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41240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412400)

作品数:18 被引量:155H指数:7
相关作者:张振克李彦明白洁褚忠信田海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3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长江口
  • 3篇水库
  • 2篇淤积
  • 2篇泥沙
  • 2篇夏季
  • 2篇库兹涅茨
  • 2篇库兹涅茨曲线
  • 2篇环境库兹涅茨
  • 2篇环境库兹涅茨...
  • 2篇黄河三角洲
  • 2篇海域
  • 2篇沉积物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形变化
  • 1篇信息系统
  • 1篇蓄水
  • 1篇悬浮体

机构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长江水利委员...

作者

  • 4篇张振克
  • 3篇褚忠信
  • 3篇白洁
  • 3篇李彦明
  • 2篇李九发
  • 2篇付桂
  • 2篇田海涛
  • 2篇戴志军
  • 2篇翟世奎
  • 2篇张志南
  • 2篇虞志英
  • 2篇吴荣荣
  • 2篇孟红明
  • 2篇董明明
  • 1篇孙革
  • 1篇李延刚
  • 1篇陈云增
  • 1篇杨世民
  • 1篇潘少明
  • 1篇袁志伟

传媒

  • 3篇Journa...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灾害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口海域夏季沉积物反硝化细菌数量及反硝化作用被引量:31
2009年
选择长江口邻近海域8个站位,采用乙炔抑制法进行现场模拟培养,研究了夏季表层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数量及反硝化作用.结果表明,该海域反硝化细菌数量为3.9×105~110.0×105个/g,盐度、溶解氧是反硝化细菌数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反硝化速率为101.3~731.9μmol/(m2·h),与反硝化细菌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950.反硝化速率,同时受环境中盐度、溶解氧和氨氮含量的显著影响;研究海区内反硝化作用产生的氮通量约为8.19×105kg/d,约为相应海区初级生产消耗无机氮量的1/3.
李佳霖白洁高会旺王晓东于江华张桂玲
关键词:沉积物反硝化细菌反硝化作用环境因子长江口
胶州湾夏季悬浮颗粒物组成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2005年8月采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等方法对胶州湾夏季悬浮颗粒物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夏季悬浮颗粒物浓度范围在12~17.4mg/L,浓度从湾内到湾Et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悬浮体中有机颗粒物占总颗粒物数量的58.73%~72.1%,以小于1μm的颗粒为主,1~2μm,2~5μm,大于5μm的颗粒数量依次递减;活体颗粒含量达到40.05%~61.37%,并且活体颗粒的粒径也比较小,其粒径分布趋势与有机性颗粒分布趋势相似;有机颗粒、活体颗粒分布都具有近岸较高,离岸较低的特点;表层悬浮物有机颗粒、活体颗粒含量分别与温度、pH值和PO4^3--P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毕玲玲白洁赵忠生李延刚袁志伟
关键词:悬浮体粒径流式细胞仪
南京市工业“三废”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基于1986~2004年南京市环境经济数据,运用三次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对工业"三废"排放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模拟,研究发现南京市工业"三废"排放随经济的发展符合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EKC呈N型,已过转折点,目前已处于低谷时期,工业废气排放量EKC呈"倒N"形,工业固废生产量EKC与经济发展关系呈同步关系,后两者成为未来南京市环境污染主要来源.分析了南京市工业"三废"模拟曲线变化原因,最后根据模拟结果对"熨平"南京市工业"三废"走势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李彦明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一般高潮线与2m等深线反映黄河三角洲冲淤变化的对比被引量:6
2005年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陆地动态变化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冲淤变化备受关注。利用从遥感影像提取一般高潮线和从实测水深提取2 m等深线反映海岸冲淤的两种方法,对钓口河嘴、清水沟河嘴和清8河嘴分别进行了冲淤面积(淤积、蚀退和净造陆面积)的计算,并对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相差较大,钓口河嘴、清水沟河嘴和清8河嘴,2 m等深线反映的冲淤面积(无论是淤积、蚀退还是净造陆面积)绝对值比一般高潮线反映的冲淤面积绝对值都明显偏大。在反映黄河三角洲冲淤变化上,遥感影像提取的一般高潮线可反映陆上三角洲的冲淤变化,实测水深则反映水下三角洲的冲淤变化。
褚忠信马向辉张建启董明明高玉花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南汇嘴-崎岖列岛海域海床演变初步探讨被引量:4
2007年
利用2005年春季水文泥沙测量资料和历史海图资料,在分析水动力条件、悬沙和沉积物特征基础上,对海床冲淤量进行计算,探讨了南汇嘴-崎岖列岛海域海床演变的基本规律.得出最近50年来海区呈现淤积减弱和冲刷加强的趋势,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包括海洋动力作用、长江入海泥沙变化以及近岸大型海岸和海洋工程的建设等.
付桂李九发戴志军吴荣荣虞志英
关键词:长江口含沙量
2007年春夏季锦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研究了2007年春季和夏季辽宁省锦州湾16个大面站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共检出浮游植物4门38属59种,在两个季节的调查中硅藻在物种数量和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春季平均细胞丰度为5.44×104/m3,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夏季平均细胞丰度为9.73×104/m3,主要优势种为扭链角毛藻Chaetoceros tortissimus和劳氏角毛藻C. lorenzianus。锦州湾春季细胞丰度高值区位于湾西部和东南部;夏季细胞丰度则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两季节浮游植物的Shannon-W iener指数值均较高,表明锦州湾春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稳定。
杨世民李岿然白洁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春季夏季
三峡水库2003年蓄水对长江悬沙中值粒径的影响被引量:13
2007年
长江三峡水库分别在2003—06-01~06-10和10-25~11-052次蓄水,坝前水位分别达到135m和139m(吴淞高程)。通过三峡大坝上下游长江干流主要水文控制站(寸滩、宜昌、沙市、汉口和大通)蓄水后(2003~2005)的年均悬沙中值粒径分别与多年平均值以及蓄水前一年(2002)实测值相比较,分析了三峡水库2003年蓄水对长江悬沙中值粒径的影像。结果显示,与2002年和多年平均值相比,寸滩、宜昌、汉口和大通站蓄水后(2003~2005)年均悬沙中值粒径偏小,而沙市站明显偏大。这很可能说明,三峡水库蓄水引起大量泥沙特别是粗颗粒泥沙在库区落淤,从三峡大坝下泻的非正常清水,导致宜昌站至沙市站之间的长江河道遭受到严重冲刷,从该段河道冲刷起来的粗颗粒泥沙随着变小的河道坡降和河水流速,又逐渐沉降在沙市和汉口之间的河道。这些结果有助于决策者更好地管理三峡水库以及各行业学者更好地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带来的影响。
褚忠信翟世奎章磊董明明
关键词:长江三峡水库蓄水泥沙
遥感监测的黄河三角洲平原水库及水产养殖场面积变化被引量:7
2006年
利用不同时相(间隔约5 a)的遥感影像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平原水库和水产养殖场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后期与80年代初期,黄河三角洲平原水库和水产养殖场面积增长缓慢,自80年代后期增长迅速,按照其与年份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黄河三角洲平原水库和水产养殖面积在2005年和2010年分别将达到352 km2和418 km2,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的治理和开发提供参考。
褚忠信翟世奎孙革薛刚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平原水库水产养殖场地理信息系统(GIS)
南京市工业废水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根据南京市1986~2004年环境数据与经济数据,选取了4项环境指标及经济指标,选用三次多项式模拟了南京市水环境质量与经济运行关系。研究表明,南京市工业废水排放的4项指标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形状均呈现N形曲线并且基本都已过倒U形和U形曲线转折点。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南京市工业废水排放曲线变化的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稳定南京市工业水环境走势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李彦明张振克
关键词:工业废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上海城市发展与其海域赤潮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赤潮爆发频率明显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对沿海经济的危害程度日益加重。赤潮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科学地分析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与赤潮灾害的关系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1978~2004年上海城市发展的相关指标与其海域赤潮发生频率及累计影响面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7年间上海海域出现了2次赤潮高峰期;赤潮灾害规模与上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沿岸养殖业及农业、陆源排泄物等有密切关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海域的赤潮频率及影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
孟红明张振克
关键词:赤潮经济发展上海海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