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正> 绿豆是亚洲地区主要食用豆类作物和发展中国家重要的食物蛋白来源。绿豆原产中国,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其面积、总产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近年来,随着农业耕作制度的改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促进中...
程须珍王素华伍绍宇周吉红刘录祥
文献传递
低植酸作物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44
2004年
对植酸的含量与贮存形式及其生理功能、低植酸作物的营养功能、低植酸突变体作物的培育与研究、低植酸突变的分子遗传学特性及其可能机理进行了综述 ,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展望。
任学良舒庆尧
关键词:作物植酸营养功能生理功能分子遗传学
高能混合粒子场辐射处理对小麦的生物学效应
<正> 航天诱变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宇宙线辐射是空间环境诱变种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由多种高能、高传能线密度(简称LET)的粒子组成的混合辐射场。国内外在高能单粒子生物效应研究方面已有大量文...
郭会君刘录祥韩微波赵世荣李家才赵林姝王晶
文献传递
空间搭载与高能重离子诱发青椒变异的RAPD分析
利用诱发突变体技术能够诱发各种有用的突变基因,产生自然界稀有的或用一般常规方法较难获得的新类型、新性状、新基因。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空间诱变育种技术是我国科学工作者探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诱变育种新技术,在有效创造特异突变基因资...
郭亚华刘录祥谢立波王雪郭会君邓立平赵葵
文献传递
大豆籽粒高无机磷突变体的选育和特性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大豆种子中的磷(P)60%~80%以植酸的形式存在,而植酸对于人和单胃动物是一种抗营养因子。本研究采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首次在中国大豆资源中创造出籽粒高无机P含量的突变材料LPA-4297和LPA-1216,并对其重要农艺性状作了初步的观察。根据突变体和亲本种子中不同P组分的变化,以及与前人在大豆和其它作物中有关低植酸突变研究所得结果的比较,初步确定LPA-4297为低植酸Ⅰ型(lpa1)、LPA-1216为Ⅱ型(lpa2)突变体。
袁凤杰任学良刘庆龙舒庆尧
关键词:大豆突变体营养品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