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6BAD05A12)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 相关作者:姜绍通赵俊平杨英胡锦艳梁铁艳更多>>
-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菜籽甾醇转化制备雄烯二酮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被引量:4
- 2009年
- 以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BD-696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处理,筛选得到两株雄烯二酮高产突变株:Mycobacterium sp.BD-696-3和Mycobacterium sp.BD-696-6,在底物甾醇添加量为6‰、摇瓶发酵168h时的雄烯二酮产量分别为2.31g/L和2.33g/L,得率分别为60.7%和61.4%,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2.8%和13.5%。连续传代实验结果表明,突变株Mycobacterium sp.BD-696-6的遗传性状稳定。
- 杨英姜绍通胡锦艳赵俊平梁铁艳
- 关键词:分枝杆菌诱变育种
- 微生物转化植物甾醇为雄烯二酮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 2008年
- 利用植物甾醇和雄烯二酮的标品以及发酵液作为待测样品,比较了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4种分析方法,得出分析效果最好的方法是气相色谱法;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微生物转化植物甾醇为雄烯二酮的检测方法,先用TLC薄层层析法分析,后有选择性的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 杨英姜绍通赵俊平胡锦艳操丽丽
- 关键词: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 雄烯二酮转化菌的复合诱变及性能检测被引量:5
- 2007年
- 生物转化法生产雄烯二酮还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雄烯二酮转化率低。以Mycobac-teriumsp.BD696#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UV照射、60Co照射、UV+60Co复合诱变处理筛选获得一株高转化率突变株SP-UC-8#。其产生AD的能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9.2%,且不再产生结构类似物雄二烯二酮(ADD),且传至第五代产率仍较为稳定,说明UV+60Co复合诱变是遗传育种的一种有效方法。
- 杨英姜绍通胡锦艳赵俊平
- 关键词:诱变育种紫外光生物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