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46021)
- 作品数:8 被引量:231H指数:8
- 相关作者:陈汉平杨海平张世红王贤华郑楚光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武汉阳逻电厂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筑科学更多>>
- 农林生物质废弃物的热重实验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利用TGA对甘蔗渣、花生壳、谷壳、松木屑等4种农林废弃物进行热重实验研究,并建立了生物质热解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模型。实验研究发现:甘蔗渣的DIG曲线不同于其他3种生物质的DTG曲线.它呈现出两个明显的双峰形状。对于甘蔗渣,由于其DTG曲线的双失重峰,其动力学模型在低温段的反应级数为2.5,高温段则为1.5;其他3种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模型的反应级数为2.5。
- 米铁陈汉平杨国来王贤华邵敬爱刘德昌
- 关键词:生物质热解热重
- 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被引量:28
- 2006年
- 稳定性对生物油的应用十分重要。介绍了导致生物油不稳定的机理和各种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如原料干燥、酸(水)洗脱灰、气体高温过滤、气相催化裂解、添加溶剂和生物油适度加氢等。从这些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案需要从生物油的初始性质、应用范围和处理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 王贤华陈汉平罗凯杨海平张世红
- 关键词:生物油稳定性黏度
- 生物质的流化床热解实验研究被引量:22
- 2005年
- 用小型流化床实验台对4种农林生物质废弃物进行热解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对所研究的生物质试样,热解温度低于500℃时,液态产物产率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在500~600℃之间液态产物产率达到最大.当热解温度超过600℃时,液态产物产率随着温度增加而减少,气体产物产率增加,半焦产率下降.对于所研究的生物质,松木屑和甘蔗渣的半焦产率远远低于花生壳和谷壳的半焦产率.这可能是由于松木屑和甘蔗渣灰含量低于后两种生物质;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松木屑和甘蔗渣中的无机物质(Na和K)的含量较多的缘故.
- 米铁陈汉平高斌刘德昌
- 关键词:流化床生物质热解
- 生物质焦及其特性被引量:44
- 2007年
- 生物质焦是生物质热解的固体产物。文章综述了生物质焦的产生机理,热解反应条件及生物质的种类、颗粒大小、灰分含量、无机物含量等原料特性对生物质焦产量的影响规律,介绍了生物质焦的物理吸附特性,燃烧、气化的化学特性以及生物质焦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今后生物质焦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罗凯陈汉平王贤华杨海平张世红
- 关键词:理化特性
- 油棕废弃物热解的TG-FTIR分析被引量:30
- 2006年
- 利用热重分析(TG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联用技术对油棕废弃物的热解特性及其气体产物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一级反应计算了油棕废弃物的热解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油棕废弃物较易于热解,失重集中在220℃,400℃,其热解活化能较小,约为60kJ/mol;气体产物的析出与生物质的热解失重有着相似的特性,气体产物主要在200℃-400℃析出,主要成分为H2O、CO2、CO、CH4和有机碳水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CO2和有机混合物的析出温度较低,而CO和CH4的析出温度相对较高。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400℃),除少量的CO2和CO外,无其他气体产物析出。气体产物的析出量与生物质样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有关。CO2和有机混合物的析出与生物质的热解失重曲线(DTG)有着相似的特性,是引起油棕废弃物热解失重的主要原因。
- 杨海平陈汉平晏蓉张世红郑楚光
- 关键词:热解
- 生物质热解研究的进展被引量:32
- 2006年
- 通过分析生物质热解的物理特性和运行条件,采用动力学模型和传热、传质模型,对生物质热解进行描述。
- 杨海平陈汉平王贤华辛芬张世红郑楚光
- 关键词:生物质热解动力学模型
- 油棕废弃物及生物质三组分的热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6
- 2007年
- 主要利用热重分析仪(TG)对油棕废弃物和生物质的三组分(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比分析了热解特性,计算了其热解动力学参数,并研究了升温速率对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易于热降解而木质素难于热解;油棕废弃物的热解可以化分为:干燥、半纤维素热解、纤维素热解和木质素热解4个阶段;生物质的热解反应主要是一级反应,油棕废弃物的活化能很低,约为60kJ/kg;升温速率对生物质影响很大,随升温速率加快,生物质热解温度升高,热解速率降低。
- 杨海平陈汉平晏蓉王贤华张世红郑楚光
- 关键词:半纤维素纤维素热解
-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生产乙醇的预处理技术被引量:40
- 2006年
-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经过预处理后,原料的内孔面积增大,纤维素的结晶性降低,并且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去除,预处理后的生物质容易进行酶水解生产燃料乙醇。总结了近些年来的预处理技术,如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 辛芬陈汉平王贤华杨海平杨国来张世红高斌刘德昌
- 关键词:预处理燃料乙醇酶水解